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才(中国福建)
《中国传奇》是林语堂编著的作品,该书的作品是中国流传已广之作,对于许多中国读者而言,可谓“耳熟能详”。林语堂选了这些作品,把它们介绍给西方读者,但又不是简单的翻译,也没有按照作品翻译的规范完成,可以说,林语堂借助这些文章,为西方读者打开了一扇欣赏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窗户,让人很容易就想起林语堂的“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在林语堂看来,这些古代的作品,因为语言、风俗的差异和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等等,如果拘泥于原文,会给读者带来阅读的障碍,影响传播,林语堂采取的方法是重编,就是以新形式写出来,可以说,这是用这些古代小说原来故事的“老瓶”装了林语堂的“新酒”,通过林语堂对某些情节的省略,某些情节的增加,让这些文章更为美妙动人,如果说这些小说是一棵棵树,那这些树是经过林语堂修剪过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原来风景。当然,林语堂在重编的时候,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更动不背离正史,也就是有依据的,而非为了迎合读者而胡编乱造。林语堂的重新编写,对于这些故事的传播至关重要,不是简单的新开“一枝”把故事重新说一遍,尤其对于西方读者来说,他们对于这些故事的“陌生化”,导致必须寻找更为合适的通道,让这些故事顺畅地“抵达”,同样也是因为“陌生化”,也为林语堂的重新编写提供了方便,避免了有关指点林语堂改变故事原貌的“叽叽喳喳”。
《中国传奇》这本书有着清晰的脉络。读这本书,可以说是在欣赏一片树叶,对于浩瀚的中国文学,这本书确实也仅仅是一片树叶,但这片树叶的筋脉非常清晰。这本书共分为六章,合计选入小说20篇。第一章“神秘与冒险”选入《虬髯客传》《白猿传》《无名信》三篇;第二章“爱情”选入《碾玉观音》《贞节坊》《莺莺传》《离魂记》《狄氏》五篇;第三章“鬼怪”选入《嫉妒》《小谢》两篇;第四章“讽刺”选入《诗社》《书痴》《中山狼传》三篇;第五章“幻想与幽默”选入《龙宫一夜宿》《人变鱼》《人变虎》《定婚店》《南柯太守传》五篇;第六章通话选入《促织》《叶限》两篇。这20篇文章虽然量不大,但体现了林语堂的用心,他期望通过这一“叶”让人窥探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这片“森林”。
无论是在森林之内还是森林之外,要看到风景是不容易的。所以,林语堂的用心再次体现,他在《中国传奇》出版的时候,写了一篇导言,这篇《林氏英文本导言》就是一篇极佳的阅读向导,可以指导读者在《中国传奇》的故事中穿行不至于迷失方向,同时有极为精准的阅读指导,可以领略到其中精髓。在林语堂认为,人类自古已然喜欢听故事,中国也是这样,在《左传》和《史记》两本书中,就有极为活泼生动的人物和冲突争斗的场面描写。短篇小说之成为艺术形式,是从唐代开始,也就是传奇。这些通常在千字以内的简短文章“极能刺激想象”,因此林语堂认为,唐代不仅仅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短篇小说的黄金时代。当时佛教故事已深入中国社会,道教为皇室及官方所尊崇,在时人心目中,天下无事足以为奇,无事不能实现,唐代可称为一个法术、武侠、战争、浪漫的时代。林语堂断言,宋朝为中国文学上唯理主义的时代,唐代为中国文学上浪漫想象的时代。