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不能丢

2020-12-10 10:47:47崔禄春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调研领导干部

文_崔禄春

问题

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时代意义是什么?领导干部应该掌握哪些调查研究方法?领导干部应如何提高调查研究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调查研究既是领导干部经常遇到、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时有困惑、常学常新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时代是否还需要始终坚持这个基本功?“互联网+”时代调查研究是不是过时了?如何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本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这些问题,做到职务越高越要重视调查研究,面临的矛盾问题越复杂越应调查研究,越是重大决策越要主动调查研究。

一、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调查研究仍然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要求,并身体力行长期坚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讲话中,他特别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动起来、沉下去,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搞透,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打赢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要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科技创新目不暇接;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阻力和矛盾多样多变,在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金融领域隐患、脱贫攻坚战、治理生态环境、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包括当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等方面,均面临风险和挑战。要赢得伟大斗争,最大前提是全党动手进行调查研究,搞清楚伟大斗争的对象、内涵和方式方法,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领导干部经常要面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决策问题。正确的决策从哪里来?来自于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来自于对大量第一手材料和信息的正确分析和研判。毛泽东很早就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至理名言,至今仍然是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从政箴言。陈云也指出:“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决策。这样决定的政策,才有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他还创造性提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的新论断,丰富了我们党对调查研究规律和科学决策规律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理论创新性和现实针对性。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日趋完善,制度和政策执行力问题凸显,但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机械式执行的现象,没有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有的在执行过程中遇到新情况,简单地靠经验来决策;有的甚至出现政策执行的变异走样。因此,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不仅不能丢,还要全面加强,使之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服务。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关键环节。调查研究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过程,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途径。“办法就在群众中”,领导干部到基层考察、调研,面对面了解情况,倾听群众呼声,感受他们的疾苦,汲取他们的智慧,这与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听汇报、敲键盘感觉是截然不同的。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有为民情怀,牢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古训,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中间,才能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中依靠群众,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才是真正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样,不仅会使我们的政策更接地气,还能增进群众感情,离群众近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就少了,就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治疗当前领导干部调研“病症”的良药妙方。毋庸讳言,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的问题,甚至严重到“病症”的程度。概括来说,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不愿调研。有的干部借口工作忙没有时间下去调研;有的站位不高,没有把调查研究看作关系事业成败的大事;有的自以为熟悉基层情况,工作经验丰富不需要调查研究等。二是不会调研。有的干部调研愿望很高但方法不科学不得要领;有的调研夸夸其谈不接地气;有的则是“只调不研”不出成果。三是不善调研。有的单纯为调研而调研,下基层就是为了出出镜、露露脸,群众称之为“作秀式”调研;有的只看好的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称之为“盆景式”调研;有的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群众称之为“彗星式”调研,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调查研究的成效,严重影响领导干部形象。如何破解这些“病症”?良药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以更大决心和行动投入到调查研究之中。

二、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具体说来,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调查与研究的关系。一次完整的调查研究包括调研前的准备、调研过程、撰写调研报告、促进成果运用等四个环节,简化起来就是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和对问题本质的研究两个环节。调查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调查的目的,不能调而不研,也不能研而无物。从当前领导干部调研的实际情况看,研究不够的问题更突出。有的到基层调研,带了一大摞材料回来,不分析不研究,写个调研报告就算完成了。实际上,成功的调查研究,优秀的调研工作者,无一不是实现了调查与研究的完美结合。《毛泽东选集》的开篇之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堪称典范。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韶山从事农民运动时作社会调查的成果,他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发现农村贫富悬殊,有雇农、贫农、中农、地主之分,在认真研究这些材料的基础上,他对中国社会的5个不同阶级作了精到分析,搞清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关系。调查研究要有目标,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研究若无目标,犹如瞎子摸象,不会有调研成果。调研目标确定后,在具体调研过程中,调查者要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绝不能事先定调子、划框框,下到基层找例子,搜集一些片面的材料来印证自己的结论。目标导向是管宏观的,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调查研究的目标,即“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导向是管具体的,对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剖麻雀”,从基层的实践中总结规律性认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结论应该产生于调查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在调研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这一重要工作方法,既针对问题又紧盯目标,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实现既定目标。

普遍与典型的关系。每一个调研工作者都想尽可能多选一些样本,尽可能把握整体情况,但由于调研时间、人数等条件所限,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只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正确的方法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做到既广泛又典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这是从普遍意义说的。他同时要求,领导干部调研“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说的是要选择典型样本。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就是做到“走马观花”与“下马看花”相结合,广泛性与代表性相统一。

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的关系。在长期的调查研究实践中,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传统调研方式,比如,召开座谈会、现场考察、剖析典型、蹲点调查、统计调查等,这些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好办法,是践行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群众路线的基本途径,永远不会过时,新时代也不会失灵,更不能丢掉。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新兴的现代调研方式不断涌现,通过网络随时可以了解社情民意,视频、微博可以实现线上面对面交流,领导干部调研可以不下基层,十分快捷、精准。不少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网络理政如火如荼,成效很大,受到干部群众好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在推崇网络问政便捷高效时却忽略了网络空间的弊端,网络信息的海量性、迷惑性、失真性是现实的存在。更加重要的是,网络“虚拟”调研缺乏面对面的温情、真情。网络再发达,通讯再便捷,渠道再多元,都替代不了传统的深入基层调研。领导干部应善于整合传统调研方法与新兴调研方法,既不丢优良传统又善用现代手段,使调研既有效率又有温情。

三、领导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基本途径

领导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不能一蹴而就,也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通过长期的理论学习、思想淬炼、实践锻炼逐步提高,进而成为善于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调查研究者只有具备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才能认清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从海量的材料中找出关键要素,形成正确的决策。唯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还要广泛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各方面知识,增加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认识水平和政策水平。

二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基层问题和基层群众,要想调研有所收获,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每到一个地方,要像毛泽东提倡的那样会“察言观色”:看老百姓吃得怎么样,穿得怎么样,脸色怎么样,情绪怎么样。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望闻问切”,敏锐捕捉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材料,把实际情况搞清搞准。在这个基础上踱方步、冷思考,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进而提炼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三是自觉向调查研究的模范学习,借鉴模仿促提升。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是调查研究的先驱,正如毛泽东指出的:“认识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马克思、恩格斯努力终生,作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才完成了科学的共产主义。列宁、斯大林也同样作了许多调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亲自践行调查研究,运用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不断进行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调查研究的模范,他的调研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内容涵盖各个领域,经济发展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精准脱贫等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都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理论思考的成果,给全党同志作出了表率。

猜你喜欢
调研领导干部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4:02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军工文化(2017年1期)2017-03-14 10:11:20
领导致辞
印刷经理人(2016年9期)2016-12-20 16:02:55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红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 04:31:55
不能比领导帅
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08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调研
网吧世界(2009年1期)2009-02-26 08:18:12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