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福
【摘 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当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链断裂,进入经营困境的时候,良好的融资环境的构建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从构建良好的融资环境的视角入手,探索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融资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0-0130-03
0 引言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还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从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看,融资难的问题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所以要实现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就亟须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企业人员数量、企业营业收入、企业资产总额等指标可以把企业分成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小微企业,这样就可以把中小企业界定为:“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员工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中小企业具有分部地域广、数量多、管理粗放等特点。虽然中小企业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贷款和担保困难,企业过度依赖银行借贷,导致整个融资结构失衡。
2 中小企业融资策略及融资困境分析
2.1 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
企业融资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就是企业作为社会主体把自己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储蓄金转化为经营资金的一种手段,其一般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内源融资受企业收益水平的影响,收益水平与内源融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有3种渠道:正规金融部门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非正规金融部门融资。综合考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失衡问题较为严重,这些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是正规金融部门的间接融资和非正规金融部门融资两种。
(1)正规金融部门:股权直接融资股权融资是一种筹资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尚不充分,资本市场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条件限制较多,准入门槛高,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获得的融资额度小,这些现实情况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银行借贷间接融资通过银行借贷进行的融资方式是通过正规金融部门所进行的间接融资方式。银行借贷资金来源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借贷资金。其中,后两类金融机构业务的定位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贷款,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融资政策的调整,再结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表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小企业近年来通过银行借贷的融资方式的融资额比例有较大提升。
(2)非正规金融部门融资:民间借贷和金融机构借贷民间借贷资金来源主要有亲友借贷、地下钱庄、民间资金互助组织等渠道。金融机构借贷主要有专门从事小额贷款的组织和典当行抵押贷款。非正规金融部门渠道的融资门槛低、快捷,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所以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薛宇择的研究显示:“非正规金融部门融资比例在30%~40%之间”。
2.2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1)融资需求量大,融资供给不足。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多,在发展过程中出現资金短缺的现象也较为严重。根据2017年《中小微企业融资机会与资金缺口评估报告》显示,“中小企业现有的融资供给为2.4万亿美元,但缺口高达1.8万亿美元,融资缺口率达到43%,其内源融资缺口占比42%,占当年GDP的17%”。这种融资供求矛盾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多融不到资的企业很可能就面临破产的风险[2]。
(2)借贷融资量少,获取难。为了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满足其发展资金的需求,我国进行了融资政策的调整,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金额超过了大型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可以获取的资金量仍然较低。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具有少且频繁的特点,由于审批程序的原因,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程序复杂,放款时间长,银行所发放的资金与企业自身需求匹配度低,为了维持发展,中小企业就需要寻找其他融资方式,借贷融资量少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对于研发性企业来说,如果资金量过少,则无法满足企业研发的需要。
(3)内源融资占比大。对于国家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其经营项目的效益不断提升,使得企业拥有获取较多的收益的机会。由于企业效益的不断提升,因此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例在扩大。虽然内源融资比例高并不会给企业带来融资风险,但是其对企业规模的扩大并非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对于创新型的企业来说,过度地依赖于内源融资,会使企业无法更大规模地发展。相比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的资金量相对较小,难以适应企业创新研发的需求。
(4)外源融资成本高。外源融资主要来源包括亲友借贷、地下钱庄、民间资金互助组织、从事小额贷款的组织和典当行抵押贷款。这类融资方式的性质就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较高。因为这类融资往往通过中间人环节较多,除了融资机构收取的高于银行利息之外,还有中间人环节收取的信息费用,中间人环节越多,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压力就越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成本高、负担重[3]。
2.3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内部治理欠合理。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抗风险能力弱,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短缺问题,为了维持经营,中小企业就需要融资。中小企业往往因为资产规模小而导致抵押不足,加上企业本身的信用欠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此外,中小企业多数为家族式经营,企业内部缺乏职业经理人和专业的财务人员,风控意识薄弱,这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
