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启
泰山学院 艺术学院(中国)
非遗蓝印花布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和“浇花布”[1],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非遗蓝印花布是一种以蓝青植物为染料,以豆粉、石灰调水作为防染剂,以雕花版为拓印工具而流行于中国民间的手工印染制品[2]。非遗蓝印花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能反映当地居民的风俗文化和审美特点[3],它不仅是民间文化的载体,更是民族文化的象征[4]。非遗蓝印花布的颜色为蓝白相间,花纹和图案独特[5],色彩鲜明和谐﹑朴素幽雅,图案吉祥美观、清爽宜人,材料结实耐用。非遗蓝印花布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反映了人们的情感寄托和精神信仰。非遗蓝印花布具有独特的价值,能唤起人们怀旧的情感[6],是“技术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非遗蓝印花布以强烈的个性特色和独树一帜的风貌美化着当地人们的生活。目前,因大多数年轻一代不愿继承和发展这一民间加工技艺,非遗蓝印花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项古老的加工技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采取数字化的形式从传统技艺、文化蕴含、创新传承等方面对非遗蓝印花布进行数字化传承[8],可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蓝印花布,让更多的人保护和弘扬非遗蓝印花布,为非遗蓝印花布带来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提升非遗蓝印花布的文化影响力。
目前,非遗蓝印花布的传承力量主要是学校的教师和民间老艺人。学校教师主要针对非遗蓝印花布的一些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学生进行传承教学。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设计的非遗蓝印花布产品缺乏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很难为非遗蓝印花布培养出合适的传承人才。民间老艺人通过招收一些对非遗蓝印花布感兴趣的学员,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对这些学员进行口授指导。因传承人年龄较大,招收学员数量较少,传承规模较小,无法满足非遗蓝印花布行业对创新设计的需求,不能很好地达到非遗蓝印花布技艺传承和创新的目的。
非遗蓝印花布是一种纯手工印染的土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传统的民间风俗和朴素的审美情趣,是几代人通过对美进行创造、积淀、提炼而形成的独特语言艺术和装饰风格,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目前,掌握非遗蓝印花布技艺和艺术的传承人主要分布在偏僻的农村,采用上辈言传身教的“活态传承”形式,即父子之间、师徒之间或母女之间,崇古守旧,遵循民间手工艺“艺不外传”的惯例,传承范围狭窄,易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非遗蓝印花布技艺的传承和发扬。
在非遗蓝印花布的传承教育中,传承人在给学生或学员讲解非遗蓝印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纹样文化内涵、印染工艺、制作工艺及优秀作品等相关艺术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传授非遗蓝印花布的印染技巧和制作工艺,提高学生或学员对民间艺术的情感和审美素养。由于非遗蓝印花布传授的知识单调,印染工艺和制作工艺主要依靠经验,设计的作品与期望值相差较远,从而导致学生或学员不愿意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这门传统的手工技艺,使非遗蓝印花布的人才培养处于青黄不接和后继无人的现状。
学校教育是传承文明、培养非遗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保护和传承非遗蓝印花布技艺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人文素质和道德素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形成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风气。学校课堂教育式传承主要是任课老师根据非遗蓝印花布课程性质的需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内容,采用多媒体和操作示范两种方式进行非遗蓝印花布技艺的传承教学。高校以公共选修课或拓展课的形式开展非遗蓝印花布的课程教学,既能有效保护和传承非遗蓝印花布这一文化遗产,又有助于拓展高校的美育教学并形成特色教学。
非遗工作室项目式传承教育指在高校设立非遗蓝印花布设计工作室,高校教师在进行非遗蓝印花布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一些具体的现代产品设计项目对学生开展非遗蓝印花布的传承教学,促使学生将传统非遗蓝印花布文化与现代时尚设计结合,设计出符合当代消费者审美需求的非遗蓝印花布产品。这种传承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高校的学生资源优势,不仅可以传播非遗蓝印花布艺术,还可以对非遗蓝印花布的保护、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古高手出自民间,非遗蓝印花布也不例外。中国地域广阔,人才辈出,很多非遗蓝印花布民间艺人技艺精湛,是非遗蓝印花布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这些民间艺人通常采用口传心授的师徒式传承方式,在传授非遗蓝印花布技艺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现阶段精通非遗蓝印花布技艺的民间艺人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他们承接了上一辈的技艺,但现在的年轻人由于经济状况和爱好等原因,不愿意向这些民间艺人学习非遗蓝印花布技艺,从而导致非遗蓝印花布技艺出现濒临灭绝的危机。
非遗蓝印花布博物馆通常可以分为传统蓝印花布博物馆和数字化蓝印花布博物馆。传统蓝印花布博物馆里收藏有很多非遗蓝印花布实物和图片,人们可以通过参观形式,近距离观察非遗蓝印花布成品,深层次了解非遗蓝印花布的传统文化。数字化非遗蓝印花布博物馆是将传统的非遗蓝印花布博物馆与新媒体数字技术结合,对非遗蓝印花布中的文字、图片和影音进行数字化,人们可以通过数字播放器、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影像技术、三维动画等技术了解非遗蓝印花布文化,观看非遗蓝印花布制作技艺,实现对非遗蓝印花的虚拟制作。
