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琳
13世纪,蒙古远征时就模仿自然界里的蜂群,个体听从整体的意志,去执行干扰、侦察和监视等任务。如今运用在无人机上,通过模拟群聚生物的协作行为和交流方式,以自主化和智能化的协同方式完成作战任务。近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展示了一种陆空协同固定翼无人机,验证了无人机“蜂群”对地侦察和打击、编队行动的能力,成为全球首个实用化无人机“蜂群”。
空中发射无人机“蜂群”的运输机设想图
此次亮相的无人机项目还未装备部队,所以并没有可公开的命名,大家都形象地称其为“蜂群”。不过根据此前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CH-901型无人机系统来看,形式和功能上已经很相似了。测试中的无人机“蜂群”分别安装在东风猛士轻型战术车辆上的48管发射器内和民用直升机的外挂架上。无人机小巧的机身对载具的要求很低,甚至一名士兵也能背负三四枚发射管,操作时只要像发射迫击炮炮弹一样简单,使得其能够适应更多的战场环境。
无人机的外观类似于缩小版的巡航导弹,采用高压气体将发射管内的无人机迅速推出。完全离开发射管后,为了稳定无人机在空中的姿态,折叠在机身上的两副机翼立即张开,尾部的电池推进螺旋桨也会完全打开并为无人机提供动力。空中平台发射时,装填有无人机的发射管像是投弹一样被垂直扔下,到达一定高度后,无人机再从发射管内弹出。有趣的是,在空中被抛弃后的发射管还会打开降落伞,表明发射管可以重复使用,从而减少装备的成本。
美国雷神公司研制的反无人机激光武器系统
战场上总是瞬息万变,遭遇突发情况时,大型无人机很难及时赶到现场,庞大的机身也容易被对方的防空武器捕捉;虽然小型无人机反应迅速,但航程短,单兵携带的数量又有限。无人机“蜂群”能够预先部署在靠近前线的位置,机首嵌入了一个全景观察的摄像头,画面信号通过军用频道传至操作员,能迅速为前线和炮兵提供侦察、校正等服务。
由于这种无人机体积小、噪音低,所以在地面上很难观测到区区2米长的它。不仅个头小,造价也不贵,在完成侦察、监视目标后,还能利用势能直接撞击目标。在换装了战斗部后,虽然会减少一定的滞空时间,但就像一枚会飞的炮弹给敌方造成巨大的威胁。众所周知,一般的炮弹都是做抛物线运动,当对付躲在山的另一侧或建筑物后的目标时很难发挥作用,无人机“蜂群”能盘旋到目标上空后直接做俯冲运动,这种自杀式的攻击方式甚至有机会击破顶部装甲薄弱的坦克和掩体等目标。
就像一群狂怒的蜜蜂朝你攻击,无人机“蜂群”最大的亮点是多机协同作战。根据公布的数据来看,一个终端能同时指挥二三十架。面对无人机群的饱和式打击,防空能力再强的目标只要有一架漏网,就能造成重大损失。由于有一定的滞空时间,数十架无人机还能分散在战场上的各个角落,提供比侦察卫星更可靠的服务。
好莱坞电影《天使陷落》中有一段恐怖分子使用了无人机“蜂群”攻击美国总统的画面,电影中的无人机能够做到自主识别和攻击目标。这样的优点能够减少反应时间,不受人为决策的影响,先敌发现并消灭之,也能避免当今无人机操作员在任务后的心理创伤。此外,现在的无人机操控主要还是通过数据网络,如果人工智能不再需要人类通过网络来控制,一些干扰无人机信号的武器也很难发挥作用。
不过自主识别和打击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系统,如准确地敌我识别、自由地规避障碍和恶劣天气、抗电子干扰、制订无人机行为规则等。越智能,蜂群越大,需要的通信带宽也越大,这可是目前5G通信技术很难做到的。目前,各国科研人员都在追求真正实现尽可能减少甚至不依赖人工操控的目标。这无论是对于未来武器装备发展,还是未来战术形式的变革,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不过在伦理的约束下,“蜂群”能否更自由,显然还有很多程序需要走下去。
虽然人工智能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但在作战领域中有着广阔和可行的空间。举例来说,当对付水面舰艇时,数百架无人机“蜂群”凭借其饱和式打击,相信是可以突破严密防守的。即使弹头的爆炸威力不够,但凭借其制导的精确性,毁伤舰艇的方向控制、通信指挥、火控雷达、武器平台等也能达到瘫痪、击退舰艇等还不错的效果。在高空中,利用飞机平台发射无人机“蜂群”可以实现飞行航母的梦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如果使用运输机作为平台,其货舱除了可以运载无人机外还能安置一些抗干扰的电子战设备,大大保障了无人机“蜂群”的任务安全。
CH901无人机
随着无人机民用市场的逐渐开启,无人机“蜂群”在民用领域也有很大的价值。在商业表演上,无人机“蜂群”变换阵型稳定且迅速,提供更加丰富和宏大的演出效果。除了商演之外,无人机“蜂群”还能在农业上进行规模化监测病虫害、喷洒肥料和农药等,减轻农民的负担。在物流业,也能减少人力,加快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