(2)商业银行审核门槛高,逐利性强。商业银行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多数商业银行专注于大型企业的贷款发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关注较少,因为大企业的大项目可以给其带来更多的利息收入。近年来,虽然国家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放宽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但是大多数商业银行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其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门槛依然较高,对于不符合贷款标准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较少发放贷款。同时,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程序复杂,发放的资金量也比较少,这就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即便获取了商业贷款,但是对企业本身的发展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对于一些资金需求量较大的企业,按照现有的信贷政策,很难满足其资金需求。
(3)企业过多的收益转换为内源融资。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例相对较高,虽然会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但是其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当中小企业收益状况较好,无论是企业的营业利润率还是净利润率都处在较高的水平线上时,企业有了更多的收益可以转换为内源资本,从而扩大内源融资的比例。但是,如果企业将过多的收益转换为内源融资,不仅会降低企业股东的投资信心,也会降低企业的发展能力,尤其是会降低企业的研发能力,进而削弱企业的预期成长能力。
(4)企业管理者缺乏多元化的融资理念。企业股权融资虽然不需要偿还较高的融资利息,但其成本最高,企业每年要向股东发放一定比例的分红,无形中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多元化的融资理念,过分青睐资本市场,希望借助资本市场进行发展。尤其是一些科技创新企业,资金需要量大,如果过度地依赖于股权融资这种不稳定的融资方式,会使企业的研发能力降低,最终还会波及股权融资,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3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应对策略
3.1 完善中小企业内部组织治理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虽然拥有董事会及其他的一些管理部门,但缺乏相关监督机制,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中小企业要获得长远有序的发展,就需要对不健全的公司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建立一个由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为主的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只有这样,各个部门才能各司其职,使整个内部管理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同时,完善的治理结构使企业的凝聚力加强,避免贪腐行为的发生[4]。
3.2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完善银行融资体系
商业银行具有逐利性,它们专注于大企业的贷款发放,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项目较少关注。即便是向小企业发放贷款,其资金量小,审批程序复杂。我国商业银行应重构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信贷政策进行改革,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商业银行调整中小企业贷款审批门槛,给予它们政策倾斜,降低利息,进行投放资金扩容。这种扩容并非是无规则的,而是要对资信状况好且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扩大资金的投放量。
(2)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思路,顺应整个市场环境的发展,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化银行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商业银行在审核门槛和观念上的转变,可使中小企业对银行借贷资金的可获得性增加,助力企业发展。
3.3 调整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在企业融资结构中的比例
当中小企业处于经营状况好、盈利水平高的条件下,企业的内源融资占比就会提高。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过度地依赖内源融资对企业发展不利。因此,应降低内源融资比例,减少的部分做股权分红。同时,企业要扩大债务融资的比例,债券融资和银行借贷都可以作为企业的融资方式。通过债务融资比例的提升,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资金进行项目研发,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且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在企业收益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即使增加了债务融资的比例,也不会造成融资风险。
3.4 构建多元融资理念,降低股权融资比例
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比例较高,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投入,还会削弱企业内部控制力,导致企业的决策效率降低,从而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5]。因此,存在该问题的中小企业管理者应该进行股权回购,尽可能地扩大控股股东的股权占比,使企业的股权比例相对集中。但并不意味着要将股权过度集中,只需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在降低股权融资比例的同时企业管理者应树立多元化的融资思想,即在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的基础上,增加债券融资、风险融资等融资方式,这样可以使企业的融资策略多元化,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也多样化,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需要中小企业加强与完善自身的建设;从政策层面来讲,良好的融资环境的构建对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具有积极意义。企业要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推动信息公开透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外部环境主要通过完善银行的审批程序和金融市场促进其发展。只有内外共同着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才能得到改善,进而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促进其快速发展,对中小企业自身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吉喆,李宏畅.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10):13-14.
[2]刘洪昌,张勇.沧州市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6-97.
[3]刘畅,曹光宇,马光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挤出了中小企业贷款吗?[J].经济研究,2020(3):50-64.
[4]闫华红,郭子悦.中小企业高管团队社会网络与创新投入——基于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J].会计之友,2020(7):58-63.
[5]薛宇择,张明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及其应对策略——效仿德国中小企业融资框架[J].西南金融,2020(2):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