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
ABC
平素人们用“捅了马蜂窝”来形象地比喻“惹了大祸”。那么从医学角度来看,“捅了马蜂窝”的“祸”是从何而来的呢?毒蜂一般遵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只有当它们受到干扰,才会奋起攻击“入侵者”。蜂蜇伤是被蜂(如蜜蜂、大黄蜂等)蜇伤后出现的局部和系统中毒症状,是一种生物性损伤,属于临床急症之一。当蜂尾部毒刺刺入人的皮肤后,可将蜂毒(主要成分是组胺、神经毒、蚁酸)注入人体,引起生物性中毒,导致局部或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肝肾损害、过敏性休克。
被蜂蜇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显著的烧灼感或痛痒感,周围潮红肿胀,中央常有一个毒刺蜇伤所致的淤点,严重者可形成水疱。少数可伴有全身中毒现象,受蜇皮肤立刻红肿、疼痛。被成群的蜂蜇伤后,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
被蜂蜇伤后出现的全身反应:呼吸系统出现咳嗽、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表现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血管系统出现心悸、胸闷、胸痛,严重者可诱发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消化系统出现恶心、呕吐、呕血、黑便、黄疸,伴有肝功能受损等表现;泌尿系统出现腰痛、血尿、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出现溶血、贫血等;神经系统出现头昏、头疼、烦躁、意识障碍、抽搐等。
家庭自我处理:
●首先检查有无滞留于皮肤内的毒刺,发现后应立即小心拔出。方法:用胶布粘贴后揭起或用镊子将刺拔出。若扎入皮肤的毒刺还附有毒腺囊,则不能用镊子夹取,以免把其中的毒液挤出而加重反应,可以用尖细的针头或刀尖挑出毒刺和毒腺囊。头部蜇伤可剃除头发,暴露蜇伤处,尽快拔出肉眼可见的毒刺,不可挤压。
●四肢被蜇伤应减少活动,局部放置冰袋冷敷,以减少毒素吸收。立即包扎被蜇伤肢体的近心端,每隔15 分钟放松1 分钟,肢体包扎总时间不宜超过2 小时。
●局部冲洗:蜜蜂、土蜂等蜇伤可选择碳酸氢钠或肥皂水清洗伤处;胡蜂科类(包括黄蜂、大黄蜂等)蜇伤,可用食醋或稀盐酸等弱酸性液体清洗伤处;也可直接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医院救治:
●保持呼吸通畅: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保持呼吸畅通。
●抗组胺药物: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组胺药物,如0.1%肾上腺素0.3 ~0.5 毫克(mg)肌肉注射,儿童每公斤体重0.01mg(不超过0.3mg),情况严重者可5 ~10 分钟后重复1 次。
●糖皮质激素:注射用甲强龙40 ~80mg,静脉滴注,1~2 次/天;地塞米松注射液10 ~20mg,1 次/天。激素使用时限为3 ~5 天。
●早期液体复苏,补液扩容:纠正因过敏反应而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碱化尿液:防止因毒素所致的横纹肌溶解及溶血所致的急性肾损伤。
野外驻训要穿长袖衣裤、戴面罩及手套,以免遭蜂蜇伤。蜂在飞行时不要追捕,以防激怒而被蜂蜇。
蜂是人类的朋友,千万不要乱捅马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