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课例*

2020-12-10 00:39汪林陈梅芳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生态

汪林 陈梅芳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写入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且在表述中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建设美丽中国既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又要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永续发展。

本框基于当下我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讲述“怎么办”的问题。理念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行动上走绿色发展道路,愿景上建设生命家园,这些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最终落脚点。

2.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宣传和普及了生态文明理念,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所了解,生态文明意识也在内心逐渐形成,对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事件或行为也有所耳闻。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中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入,迫切需要了解党和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方针与政策,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整体思路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情境创设,搭建活动型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活动中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在活动中践行绿色发展道路。

本课以江苏潘安湖为背景,从“观其发展之状”“悟其发展之道”到“寻其发展之路”,板块化的设计勾勒出清晰的教学思路,回归现实生活,增添了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以提升学生的认可度。最后,重温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培养学生高度的政治认同感,做一名守护生命家园的青少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并认同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增强学生高度的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2.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通过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3.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需要每位成员付出自己的行动,重点强调坚持绿色发展,让学生更易掌握在生活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现实状况看,社会存在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问题,故将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作为本课难点。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走进生活】

1.设问: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梦想总是让我们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期盼。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2.再问:我们愿意放弃城市的繁华,做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吗?

通过视频播放基层工作者带领一方百姓发家致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梦想是什么,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正确认识到个人的梦想要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

【情境分析   理解生活】

【环节一】观发展之状

情境创设:观A镇现状,猜其发展之路。

学生活动:分组自由讨论,并派代表上台介绍本组的猜想。

教师小结:通过各组的介绍,大家又不约而同地转向开发当地现有的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以主人的角色思考A镇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检验学生是否具有生态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为下一环节该镇在落后的发展理念下给本村造成的严重伤害作铺垫。

教师过渡:当地村民是怎么做的呢?面对生活的压力,他们选择更加粗放的发展方式,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得经济的发展。

【环节二】悟发展之道

情境展示:煤炭開采等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思考A镇环境破坏的前因后果,讨论人与自然相处之道。

教师小结:1.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设计意图:1.通过情境的创设,将生活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有利于学生树立生态保护的理念;2.通过因果阐述,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致性以及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

教师过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们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吗?发展之路又将走向何方呢?

【环节三】寻发展之路

1.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准则、目标和价值取向)。

2.教师讲述: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方案。

设计意图:(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从前期以课堂“热度”激活课堂,到此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由动到静,动静结合,突出课堂环节间的跌宕起伏,增强课题教学的吸引力。

教师追问: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A镇应该如何走向绿色发展道路呢?

【小组活动单】

A镇绿色发展的方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活动要求:1.讨论发展方案;2.代表汇报方案;3.讨论时间:4分钟。

难点点拨:从居民、企业老板、政府工作人员等不同角度思考如何协作。

总结:从协调关系、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设计意图:1.让学生结合实际讨论该镇绿色发展方案,增强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2.通过共同讨论、代表发言的小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以科学的精神,提供A镇绿色发展方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情境回归   参与生活】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留住乡愁,建设美丽中国,展现某镇社会原型。

(一)原型展示:采煤塌陷区变身大花园的江苏潘安湖。

(二)重温“习语”,守护鱼米之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引用诗句赞江苏美景,嘱托江苏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碧水蓝天”工程,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学生谈感受。

2.教师小结: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设计意图:1.通过回归真实的事例,增添学生课堂学习的真实感,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触动。2.了解潘安湖的发展历程,认识发展过程中违背自然规律图发展造成的伤害。3.重温“习语”,再次深化认识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紧密团结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做一名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杰出青少年。

(三)倡议活动:为共筑生命家园,发起绿色生活方式的倡议。

倡议板张贴出一颗大大的心,宣读部分同学的倡议,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设计意图:源于生活,归于生活。通过课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结束语】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专家点评(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       陈梅芳)

本课立足活动型课堂,采用议题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回归真实情境,有效地实现了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基于核心素养,以真实案例创设课堂生活情境。本课以江苏潘安湖为背景,创设“观发展之状”“悟发展之道”和“寻发展之道”情境,将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结合学科理论,思考问题的解决,进而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在课堂的结尾,重温“习语”,守护鱼米之乡;展现某镇社会原型,提升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增强其政治认同。

2.巧设课堂问题,以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本课通过“你猜我猜:他们是怎样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观A镇环境破坏之现状,思人与自然相处之道”“小组活动单:讨论A镇绿色发展方案”等,搭建开放式议题,形成问题链,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出火花,凝结正确的价值认同和价值选择,进而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3.关注学生主体,以活动型课堂增强学生参与的热情。本课结合潘安湖真实发展的轨迹,设置了符合生活逻辑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结合实际的思考,在討论中迸发思维的火花,在反思中凝结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促进教学活动由表层走进深度,教学理论也内化为素养。

总之,本课从围绕生活创设情境,立足活动开展讨论,巧设问题激发思考,让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启发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以实现高度的政治认同和积极的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节课情境创设新颖,逻辑关系清晰,问题设置精准,活动讨论开放,情感生成得当,并辅之巧妙的课堂语言串联,实现了有理论深度、课堂活泼、价值引领的精彩课堂。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生态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明歌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追踪绿色的秘密
盱眙生态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