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会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兴隆镇人民政府,甘肃 西和 742100)
我国北方地区种植面积最多的粮食作物自然属于冬小麦[1]。冬小麦的种植常受冬天寒冷天气和病虫害的影响,产量会大幅减少,种植得当时,单产可高达580kg以上。本文主要针对于冬小麦的种植技术和预防治理病虫害的方法与管理进行阐述,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要实现高产稳产的基本要求要将良种和良法进行结合[2]。在麦种的选择上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土壤湿润肥沃,麦种的选择为产量大,抗扶倒型的麦种最佳;当土壤贫瘠缺水,麦种的选择最好为抗旱耐吉的品种。将麦种的选择与土壤实际情况相结合。现目前,我国的高产小麦众多,比如矮抗58和济麦22等。如何称为良法呢?即使用药剂与麦种加入45%的双可湿性粉进行搅拌,双可湿性粉的用量根据麦种0.3%的量进行添加,可以有效的防止黑穗病和根腐病,使小麦茁壮生长。在预防地下害虫时,搅拌种时可加入辛硫磷,搅拌均匀后,将麦种成堆闷4.5h以上,辛硫磷的浓度不能超过0.3%,不然会影响小麦的发芽时间。
在对田地进行耕种时,减少免耕和深耕的次数,上述两者是田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两种方式[3],抗涝,抗旱的新型农耕技术指的是深松作业,主要特点就是不打乱耕作层,不翻转土壤,深度大概20~40cm,知识对土壤松动起到一定作用。
麦田表层土壤稀疏的原因是耕翻后导致的,如何提高播种质量呢?根据种植经验来说,播种前应当将麦田的厚度进行调整,提高麦田对于水、空气以及肥料的吸收和合理运用,对麦田进行耙耢时要注意,让田地里的土壤达到上松下实的标准要求,保证小麦的生存能力,在将麦种播种后,要及时进行镇压,减少小麦因根系不稳导致生长发育不佳的情况发生,做到每亩地保苗26~29万株,播种深度在5~7cm,播种后稍微压实,促使水分上升加快小麦发芽。
冬小麦在冬前和拔节和开花阶段是冬小麦对氮肥吸收的两个高峰时期[4],对于这一特殊时期,以往的种植经验告诉我们,为麦田进行深度施肥,而不是附着于表层,可以合理运用人工拉楼施和机械进行施肥操作。对于亩数过大的麦田要控制肥料的用量,在进行冬季灌水前追加尿素肥,不仅能有效加快小麦的生长,还能使小麦的穗粒数增加。生长后期任然需要一定的肥料提供营养,以延长小麦根系活力和叶片功能。部分麦田出现氮、磷、钾不足导致叶色变淡,针对此种情况,可以适量加以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溶液进行大范围喷洒作业。
合理运用化学方式进行麦田除草工作,当出现杂草过多时,可按照苯磺隆除草剂的说明书,将其用药量及用水量进行混合,在除草剂喷洒过程中,尽量避开小麦下部,以免影响小麦的自然生长。喷洒大概2,4-D丁酯60g/667m2,如出现杂草泛滥的情况可酌情加量至120g/667m2,以此达到除草的目的和效果。
要使冬小麦的产量增加,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对麦田进行冬季浇灌。在进行冬季浇灌时,要充分考虑到冬小麦的生长事态以及温度,浇灌时水量不宜过大,小麦的含水量影响着小麦的光合作用。
此病在21℃左右最容易发生,尤其以抗病力弱和生长衰弱的麦田最为严重。预防措施:小麦生长期可用6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30%粉锈宁乳油60g/667m2兑水60kg喷雾进行逐一喷洒。
红蜘蛛呈圆形,红色,大小如同针尖。一般居住于小麦叶片的正反面,以小麦叶液为食物,轻者叶面泛白点,重者叶片枯萎。每年4月至5月是高峰期。预防措施:采用阿维菌素农药和3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200~1800倍液喷雾。
又叫做“黄疽”,是小麦常见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小麦锈病通常分为叶锈病、秆锈病和条锈病三种,三者中条锈对于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危害性最大。在对小麦的选种前,可针对性的选择有成株抗病性的品种,在播种后做到田间菌源的控制以及铲除,当麦田出现病害时,要及时进行防治,可运用三挫酮可湿性粉剂以及丙环唑乳油各30%兑水,对受病害麦田大范围喷洒。
有经验的老农民曾经总结过这样一句话:“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小麦成熟后最佳的收割时间也就是小麦蜡熟期,此时穗粒转变为黄色,不仅粒粒饱满而且湿润,穗粒的含水率30%~35%。根据自身的小麦成熟程度,确定收割时间,保证每一粒小麦归仓。小麦收割前,对天气的变化应当及时把握避免雷雨天对于小麦收割的有着较大影响,在晴天抓紧时间收割小麦,利用好天气及时展开小麦晾晒工作,保证小麦产量创收。
将小麦的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和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能有效稳定保证小麦的产量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