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如何立足学生主体地位思考

2020-12-09 05:35次仁旺姆
写真地理 2020年41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道德与法治策略

次仁旺姆

摘 要: 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核心之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能够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合作精神,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本文首先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根据其重要性探究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学生主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1.182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更多新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对自身观念进行改进,更新知识,转变自身角色,摒弃传统观念所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掌握如何进行合作探究等,更要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当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显现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1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在当前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依旧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这导致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不能运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有效吸收知识,致使教学效果有所降低。这一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教师并没有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通过更加深入的理解来掌握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1.1 保障学习效果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也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学生相关能力以及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大部分处于主导地位,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以此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果,但是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却将课堂片面的认为,只要进行教的过程就能够完成相关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接受状况,导致教师与学生严重脱节,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成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愿意学习,主动探究,在课堂中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也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调动学生兴趣,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以此来收到更为良好的教学成绩,实现教学目标[1]。

1.2 实现全面发展

在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要求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因此,能力教育要比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教育目标是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并不仅仅指学生现在所能掌握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未来发展,这也是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相关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探索精神,最终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也就要求,教师再授课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模范榜样作用,使教学贯彻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以此来顺应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趋势。

2 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立足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策略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人生哲理和形成法治意识。作为教师,不能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长此以往,学生虽然掌握了道德知识,但并不能将其进行内化,成为学生的人生准则,也不能获得精神上的提高,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以此来收到更为良好的成效。

2.1 坚持以人为本

在现代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进程中,学生也产生了更多的特性,比如,现代学生更加具备独立性,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认识时,也能够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其思想较为复杂,这也导致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并且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异会越来越大。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来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有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此实现相同的教育目的,调动可利用的所有因素,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功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除此以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也不断涌入学生的生活中,部分不良信息会导致学生德育与法制方面产生偏差,甚至了解的十分浅薄。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改进要求,注重其差异性,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危害[2]。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等,通过了解背景来有的放矢的从学生个性特点出发,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2.2 突出主体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中一直以来都强调以学生为本,也提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现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创新,更能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形成更为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可以优化学生的参与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能感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以此来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索。其次,可以改变学生的参与模式。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中,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分为小组后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确定负责人,之后让学生展开调查或分析,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讨论,产生自身的观点后再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可以阐明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成果,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理解知识的最终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榜样,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活动,以此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3]。

3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观念,在课堂当中以学生为主,确立学生中心地位,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与相关知识,也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我国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晓甜.思政课教学中主导性与主体性结合现状分析[J].现代交际,2020(14):20-21.

[2] 李玲霞.地理教學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1):168.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道德与法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