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硬膏贴穴辅治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

2020-12-10 08:10张丽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压豆行气顽固性

张丽霞

(广东省惠州市中医医院东江新院区内二科,广东 惠州 516001)

胃肠功能紊乱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结肠炎等均是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病程长、反复发病、久治不愈,同时患者因正常进食受影响,双重作用使得负性情绪进一步加重,进而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加重病程[1]。本院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硬膏贴敷辅治顽固性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200例,均为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实验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35~74岁,平均(53.3±2.4)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3.2±0.7)年。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33~72岁,平均(52.9±2.2)岁;病程10个月~6年,平均(3.5±0.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符合《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2]的相关诊断标准,均出现持续反复的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等症状,采取相应方法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一段时间后病症复发,反复2次以上;②发病1周以上未用治疗性措施和药物;③病程长,病程半年以上;④反复发病,久治不愈;⑤多次经西医或中医治疗仍未见改善。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无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③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伴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疾病;②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③不同意参与研究。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湖南迪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561)每次40mg,日3次;口服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0910003)每次10mg,日3次,持续2个月。

实验组加用中医治疗。①耳穴压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耳穴标准化方案》,选取脾、肝、胃、大肠、交感等穴位。首先用王不留行固定在规格为0.6cm×0.6cm的胶布上,用浓度为75%的酒精自上而下对耳廓进行消毒,酒精干后操作者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则持止血钳夹取胶布压在穴位,按压穴位敏感点,拇指及食指置于耳廓内外两侧,挟持压物,以耳朵感觉发热、发胀为宜,反复对压每穴2min,单侧取穴,1周3次。②中药硬膏贴敷。使用我院专用硬膏方香槟散(木香、槟榔、青皮、商陆)及温中扶阳散(延胡索、肉桂、柴胡、枳壳、香附、川芎、苏梗、陈皮、半夏、甘草),药膏置于微波炉中医低火加热0.5min,待药膏温热后,贴敷于中脘、神阙穴、太冲穴、足三里等穴位。温中扶阳散贴敷于内关穴、三阴交、上巨穴,敷药4~6h,日1次,持续2个月。

两组治疗期间均予以护理干预,做好各种器具及居住环境的消毒,避免感染;告知需注意避水,避免胶带脱落。做好心理护理,对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者采取合理的语言疏导方法以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做好疼痛护理,对轻度疼痛者采取注意力转移及娱乐疗法缓解疼痛,严重疼痛者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饮食多以易消化、高蛋白及高维生素为主,进食困难者可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禁食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检查尿D-木糖吸收排泄实验值、唾液淀粉酶指标变化情况,评价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检测,统计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数,评价治疗安全性。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情况,复发定义为显效、有效症状病情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或加重。

根据症状轻重采用4级分级标准计分。症状严重,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为Ⅲ级;症状明显,部分影响生活为Ⅱ级;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为Ⅰ级;无症状为0级;主症计6、4、2、0分,次症计3、2、1、0分。主症为胃脘痞满,两胁窜痛且情志不遂易诱发或加重;次症为嗳气,口干口苦,烧心泛酸,急躁易怒。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3]

显效: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疗效指数大于等于70%。有效: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好转,疗效指数30%~69%。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或加重,疗效指数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尿D-木糖吸收排泄率(%) 唾液淀粉酶(U)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100 14.85±2.51 28.56±3.66*589.36±14.58 674.45±16.96对照组 100 14.77±2.47 22.36±3.37*588.71±14.48 635.26±16.53*t0.227 12.462 0.316 16.548 P0.821 0.000 0.752 0.000

不良反应:实验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痛1例、腹泻1例,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3例、腹痛2例、腹泻2例,发生率为7.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无需停药或干预可自行消失,提示用药安全性均较高。

复发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组97例中失访1例,复发41例;对照组88例中失访2例,复发52例。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6 讨 论

顽固性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发病率及治疗难度高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纠正胃肠功能为主。西医治疗多以抑酸、胃肠动力药联用。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可抑制胃酸分泌。多潘立酮为常见胃肠动力药,可通过特异性拮抗胃肠道平滑肌的D2受体发挥促动力作用,降低发生蠕动反射的压力阈值,增加纵行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和振幅,增强胃的紧张性收缩和蠕动,加快固体和液体的排空。

顽固性胃肠功能紊乱属中医“胃脘痛”、“腹痛”范畴。病变主要在胃肠,病机为脾胃运化失健,寒邪外袭、精神刺激、饮食失调等导致胃肠紊乱。中医认为,七情郁结、思虑过度会导致气血紊乱,气机失调,肝木克土,可引起肠胃功能的减退[4]。中医治疗以温脾肾阳、疏肝解郁为主,且注意调节患者情绪。耳穴压豆主要用王不留行籽刺激耳廓中俞穴敏感部位及肝脏部位,经身体经络传导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选择面部相关穴位,可改善胃肠与部分神经功能,改善肝脏功能。中药硬膏中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槟榔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肉桂温中补肾、散寒止痛,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青皮消积化滞,商陆泻下利水、解毒散结,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川芎行气、开郁、止痛,苏梗行气宽中,陈皮健脾和胃、行气宽中,半夏和胃止呕,甘草补气健脾、缓急止痛。耳穴压豆联合膏药贴敷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还可减轻常规西药的不良反应,使更好的耐受治疗[5]。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硬膏贴敷辅治顽固性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较好,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压豆行气顽固性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豆豆”压耳祛小病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战国时期房中学著作《行气铭玉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