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圆圆
(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肛肠科,河南 南阳 474150)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将改变患者排便口,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这就需要患者具备一定自我护理能力,才能改善预后结局。常规护理仅为住院期间护理,而连续护理干预可以将住院期间护理延伸至家庭中,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有利[1]。本文对此予以研究,报告见下文。
择取44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均选自人民医院肛肠科,病例择取时间为2018年10月~2020年2月,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22例)中,男14例,女8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53~77(62.52±4.41)岁;研究组(22例)中,男13例,女9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52~78(62.61±4.39)岁;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组间无显著差异,可比。
对照组(22例)实施常规护理,涉及到日常护理、饮食及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研究组(22例)实施连续护理干预:①入院当天护理。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监测生命体征,并行饮食指导,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使其养成健康饮食行为。②术后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引流管及肠造口状况,发放造口护理手册,并对护理内容进行讲解。③出院指导。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告知护理注意事项及方式方法,嘱定期复诊。④出院阶段护理。3个月内,每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病情,解答护理问题,预约复诊,做好记录。开设造口门诊,建立造口互助小组,通过开展联谊会、知识讲座等方式,向患者讲解造口护理知识,邀请护理成功的患者分享经验。
自我护理能力:通过ESCA评分表评估,涉及到四个维度,一是自我护理知识;二是自我护理技能;三是自我护理责任感;四是自我概念,共43个条目,总分172分,评分与自我护理能力成正比。
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涉及到计量、计数两种资料,分别以(±s)、(%)两种不同方式予以表达,另外经t值、x2两种不同方式予以检验,如果检验所得结果P<0.05,则表示有意义。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护理知识评分为(39.49±4.47)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为(67.86±5.84)分、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为(21.82±2.59)分、自我概念评分为(25.98±2.03)分,总分为(129.99±9.99)分;对照组自我护理知识评分为(31.86±4.58)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为(54.93±6.59)分、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为(17.26±2.76)分、自我概念评分为(21.03±2.02)分,总分为(110.15±9.43)分;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是结肠癌患者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手术使患者排便途径发生改变,使患者排便自控能力减弱,这不仅对患者生理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也影响患者心理健康。据相关研究指出,对于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来说,其预后直接受到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和限制,现阶段常规护理模式并未注重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使得多数患者缺乏自我护理能力[2]。本次研究中,通过实施连续护理干预,使患者对自我护理知识认知提高,增加了自我护理技能,使患者自我护理责任感提高,改善了患者自我概念。连续护理干预不仅为患者提供住院期间护理,同时也延续护理工作直至家庭中,通过电话随访、门诊随访以及知识讲座等方式,不断提高和巩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3]。
对于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来说,连续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