当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戏剧和长篇小说,但美妙神秘的传奇,为后代所不及,《中国传奇》所选的文章,半为唐人所写的传奇。除了唐代传奇,另一个被林语堂称道的就是宋朝话本。传奇和话本构成了中国短篇小说的两类。古典短篇小说最大的总集《太平广记》,被林语堂认为是公元纪元后一千年内文艺短篇小说的要略,唐代传奇的精华都在于此,可以被看成象征一个时代的终结。宋朝话本的本质是一种口语文学,传播的重要媒介是活跃于茶馆酒肆等场合的不同性质说书人,这些说书人或精于历史掌故,或精于宗教秘闻,或精于英雄传记。宋朝话本代表性的作品有《京本通俗小说》和《清平山堂》。这篇导言其实是一篇很好的综述,让还没看到“森林”的人,就已经体验到“森林”的美和神秘。
同时,为了体现在每篇文章有哪些更动和这些更动有来处,林语堂在每篇小说前面多了前记,简略说明这些引用材料的来处,既证明自己不是“空穴来风”,也让有兴趣的人有了追寻的方向,相当于这些引用材料的“索引”。无论是导言或者每篇文章的前言,林语堂以一个“向导”的角色做了发言,把风景做了简略的介绍,让欣赏的人更为直接就可以“渐入佳境”。
林语堂在《中国传奇》中不仅仅扮演了一个很好的“向导”角色,而且在每一个章节和每一篇文章的选择上都体现了用心。他希望通过每一篇文章都能让读者看到不同的风景。第一章的神秘与冒险体现英雄情结、英雄崇拜以及信任和失望等等,即使填充在文章之中的爱情故事、神秘气息和冒险行为,其实最为重要的还是英雄,可以说英雄是主干,其他都是依附其上。《虬髯客传》被林语堂认为是唐代最佳的短篇小说,被林语堂排在全书第一篇,也是冒险和神秘小说的首位。该小说写的是隋末唐初那个豪侠冒险、英雄美人、勇心决战和远征异域时代的故事。李靖在寻找“明主”呈现“救国方策”的过程中,发现杨素将军富贵骄人,沉迷声色,根本不是自己想报效的对象,黯然离场的李靖却迎来了杨素身旁的拂尘女郎红拂女的仰慕。红拂女舍去了荣华富贵,投奔居无定所但有一腔报国情怀的李靖。他们在寻找“明主”的过程中,把目光投向李世民,但在路途上,遇到了虬髯客。虬髯客也是个有志向有想法的人,他们一起去见李世民,自认为“气运”不如李世民的虬髯客,“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毅然把豪宅财富赠送给李靖,让他好好辅佐李世民,自己远走异域打拼,开创属于自己的世界,在李世民成就大业的时候,虬髯客也在异域称王。
这篇小说,道人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点,“天命”是其中的一条主线,传递了世人易于接受的“命里有时终须有”以及“相信天命”等等,但关键的是李靖和虬髯客共有的不是“一条道走到黑”,“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他们懂得顺势而为,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绕道而走、另辟蹊径。还有红拂女、李靖、虬髯客对理想的追求和坚守以及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果断取舍,取的是自己的理想,弃就是懂得放弃最初的选择,红拂女舍弃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李靖舍弃了杨素将军,虬髯客舍弃了自己的十万两财富和原来在自己生活区域成就大业的目标。这篇小说李靖、虬髯客、红拂女着墨不一,分量不一样,虬髯客不是第一个出场,貌似以李靖为主,但实际上,虬髯客的分量最重,是林语堂心目中看中的“豪杰”,一往无前又懂得进退,视金钱如粪土把追求当伟业,豪侠的形象凸显。其中的对白和人物描写极为简练、传神,情节也非常生动曲折。小说中贯穿始终的那种神秘感,让这篇小说“传奇”的色彩更浓,让人有阅读的快感和探究的渴望。我們在阅读的时候,也可以和必须取舍,欣赏他们的人生智慧。
