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丹丹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CT及MRI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以脊柱和骶髂附着部位出现炎症为显著症状的关节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属于自身免疫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1]。患者患病早期若能被及时诊断出来并加以治疗,对于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2]。本研究中,笔者选取了在我院接受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诊断的患者128例,对所有患者均适用MRI和CT进行诊断,对两种设备诊断该病的效果,具体如下。
现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经诊断符合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的患者12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意识与精神均正常,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排除对医生检查方式不同意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排除具有合并严重风湿疾病的患者。患者男66例,女62例;年龄为41~53岁,平均年龄为(47.3±2.3)岁;病程为4个月~73个月,平均病程在(36.2±5.3)个月,所有患者均知晓检查方式并同意接受检查。
由专业医生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CT检查:使用的仪器型号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 Discover y CT宝石能谱64排多层螺旋CT。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让患者保持仰卧状态。详细检测参数:保证为512×512矩阵,为1.0的螺距,0.6 mm的准直,以各向同性方式进行扫描,用Wizard工作站对产生的实时图像进行处理。层厚保证在0.6 mm切重组间隔要高达二分之一以上,使用组织算法,骨算法斜轴位、斜冠状位多平面重建法进行观察,并出具相关检测结果。
MRI检查:使用的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HD xt 3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让患者保持仰卧状态。检查方法:确保SE脂肪抑制序列T1WI为TR=450~550 ms、TE=11~18 ms61;将横断面脂肪抑制序列设置为T2WI,TR=5000 ms、TE=95 ms。FST1W1TR=660 ms、TE=12 ms;将梯度回波序列设置为TR=500 ms、TE=10 ms,在扫描过程中若发现疑似病变部位,则需进行增强扫描。使用的对比剂的剂量为0.1 mmol/kg的Gd-DT-PA。
使用MRI和CT对患者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检出情况和等级进行记录,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判断两种仪器的检查效果。
对本次研究得到的具体实验统计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组间经t和x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所有128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行CT和MRI检查后发现,在0级和Ⅰ级时,两种仪器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5),MRI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CT,但Ⅱ级,Ⅲ级,Ⅳ级病变程度时,两种仪器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
本次研究中,所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均接受了MRI和CT检查,当患者患病程度为0级和I级时,MRI检查率明显高于CT,而患者患病程度达到II级及以上时,两种仪器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MRI检出效果更好,当患者在发病较轻时,依然能够检查出来,可以对患者是否患病做出更加可靠的判断,有助于患者早期接受治疗并尽早恢复,有助于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的提升。再一次验证了MRI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使用MRI检出率在0级和I级时的检出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