赵政民
一个优秀专栏的开辟,是能有力提升期刊的质量、吸引广大读者、给党的中心工作增添巨大推力的。《党史文汇》杂志2020年第3期起开设的“小康之路”专栏,就是如此。这个专栏是在小康建设就要取得伟大成功之际创办的,设计匠心独运,文章精彩生动,内容充实丰满,升华读者认知,具有历史深度和理论高度,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建设小康社会的初心使命、建设小康社会的艰难探索,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胜信念。笔者在阅读该栏文章时深深感到,这个栏目开办及时,设置精巧,聚焦准确,挖掘深入,论说深刻及影响巨大,感到它所激发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磅礴有力的、非常有震撼性的。
这个专栏为何能获得如此热烈的、高度的评价?是因为——
栏目创办及时,回应了大众对小康生活的期盼
实现小康是我国人民长期的梦想,经过多少代人热烈的追求和艰苦的奋斗。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取得全面胜利之时,为鼓励人们打好“最后一公里”的战斗,回望奋斗之路的壮丽和小康的来之不易,并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尽快变成现实提供借鉴,该刊在今年第3期隆重推出“小康之路”专栏,刊发长达3个页码的《实现百年梦想的壮丽诗篇——“小康之路”开栏语》。开栏语明确写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文明富裕新生活征程中谱写的壮丽诗篇。在这漫长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中,有奋斗有牺牲,有苦难有辉煌,值得世人铭记。为此,本刊特开设“小康之路”专栏,连续刊发反映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探索小康建设之路的系列文章,系统梳理和解读这一鸿篇巨制,让广大读者了解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开栏语》最后说:“抚今追昔,鉴往知来。愿《小康之路》专栏为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加油鼓劲,并在此基础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传递更多正能量。”这样的开栏语,言简意赅,说明了开栏的宗旨,刊载的主要内容,并明确还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如此重要、如此动人的专栏,怎能不吸引读者丢下杂事,尽快尽早地阅读栏中的文章呢?
它具有历史的深度,让读者认识到我党创立之初就开启了小康建设的征程
该栏特别注意从历史的深处发掘小康之路的起点、共产党建党初心的本质追求与早期共产党人的真诚愿望。为说明实现小康是中国多少代人的美好梦想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开辟道路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该刊于今年第3期发表《救国救民——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小康梦”》,用6个页码的篇幅,描述了建党之前爱国人士的艰苦探索。文章写道,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早期的革命者决定“走俄国的路”,决定先建党小组,然后建党。于是, 1920年8月在上海《新青年》編辑部,成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小组,起名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为书记。8月,在武昌抚院董必武的寓所,成立武汉党小组,取名“共产党武汉支部”,包惠僧任书记。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办公室成立再一个“共产党小组”,李大钊为书记。同年初冬,在毛泽东等人的活动下,长沙党小组也在新民学会先进分子中诞生了。与此同时,以极大精力投入建党的陈独秀,亲自到广州活动组织,在1921年三四月间主持了广州党小组的建立,取名“广东共产党”,先以陈独秀为书记,后由谭平山继任。同时,陈独秀还函约五四时期山东济南著名进步人士王乐平,在济南成立党小组。又派张申府、施存统分别到法国和日本发展党员。这样,到1921年,国内已有6个党小组、53个成员,还有2个国外党小组。有了这样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就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举行了,13名代表出席。其间,因有敌探干扰,连续几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重大事件,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转变的光辉起点。它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非常明确地宣布:要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这些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异常清晰地表明,本党奋斗目标的核心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要实现人人平等、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实现小康社会只是通向共产主义道路上的一个序曲。这就毫无争议地表明,建设小康社会始于党的一大,蕴含于建党的初心之中,上海和嘉兴南湖那条伟大的红船,是小康之路真正的开端!紧接着,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不断深化对小康事业的理解与认识,推动人民幸福之路的开拓、建设与发展。
为说明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政治前提,该刊于第4期发表《民族独立——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政治前提之一》,列举了1922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出的宣言。该宣言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和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该刊第5期,又发表《实现耕者有其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小康梦》,说明土地是生存之本、小康之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就是为土地而战!该文生动地展现了打土豪、分田地,通过土改运动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这些文章的发表,让读者深刻认识到小康之路的根源和起点,明白党的一大以及各次代表大会都是和实现小康这一奋斗目标分不开的。该刊的这种探索精神非常珍贵,富有创造性,对于小康之路的建设、延伸和最终取得胜利,是大有益处的。
它具有理论的高度,揭示了建设小康社会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的演变过程
为了让读者对小康之路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该栏目文章多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看待和展示小康之路的艰难、曲折和发展,其探索和奋战的场景是十分感人的。发表于第6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执政理念和初步实践》一文,就具体说道,“为人民服务”这个概念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5日在中央警备团班长张思德的纪念会上提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工作宗旨,为了人民,努力恢复国民经济和社会秩序,建立先进的社会制度,正确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从而给小康建设开通了广阔的道路。
第7期见刊的《社会主义建设新路的创造性探索——为小康社会奠定基石》,以大量的篇幅描写党以农业为基础,解决吃饭问题,实现工业化,建设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到1976年,我国的国民生产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6位,说明我们在小康路上迈出的步伐是有力的。当时,我国人口为9.63亿,尚有2.5亿农民还处于未解决温饱的贫困状态,说明小康建设任重而道远。
到该刊第8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国梦——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文中,说中国共产党非常响亮地提出了“小康”这个概念和具体要求,给实现其目标确立了清晰的坐标。自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提到“小康”这个词之后,小康社会的理论逐步形成。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具体提出了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和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更振奋人心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小康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无数事实充分说明,上述发展进程也是刻苦探索的过程,不断变革、大胆进取的过程,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小康建设上的巨大进步和理论上的成熟,那一场场积极发展的场景是令人格外喜悦和激动的。
它具有视野的宽度,决战小康必胜的历史逻辑令人信服
该栏文章站位很高,目光远大,是站在全国的角度来观察、分析、介绍和评价小康社会建设的。该栏文章强调,实现小康是历代共产党人的一大奋斗目标,文章写到我党初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领导人的初心,写到革命进程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领袖的非凡决心,写到改革开放之后的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的重大决策,说明这一目标是一定要实现、并一定能实现的。
该刊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论述是很多的,如第4期卷首语刊发《习近平: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第6期卷首语刊发《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这些论述,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很开拓思路、鼓人勇气的。该刊第8期,又载文论述了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它展示了我党自成立以来肩负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接续奋斗使命,提出了调动人民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新目标,指明这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提出的低标准的现代化,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等等。在写明上述问题后,作者以“小康社会初步目标的快速推进”为小标题,又简洁地描述了推进的过程与场景,令人完全相信全面小康目标一定能达到。
笔者认为,这个专栏开得很及时,是一个有历史深度、理论高度,相当引人、动人的专栏,总之是一个成功的专栏。如果该栏每期能发表一两篇记述党支部带领群众苦干脱贫、扶贫队员精准扶贫的事迹或经验,那就更完美、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