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媛
(苏州科技大学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江苏 苏州 215009)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2]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基本要求之一写入党章。经过几年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党内正气在上升,党风在好转,社会风气在上扬。这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
大学生党员群体既是在校青年知识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中的新生力量。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是否坚定、政策理论学习是否到位、党员要求标准是否严格、模范带头作用是否发挥,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能否巩固加强、民族能否繁荣昌盛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22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各地各高校要以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育培养为重点,以完善管理服务为基础,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3]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要始终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主旋律来开展。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衡量标准就是党员发展水平的高低。着力构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工作机制落实、学生党员发展、学生党员教育、党员组织生活,以及党员考评与监管五大方面内容。这一保障体系要求高校把牢学生党员入党发展关口、强化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学生党员动态监管,以及实现大学生党员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具体来说,规范大学生党员发展流程和细化管理内容,对全体学生党员进行组织培养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方能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各环节平稳运行,使更多的学生党员能够保持先进性。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高校党务活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杆,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构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是严把大学生党员发展“入门关”的重要保障。只有真正确保每位入党的大学生都能做到思想优秀、政治牢靠、作风良好、素质过硬,才能将更多学生群体中涌现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提升学生党员的整体发展质量。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创建主体是高校各级党组织,主要内容是通过严格落实党员标准、组织程序、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各项工作流程,对大学生党员给予各种积极正面影响,将大学生党员培养为大学群体中的先进分子。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普遍存在着领导机制不畅、保障制度不健全、培育机制欠科学、考核机制未成系统等薄弱环节。可以说,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可以着力聚焦于这些薄弱环节,有效改善各项工作流程的不足之处,强化基层党支部党员发展的制度建设,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突出位置,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战略高度对学校思政课做出了具体的决策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理论深度和时代高度的新思想、新观点,形成内容丰富、逻辑清晰的思想体系。[4]通过规范化、长效化的教育制度,以及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构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可以让大学生党员坚定马克思理论信仰,并“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5]。这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成效意义重大。
由于党中央和高校各级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申请入党的人数正呈现逐年增加的发展趋势。这一方面使得学生党员数量激增,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发展过快带来的庞大的基层党员规模也会因为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党员发展过程中出现疏于管理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从而影响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下,我们必须厘清思路,努力寻找大学生党员发展管理中的各类问题并探讨其成因,确保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和综合素质。
近年来,高校各级党组织依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2014),遵循成熟再发展的原则,确保学生党员数量稳步增长。根据2017年及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2017年和2018年全国学生党员人数分别约为178.8万名、180.5万名,新发展学生党员人数分别为69.9万名、70.4万名[6-7],发展学生党员数量保持稳中有升。这是高校主动意识到前期学生党员发展过快、党员队伍素质下降、学生党员监管不佳的现实问题,从而严格落实《意见》中“按照慎重发展、均衡发展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对发展学生党员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控,保持高校学生党员队伍适度规模”[3]来加强发展党员工作宏观指导的具体举措。高校各级党组织应严格依据党章要求,全程严格教育培养,全方位跟踪考核。就是说,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抓好培养与发展、教育与管理、完善党员退出机制这三个环节,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方面入手[8],完善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发展管理,严格把关,全面审查,规范各项工作程序。高校不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丰富教育内容,因此尽管大学生党员发展的速度有所放缓,但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反映,申请入党的大学生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势头[9],显示高校大学生思想觉悟不断提升,入党积极性高涨。从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现状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党员具备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平时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对照党章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努力进取,为创建良好学风、班风和校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学生党建工作领导机制不畅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一方面存在部分高校党委未能和院系党委形成“齐心共管”局面,缺少对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工作中各项环节的定期监督和针对性指导;另一方面党委领导体制存在上下级党建工作联络不畅、沟通不够、执行力弱化的问题,造成很多学生党支部未能形成有效的党员质量测评机制、考核标准、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标准化的组织运行模式。例如,高校党委组织部门虽然担负学生党建工作,但实际上并未组织学生党员政审考察的审核和抽检,工作仅仅停留在听汇报、看材料、发文件上,形式主义作风较重。此外,由于未能有效构建毕业生党员离校后的党组织关系迁移的信息反馈机制,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工作实效无法得到相应的跟踪落实。这说明涉及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各组织领导部门在工作中存在协调不畅和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2.学生党员发展保障制度不健全