《白猿传》选自《太平广记》,据称唐朝大书法家欧阳询貌丑如猿,这篇小说就是讽刺欧阳询的,说他是猿的儿子。林语堂结合唐宋三本志书:唐朝段公陆《背葫芦》、宋朝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和朱辅《溪蛮丛笑》,增加了一些风俗材料,对这篇小说进行了重编,写的是欧阳将军年轻貌美的夫人被白猿抢走之后,将军费尽气力寻找到白猿那里,却在和白猿的比赛中输给了白猿,只好等来年再次前往。当欧阳将军确信自己能够劝动白猿放自己夫人回去的时候,其夫人却是拒绝了。她有了孩子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隐藏的,那就是对力量和英雄的崇拜,就是这种崇拜让欧阳将军的夫人自己选择了比武胜利的白猿,和白猿生下了儿子,同时让欧阳将军倍受打击,从此再没有振作起来。
《无名信》中的洪某,他在追求皇甫太太的行为,则是明显的“冒险”,当然,这篇小说我认为能够进入林语堂的法眼,和林语堂坚持的夫妻双方要相互信任的婚姻观有关联。皇甫大官人因为不信任自己的太太,因而轻易地被拆散了婚姻,成就了洪某。
伴随神秘和冒险的英雄之外,爱情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題,在众多文学作品中以不同的姿态闪烁身影。《碾玉观音》让我印象深刻,《碾玉观音》是根据《京本通俗小说》中同名话本小说重写。林语堂改变了原作中社会底层青年男女爱情悲剧的主题,改成艺术与爱情、人生的关系。从这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到把艺术当成生命的张白,他已经和深爱他的尚书的小姐美兰历尽艰辛成就了自己的姻缘,但是就因为执着自己的雕刻艺术,最后还是泄露行踪,自己亡命天涯,他的成就是泣血的成就,美兰的坚持则是用生命和鲜血来守护,她舍弃了荣华富贵,最后在儿子死后落户尼姑庵,终老一生。孰轻孰重,已经无法简单地豆腐青菜的刻量分明。在《贞节坊》里,文老太爷死后,文太太在面临是选择接受贞节坊还是选择改嫁的时候,选择嫁给老张。文太太嫁给老张是文太太主动的追求,一只黑鸡成为故事重要的角色,文太太以担心夜猫偷鸡,屡屡经过老张的屋子去查看鸡窝,这个细节体现了文太太对爱情和婚姻的大胆追求。至于《莺莺传》,因为改编成戏剧《西厢记》而广为流传,故事为人所熟悉。《狄氏》虽然写的是出轨的故事,但因为狄氏的丈夫是个贪婪无厌、狠毒自私的人,狄氏对他的爱情冷淡下来,移情激情热血的滕生,为他生了孩子,最终在狄御史死在流放路上的三年后,嫁给滕生为妻。这时候,爱情的重要衡量或者基础是价值观。《离魂记》则是写了钱娘为了拒绝父亲订下的婚事,嫁给心爱的表哥王宙,身体病倒在家里床上,灵魂却脱窍和表哥私奔,生下了孩子,一年后在父亲同意之后才“二合一”,写的是“情之所钟,关山可越”的爱情力量。
林语堂认为,鬼在文学作品中,不外吓人和迷人,而以迷人居多。《嫉妒》写的是两个女鬼因为嫉妒,吵架打架,既有吓人的地方,吓坏了吴洪,吓死了青儿,也有迷人的情节,吴洪被迷得神魂颠倒;《小谢》则是写有趣的女鬼,写借尸还魂的故事,虽然写鬼,但是鬼和人不仅和平相处,而且诚挚往来。讽刺里的《诗社》几乎就是重写,写了一群动物幻化为酸腐诗人举行聚会,想象奇特,颇含讽刺;《书痴》写了一味只爱书籍的彭某从爱书如命到讲究实用从而当官,幽默泼辣;《中山狼传》写了不切实际的腐儒。幻想与幽默中《龙宫一夜宿》《人变鱼》《人变虎》《定婚店》都是李复言的作品,写了李靖的龙宫借宿,写了人变鱼,人变老虎,红线定姻缘等等,充满想象的空间,从不同的视角看社会。《南柯太守传》则是写了一个梦,让人感叹人生的虚无空幻,好像过眼云烟一样。
