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学刚
(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山东 济南 27110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生产由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逐渐向自动化方向进步,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是工业自动化必不可少的设备,为我国工业发展贡献着重要的力量。但工业生产中,一些行业由于本身特性,需要设备全年都保持高速运转状态,如玻璃生产行业等。设备的不停止运转导致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故障率增加,给工业生产任务中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急需能够减少设备故障率与检修技术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从源头上给出了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检修技术,希望能提高设备运转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为我国工业生产贡献自己力量,具体分析如下。
电气自动化设备由其他多个监控、测量设备组成,构成元素较多,且每个构成设备之间需要通过相关连接方法进行对接才能有效地操控,其中每个设备发生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产生故障。并且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依赖于信息技术对设备生产信息与操作流程进行分析、控制,因此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故障分为硬件故障与计算机信息处理上的软件故障。
硬件故障原因主要由设备的外界环境因素和设备运转时间因素有关,外部暴力破坏或高温等环境影响都会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同时,个别生产厂家的自动化控制设备长时间处于高效运转状态,过大的负荷也会导致设备硬件故障。
由于自动化设备依赖于信息软件技术中的编程,是通过相关专业人员使用计算机后编程程序,并通过程序控制设备达到自动运转的目的。而设计的程序故障主要原因则是程序设计出现漏洞或电压异常等原因造成。程序设计中,设计人员可能存在对于设备的运行效能和系统的安全稳定了解不多,在编程时没有将设备遇到特殊情况时的自动操作设计到系统中,导致设备一旦出现电压不稳或电流过大时,控制系统软件无法对设备作出合理分析,从而形成故障。
现阶段我国电气自动化设备检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企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地具体检测方案,而是采取一些随机的抽样检测方式,这种方式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同时根本无法保障设备生产中不产生故障。还有一些企业则是频繁的对设备进行检查,且检查中不仅包含了容易发生故障的设备,对一些正常运转不易产生故障的设备也进行检查,由于在检查时,为了保证安全,设备必须处于停止运行状态,因此也就造成了生产无法进行,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我国大多数企业检测电气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标准则是判断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转,这种检测故障方式缺乏严谨的科学精神,无法对设备即将产生的故障作出分析与判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为电气自动化设备中的硬件不仅仅只包括了直接生产设备,还包含了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这些电气设备的故障相比于某个生产设备的直接故障破坏更加严重,可能导致生产环节因缺电而全部停产,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伤。因此在检测设备硬件故障时,需注意到设备线路及设备主体等方方面面。
对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软件故障问题,现阶段很多企业存在着检测方式没有与实际生产环相匹配的问题。设备软件上的操作故障不仅仅会造成自动化设备停止运行,有时还会存在设备运行混乱、步骤错误等现象。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企业生产的原材料,让生产出的物品不能达到标准,同时错误的系统有可能会对自动化设备中一些安全保护措施控制产生影响,如漏电保护、闸刀断电保护等,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生产事故,导致企业停产。因此在检测设被软件故障方面时,应充分注意到软件与硬件的配合方式合理,与实际生产过程相匹配。
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故障进行分类,了解设备常见故障原因与故障部位是评判设备检修人员是否合格的决定因素。因此检修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故障预防检测时,可以通过对以往故障发生原因和发生部位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内容中获取经验,采取科学有效地方法对设备进行分阶段式维护、分级别式的检修,具体方法如下。
由于电气化自动设备零件较多,组成单位复杂,且不同企业不同设备都有着自己的相应编程系统与操作流程,且企业的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检测人员的检修难度也就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检修人员可以通过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分级,通过学习自动化设备工作原理与设计情况对设备进行分级。将设备的故障分为环境因素故障、操作因素故障等级别,针对不同级别发生故障的原因针对性开展检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如检测人员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操作环境是否存在影响机器运转的因素,企业机器操作员工是否存在操作失误导致机器故障的因素,检测人员掌握了以上这些因素,也就能针对不同设备采取不同的维修检测手段。
根据实际调查可以知道,电气设备产生故障的阶段也有所不同,虽然很多设备故障是发生在设备使用当中,但实际中也存在着设备使用前故障或停止后故障的现象[1]。检测人员通过对设备故障阶段展开检测维护,能够有效地减少设备故障几率。如设备在生产前,检测人员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线路进行检查,并对设备运行规律展开分析,保障设备在开启时不会出现因线路问题导致的故障;设备运用时,检测人员则可以通过对设备整体运转流程进行分析,观察工人的操作过程是否存在错误,从而减少因操作问题导致的设备故障;在设备停止运转时,检测人员则因对设备环境与设备散热等方面展开分析,从设备环境因素上保障设备下次开启时的稳定。
采取合理、有效的检修手段能够减低设备的故障率,减少企业在设备维修方面上所投入的资金,更能够直接保障企业生产的持续性与安全性,因此提高现阶段的检修技术手段必不可少,具体可以通过以下3 种方案来进行。
电气化自动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运用,我国各个高校也有研究室在进行研究,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别的行业中先进的维修技术来提高自己企业的检测维修技术。如现阶段我国常见的,在进行检修工作时,必须要停止生产设备的运转,这样检修给企业的生产产生了影响,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一些先进的实验室已经研究出了模拟检测方式,这种检测方式通过电脑模拟企业中电气设备的运行具体数据与操作控制系统,能够直接分析出设备可能产生故障的位置,不需要将设备停止运转,也减少了设备的拆卸,为企业减少了成本。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或合作方式学习这些先进的技术,降低自己的检修成本。
企业应该摒弃以往的随机抽样检测方案,通过对相关行业的实际调查并结合自己的生产情况,制定相应的科学检修方案。如企业可以从设备的运转周期上来进行制定方案,将检修时间定在设备停止生产时期,并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每月检修1 次或两次,对于一些故障发生较为频繁的设备,则可以一周检侧一次。同时检侧中应注意记录好每次的检侧结果,这样能够为以后的检侧提供帮助,得出更加有效的检侧方案。
电气化自动设备技术较为先进,需要检侧人员有着良好的操作经验与个人技术素养,因此企业必须选择合格的检侧人员。可以通过考核等方式,统计检侧人员检修后设备出现的故障率,对于检修成功较好的人员给予奖励,同时行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更新也十分重要。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专家或与别的单位交流合作的方式,让检侧人员学习市面上先进的检侧技术,这些都能够保障检侧人员在面对故障时能够根据情况制定自己的检侧方案,保障企业电气化自动设备的正常运转,为企业提供效益。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保障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是我国经济能够稳定上升的一个重要技术,做好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故障预防工作与检修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条件之一,企业通过故障预防与检修技术减少生产活动中设备的故障率与安全事故发生率,能够保障企业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