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军
(河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 承德 067000)
可持续发展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在经济发展中以及社会发展中,需要用长远眼光和宏观视角来看待和布局发展计划和要求,不能只关注当代人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毫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我们也要关注后代子孙的发展权益,保证发展的代际公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人类社会一步步地向前走。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水文地质工作中对于地下水流向以及地下岩层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项目设计提供数据参考。环境地质工作中针对人类活动对地层环境的影响的研究,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参考[1]。
水文地质工作具有复杂性,且操作难度相对较大。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以及对我国西南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进行,水文地质工作难度也有所上升。在水文地质工作中,其需要有效把握地下水的流向以及地下水位的深度,掌握地下水位变化对地质稳定性的影响等。因为地下水位过高会增加对地质层的冲刷和腐蚀,需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做出相应的调整。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开展领域也集中在南方地区,尤其是随着“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水文地质工作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2]。
水文地质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参考,但是这一工作在南方地区的开展主要集中于地表水的水文地质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地下水走向的调查。在北方地区,地表径流资源相对较少,但是水文地质工作质量受限于市场需求矛盾,其对地下水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水文地质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求也相对较高,但是部分水文地质工作小组的成员素质难以满足调查需要,先进技术和仪器在能力水平不足的工作人员手中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无论是在建筑工程建设还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文地质工作应该是一个持续性且连续的调查监管过程,需要加强施工后的监管,但是部分建筑工作忽视了这一问题,最终导致后续地下水位变化导致建筑物不规则沉降等严重质量问题。由此可见,我国水文地质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
环境地质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在长期以来忽视自然环境保护盲目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背景下,人类活动已经对环境地质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首先,我国南北跨纬度较大,东西跨经度较多,部分地区位于地壳活跃带上,部分地区位于大陆架上,地质环境本身就相对比比较脆弱,人类活动对地壳的扰动容易破坏地壳内部的力量平衡。其次,我国地形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相对比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类活动对环境地质的影响,例如空气中的硫化物以及重金属污染等会随着降水以及地下水等进入到地质层内部,对地质层内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最后,人类建设活动等会增加地质层的不稳定性,增加水土流失以及地震等可能性。在环境地质工作中,缺乏对地质环境保护的正确认识,是造成这一现状的最为关键的原因。长久以来,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往往都集中在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环境地质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得到重视,人们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选择了忽视环境地质问题,这加剧了人类活动对环境地质的破坏和影响[4]。
(1)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广度和深度,发挥其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需要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的影响广度和深度,深化相关工作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思想认知水平,发挥其在具体工作中的指导作用。相关部门可以组织集体学习,然后采用循序渐进地方式来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首先,在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可以根据从业人员年龄层次和工作年限等,选择相适应的培训方式,保证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例如,针对年龄相对较大的工作人员,可以采用讲解为主的方式;针对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则可以采用互联网模式来吸引其注意力。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吸引工作人员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训中来。其次,在培训中需要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学,很多人都只知道可持续发展理念,但是其具体内容是什么,需要如何操作等则不甚了解。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培训过程中,要求培训人员从可持续理念的基本要求以及内涵出发,重点讨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当代人与后代子孙的可持续发展”“人、自然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三个部分:①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结合当前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多地发现野生动物群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的现实,让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人员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正常生态秩序的影响,从而在工作中需要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调查中更是需要秉承这一观念,为工程建设提供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方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②当代人与后代子孙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结合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联系现实讨论煤炭开采质量下降与之前过度开采无节制开采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工作人员认识到有节制的可持续的发展的重要性;③人、自然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结合英国生态污染以及国内雾霾、沙尘暴以及水土流失等生态自然灾害增加的现实,帮助工作人员树立长远目光,关注到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对后代子孙发展权益的影响,继而深化其心中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知和理解。最后,在培训结束后还需要定期组织考核,可以采用线上考核的方式,持续有效地推进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人员头脑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
(2)构建大数据平台,协同推进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开展。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中有许多交叉渗透的环节,如果重复调查不仅会增加时间成本,更是会增加调查工作的冗杂性。依托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相关部门可以构建大数据平台,协同推进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开展。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中,可以利用先进的探测仪器,然后通过宽带数据连接,将现场调查的数据传回到大数据系统中,经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与优化,可以为工作人员呈现更为直观立体的数据参考。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整体布局上来统筹相关工程设计和实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立足地区长远发展效益,加强工作监督和环境保护。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水文地质工作与环境地质工作,还需要立足地区长远发展效益,加强工作监督和环境保护。依托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调查数据的实时更新,这样一来可以动态调整工程建设,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在进行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作用,不能只关注到眼前的经济发展效益,而是要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了保证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质量,还可以组建专门的监督团队,对整个流程以及最终调查结果和方案进行监督和管理。
(4)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水资源开发和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中,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和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样需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有节制有计划有保留地开发和利用。首先,应该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合理评估资源开发利用后的影响,例如在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于地表水的利用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大,但是在陕西甘肃等北方缺水地区,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便会导致地表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环境影响。其次,需要优先考虑资源的代际公平,不得采用代际垄断的开发利用方式,尤其是在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的水资源开发和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能够更好地维护好人、自然以及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的践行效果并不理想。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实现人、自然以及发展三者之间动态平衡的重要路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化这一理念的影响广度和深度,更需要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引入大数据技术等来统筹优化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为水资源利用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优化方案参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