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机制涵括入党前与入党后的两套运行机制。目前的定期考评机制主要有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转正两项综合考评,这是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审核测评环节。然而,不少高校在此方面出现的问题在于考评指标未能全面细化制定,在考评制度的具体操作中,工作简单粗放,缺乏对党员的考核评价及监督机制。[10]比如,部分高校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转正答辩制度未做全面规定,对答辩内容的真实性未能展开细化调查和具体核实。党委预审环节还存在重材料审核、轻调研访谈的现实问题。此外,部分基层学生党支部放松考评标准、弱化考核内容等问题,造成部分学生入党后出现党性意识淡化、思想作风退化的现象。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中尚未有效落实的就是不合格党员的退出机制。从目前情况来看,只有学生党员出现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才有可能被开除出党。对于一些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上存在较大问题的学生党员,由于没有退出机制,无法让其在现实中感受到问题的紧迫性和制度的威慑力。
3.学生党员发展培育机制欠科学
通常而言,大学生在入党前要接受基层党组织培养和教育——定期的政治理论和党性教育,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在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培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如“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上党校的人数,轻大学生对党的历史、党建知识和时事政治的掌握情况”[11]。可以说,学生党员发展缺少现实针对性,不能集中解决党员政治思想上疑难问题。二是培养形式上大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于党校集中培训且以理论授课为主,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很难使党员对党产生较深的感情,离思想上入党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三是部分基层党支部对入党后的大学生党员疏于管理,只是依据他们提交的思想汇报和党费缴纳作为评判标准,教育培训创新性不足,仅停留于传统的“三会一课”,因此很难收到严格教育的成效。
4.学生党员考核机制未成系统
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党员的考核内容并不全面,入党考核过于侧重学生对党的基本情况认知和学业能力方面,对学生思想信仰和道德践行等考核力度不够。部分基层党支部将重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考核上,对正式党员的考核有所弱化,对考核结果的反馈运用较少,对党员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级别评定,没有纠错和惩处机制,这致使考核评议监督流于形式。由于学生党员考核机制系统性不够,大学生党员队伍质量的提升受到影响。
1.西方意识形态强势渗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较大
首先,伴随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大量西方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和现实向高校渗透,致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持续性的冲击。市场经济改革和利益分化,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他们中出现入党动机不纯、理论学习不实、自我言行约束不够等现实问题。
其次,物质条件优越与生活阅历不足,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不足,容易出现“三观”和政治信仰的偏移、缺失,这些都对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创建与完善形成巨大的挑战。
2.高校各级党组织重视程度不够和考核监管落实不到位
当前,部分大学生自身入党动机不纯,存在功利主义的倾向,无法达到党章对党员的先进思想的要求。一旦政治思想立场不坚定的学生被吸收入党,就会给日后的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支部的组织管理带来较大的问题和隐患,影响党组织的整体凝聚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党员发展保障体系内各项工作的落实。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学生党员在日常言行上理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而现实中一些学生党员在个人言行上混同于一般同学,喜欢随大流,思想改造缺乏主动性,自我教育意识不强,不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自己、塑造自己,没有承担起一名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高校部分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党务知识匮乏
基层党务工作者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不但直接决定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而且影响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目前,从事高校党建工作的基层党务工作者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党员。其中,部分人员并非专职从事党务工作,而是经常身兼数职且大多数都比较年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党务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各高校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多数以听报告、讲座为主,缺少系统、深入的党建工作指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人员对党务工作文件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并在党支部组织活动中存在履职懈怠的问题。
4.高校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发展的考察与监管工作重视不够
高校党组织在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工作中还存在某些认识上问题,仅仅停留于压缩学生入党名额,而未对学生党员动态发展进行科学化的全程监控,在学生党员考察与监管管理上,往往忽视入党后的教育监管工作。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工作没有做实做细,没有深刻认识到学生党员发展的考察与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从严落实学生党建工作的责任。
通过对目前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可知,完善并创新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关系着高校党建工作能否自始至终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主旋律展开。
