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我们党要长期执政、永葆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 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02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必须首先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化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蔓延带来的冲击,能够依靠的最强大力量就是全体中国人民,需要发挥的最大制度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 7月11日《求是网》发文谈 应对风险挑战必须发挥制度优势
03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草案通过后,只有学习好、实践好这部法典,才能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6月22日《人民日报》发文谈 开创立法先河 护航民族复兴
04民法典来源于实践,是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领导干部要扎实推进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全面发力、准确适用,让纸面上的权利义务规范变成现实中的行为规则、成为保护人民权益的源头活水,真正把法律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 6月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文谈 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表率
05形式主义不仅仅是作风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它与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背道而驰。形式主义问题突出,消耗的是人民的信心,毁坏的是党和民族的基业。任由形式主义蔓延泛滥,最后会像毛泽东所批判的,“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
—— 7月10日《学习时报》发文谈 整治形式主义要持续发力
06在西方国家社会治理明显呈现制度局限、制度困境、制度衰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成效和制度建设成效越来越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在这次全球疫情防控中,中国为世界赢得了宝贵时间,积累了有益经验,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得到了世界范围内更广泛、更深切的认同。
—— 7月14日《经济日报》发文谈 加强对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经验的研究
07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民群众的小事,就是民生的大事。群众的一件件“小事”,都是构成国家的重要大事。人民群众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着力解决这些“小事”,才能真正贴近百姓的心。
—— 7月6日《北京日报》发文谈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08立法质量成为做好立法工作的生命线,科学立法成为破解立法领域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意味着中国立法必须实现从追求立法数量到立法品质、从追赶立法速度到立法实效、从政府主导立法向人大主导立法、从部门关门立法向民主公开立法、从经济立法为中心向全方位立法的深刻转变。
—— 7月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文谈 引领科学立法的制度力量
09道路决定命运,旗帜就是方向。中国的现代化顺应了世界潮流,但不是照着西方国家的路子走一遍,而是走符合国情并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道路。在“赶跑”向“并跑”乃至“领跑”的征途中,既勇立改革创新的潮头,又顺应全球开放的潮流;既要技术原始创新,又要制度集成创新,还要借鉴人类文明成果,通过人的现代化推进治理现代化。
—— 6月21日《光明日报》发文谈 彰显“红船精神”的时代意义
10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进入法治领域引发的“法治革命”,不仅是头脑、观念、思维和理论层面的变革,而且全方位地反映在国家制度、法治体系和法律规则的层面。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既需要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法律和规则,更需要推进既有制度体系、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系统集成和优化组合。
—— 7月6日《北京日报》发文谈 “智慧司法”与“法治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