《促织》和《叶限》归于儿童文学版块。《促织》是蒲松龄的作品,促织其实就是蟋蟀,故事写了一个贫寒家庭的小孩子,因为无意中弄死了原来要进贡的促织,受到责骂惊吓陷于迷糊,其灵魂幻化依托在一只不起眼的促织,一路过关,战胜众多促织。故事曲折、生动,富有传奇性,而且把小小的促织拟人化,有着浓郁的阅读吸引力。其中蕴含的又是种种心酸悲凉。《叶限》则是来自于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这篇有着奇异色彩的民间故事,却是世界各地众多版本源头,发生在广西永州,写的是一个受尽后娘折磨的可怜女孩无意中获得一条鱼,这条鱼非常通人性,但最后这条鱼被后娘所杀。叶限受到指点,把鱼骨头藏起来,只要她祈祷就可以获得满足。叶限后来嫁给了一个国王,因为国王的贪婪,向鱼骨头索要太多的珠宝而被拒绝,国王把鱼骨头埋在海边,鱼骨头被海潮冲走。这两篇故事都是以孩子的视角写出,颇具奇异,又有警示的味道。
在《中国传奇》,有许多语句,传递了林语堂的智慧。“人生就是那么回事,就那么一起一落地过。转着圈儿,转来转去的。”“生活就想走一条道路,你摔了跟头,怎么办呢?难道就老是坐在那儿哭,老不肯起来吗?不,你得自个儿爬起来,还得往前走。”“酒是人生的水,什么也不如一点酒就能恢复生活的勇气。”(《无名信》)“只要好而美,什么东西都会有永远的生命。”(《碾玉观音》)“人的头脑是天地间最不可测的东西。”(《贞节坊》)“如果一个人能不恐惧,能制怒,鬼也无能为害了。”(《小谢》)这些人生的智慧充盈在各个篇章的不同角落,烙上了属于林语堂的独特痕迹。
在这本书,可以寻找到不少闽南文化的色彩,那是林语堂自带的表情包,自带的文化印记。“有些干橘子皮和香蕉皮……”(《白猿传》)简单的一句话,平和蜜柚和坂仔香蕉的身影依稀可见。“年轻的都在门里的竹帘后面。竹帘这种东西很巧妙,站在里头,可以看得见外头,外头可看不见里头”(《贞节坊》),这和林语堂家乡漳州挂竹帘的风俗多么吻合,林语堂在76岁时写的散文《我的家乡》还写到这一风俗,风俗对于外出的游子是另外一种乡音。在《嫉妒》这篇小说里,写到吴洪聆听吹箫,那种美妙的感觉和林语堂在十二三岁的时候从平和坂仔到厦门鼓浪屿读书航程上发生的情形非常相似,还有弥漫其中的快乐情绪也所差无几。“此处在大自然中,唯有安静恬适,怡悦胸怀,他在草地上一滚,觉得如此轻松快活,在土壤的芳香和微风的吹拂之下,他转眼入睡了。”(《人变虎》)这和林语堂写到的“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感觉上又是重叠。还有那些有关桃树、李树、柿树、青菜等等的描述,也许是一个细节,一种感觉,或者就几个字,但林语堂的文化印记就悄然出现,让这些语句有了另外一种生命和色彩。
这本书有一些细节的描写非常传神生动,比如“她的面容光润洁白,自然美丽,就像是玉石雕就的,闪着温和柔软的光彩,嘴唇甜蜜蜜的,每逢微微一笑,就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狄氏》)。在说到媒婆的嘴厉害,用了一句“一个月牙儿也说成是一轮明月”(《嫉妒》)。“老和尚非常老,下眼皮松垂着,背上的大疙瘩使他不得不向前伸着脖子,那样才能抬平了脑袋”(《诗社》),以及《虬髯客传》中的肖像和《中国传奇》里的许多对白,体现了林语堂的写作功力。
读《中国传奇》,可以是欣赏一幅幅画,风格不一,画风不同,但足以吸引目光。正如这些是一片树叶的筋脉,或者一片森林中的一棵棵树,风景不同,但足以愉悦心情和目光。《中国传奇》里的这些文章,林语堂用这些“老瓶”装了很好的“新酒”,韵味隽永绵长醇厚,这扇窗,也就不仅仅是展露风景的窗口,还是搭建东西方文化交流往来的桥梁。
本辑责任编辑:练建安 杨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