高校要在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工作上有所创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狠抓党建工作领导体制的统一与协调,加强校院两级党组织在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工作中的领导力和执行力,重点在于明确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目标、任务与考核指标等;在学生党员的发展接收、培养教育、考核监督等环节做好指导规划与监督抽查工作。其次,要优化学生党建的工作机制,强化高校党建工作部门同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组织的联动性与互补性,通过整合部门优势来规范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机制。最后,要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各级党组织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的基本原则,紧密围绕学习、创新、服务三大任务来推动各级党组织建设。
在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工作中,高校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节点,依照党章标准吸收学生党员,在党员选拔标准上要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首要原则。高校要坚持政治标准优先,明确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政治标准、学习标准、行为标准等,推动各级党组织将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相结合[12],并使其制度化。高校各级党组织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在选拔标准上要避免只看学习成绩、忽视综合素养和群众考评的现象,要“引导大学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及时将品学兼优的学生接纳到党的队伍中”[13]。同时,改变过往简单意义上的“以票取人”,即以竞争投票作为确定党员发展名单和顺序的测评模式,要更多地采取群众座谈会的形式或不定期抽查考评发展对象的学习生活,重点测查考察对象的政策理论解读力、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个人见解,以及日常学习生活中道德品质表现。
学生党员发展机制要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党员发展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党组织的工作职责,细化关于党支部的工作条例,不断健全关于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让学生党员发展的每个环节流程都要经历严格的标准测查和组织程序筛选,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规范化、透明化、制度化。
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要建立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改进教育方式方法,落实教育内容的实践性。首先,高校党委要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各项方案,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经费和物资保障。同时,积极发挥校院两级党组织领导层的模范作用,定期组织领导到学生党支部上党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其次,在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安排上,除了重点做好学生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还可以结合学生学习阶段特征,从党史教育、党建理论教育到政策解读等方面丰富教育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心怀国家民族、关注民情民生的情怀,让学生在教育中增强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再次,教育方法要敢于创新。除了坚持传统的“三会一课”,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参观学习、实践服务等形式开展多渠道的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党员在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中深刻领悟党的宗旨。此外,学生基层党支部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工具,通过党员微信群和网上“党员之家”等广泛开展党的理论教育和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14]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对基层党组织而言,严肃党的政治生活首先要从严格组织生活抓起,将思想建党、制度治党落实在末端、体现在经常。[15]组织生活是学生党员开展理论学习、提升政治觉悟、实施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突出问题的主要方式。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高校严肃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提升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高校中校院两级党组织要成立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领导部门。该部门统筹安排学生党员从事相关党务工作,并围绕学生党支部各项实施条例,选拔一批政治过硬、党务能力扎实和精通学生管理工作的优秀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以此强化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要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严肃党内纪律,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结合学生党员特点,与学生党员互动交心。组织生活形式更多地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式,除文件精神传达、政策理论学习和民主评议外,还要充分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生活状况,开展走访调研和基层服务等活动,从而增强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的时代性、实践性和感染性,坚决抵制将基层党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的做法。
从严监督学生党员是保证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要通过完善考评监督机制来提升制度对党员的约束性。考评细则要紧密围绕党章对党员义务的要求标准,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内容来确定。考核内容要注重考核的全面性与动态性,也可根据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个性化考评指标。考评类型要坚持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掌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与学业发展状况,在长期跟踪考察中掌控学生党员的自我发展历程。
对学生党员考评的结果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并与学生党员党内评优争先挂钩,对考评出现问题的党员,基层党支部要及时批评教育,落实整改并做出有效复查。学生党组织要健全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除了做好正常的党内监督,还要鼓励在校师生群众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开展对学生党员的监督,将学生党员置于全方位立体覆盖的监督网络中,树立风清气正的大学生党员群体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紧迫和艰难。学生党员是广大青年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党的新鲜血液和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要靠年轻一代的积极进取和拼搏努力。因此,着力完善和创新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把好中国共产党注入新鲜血液的第一道关口,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