旅游体验式传承也是现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非遗蓝印花布传承方式,该传承方式一般实施于民族氛围比较浓厚的民俗村街区。人们在游览民俗村街区的同时,能够亲身体验非遗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在体验的过程中被非遗蓝印花布的艺术打动,从而对非遗蓝印花布技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对非遗蓝印花布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蓝印花布是经过长期发展过程形成的传统产品,其款式和图案相对经典。因从事蓝印花布的设计人员习惯凭借传统的审美观和经验来设计和制作非遗蓝印花布,没有将现代人的审美观融入到非遗蓝印布的设计中,这使非遗蓝印花过于呆板和守旧,跟不上时代潮流。当前,人们已通过微信、微博平台等数字化传承方式,建立非遗蓝印花布数字化品牌网,发布相关的产品设计,在保留非遗蓝印花布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将地域文化和现代创新设计理念结合,设计具有时代感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蓝印花布,在满足当代人的心理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同时,增强非遗蓝印花布的市场竞争力。
非遗蓝印花布数字化传承主要是通过动态化、立体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非遗蓝印花布的宣传、展示和展览。为增强宣传的真实性和现场性,往往还加入艺术微博、网络论坛、在线互动研究等人机互动。这种数字化传承方式彻底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人们可以利用非遗蓝印花布数字平台,借助计算机、通信网络在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上在线学习非遗蓝印花布技艺,不仅可以避免传统学习非遗蓝印花布技艺的地域性缺陷,还可以充分展示和传播非遗蓝印花布的艺术、文化和技艺之美。
非遗蓝印花布是一种动态的“活”文化,为了永久保护非遗蓝印花布,必须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遗蓝印花布进行记录和捕捉,采取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手段,以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形式,真实、系统和全面地再现和还原非遗蓝印花布传统技艺。采用数字化保护手段,可以永久性地保护非遗蓝印花布技艺,直观地再现非遗蓝印花布的技艺,更有效地传播和推广非遗蓝印花布文化。
为了使濒危的非遗蓝印花布得到抢救性的保护,实现非遗蓝印花布的可持续发展,更加系统、科学、有序地保护和传承非遗蓝印花布,必须对非遗蓝印布进行数字化保护。数字化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它将复杂的信息以一种可度量的数字和数据形式保存下来,并转换成计算机二进制代码。在进行非遗蓝印花布数字化保护时,可对搜集到的非遗蓝印花布的相关文本、图像、声音及视频等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采用数字资源入库技术、数字化技术、数据资源管理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增强实现技术、传播和服务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对非遗蓝印花布文化遗产进行在线解读,通过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形式,对非遗蓝印花布文化遗产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数字化保护技术不仅可以为非遗蓝印花布提供更加有力的高科技技术支持,还可以对非遗蓝印花布进行完整、系统的保护,进而促进非遗蓝印花布文化遗产的传承。
对采集的非遗蓝印花布文本、图像、图片与视频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压缩、存储和数字化转换,构建非遗蓝印花布数字化传承数据库,可最大程度地还原和记录非遗蓝印花布技艺,有利于专家学者的后期研究和保护,也可为从事非遗蓝印花布设计的相关人员提供新的灵感和创意。
非遗蓝印花布数字化传承数据库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数据库、音频资料数据库、图片资料数据库、代表性传承人数据库、专家及研究成果数据库、代表性非遗蓝印花布作品数据库,如图1所示。
图1 非遗蓝印花布的数据库
基本信息数据库主要是以文本、图片和音视频等形式,介绍非遗蓝印花的历史起源、发展变化、艺术特征、产品风格、创新设计和传承保护现状等基本情况。音频资料数据库主要是针对非遗蓝印花布技术性的文本、图像、声音、视频记录等资料,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图片资料数据库主要是对非遗蓝印花布制作工艺图片和款式进行编目整理和数字化加工而建立的数据库。代表性传承人数据库是对非遗蓝印花的代表性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创作作品、风格等相关资料进行介绍,并进行数字化编辑而建立的数据库。专家及研究成果数据库是通过介绍专家的基本情况和研究专著、文章,建立非遗蓝印花专家信息的数据库。代表性非遗蓝印花布作品数据库是对搜集整理的代表性非遗蓝印花作品图片进行编辑整理和数字化加工而建立的数据库。
非遗蓝印花布数字化传播是基于网络时代的高新技术,通过对非遗蓝印花布进行整合包装,构建非遗蓝印花数字化传播平台,不仅可使人们全面地了解和熟悉非遗蓝印花布,还可以实现非遗蓝印花布传承、传播与发展的目的。人们可以在视频、音频、图文建立的混合虚拟场景中查阅和了解非遗蓝印花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非遗蓝印花布的相关物品和制作技艺进行展示,实现非遗蓝印花布资源的共享,使非遗蓝印花布真正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
非遗蓝印花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展现了中国劳动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技艺水平,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非遗蓝印花布的感性认识,还可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蓝印花布技艺。数字化技术可为非遗蓝印化布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新的途径,从而推动非遗蓝印花布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促进非遗蓝印花布的传播和推广,实现非遗蓝印花布的可持续发展,振兴传统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