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卓培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东莞的发展既取得辉煌成就,也遇到诸多困境。近年来,东莞市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环境问题集中爆发,尤其是2019年4月全国人大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到东莞检查期间,发现虎门电镀基地B区电镀企业涉偷排废水污染环境事件的发生,彻底暴露了东莞环境执法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对此,东莞痛定思痛,深入剖析,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标本兼治,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监察执法垂直改革为契机,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狠抓监管执法,重构机制体制,强化队伍建设,丰富执法方式,切实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
2020年截至8月底,全市出动监管执法人员14.1万人次,检查企业超5.7万家次,整体已超2019年全年工作量的20%,现场监管执法检查力度前所未有并有持续加大趋势;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73宗,罚款逾3.52亿元,同比增长44.6%;办理五类案件619宗,其中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73宗,同比翻了两番,查处了一批有影响力、有震慑力的典型案例。2020年,东莞市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量、罚款金额以及五类案件三项指标在全国地市中位列第一名。按日均值折算,全市全年无休日均出动执法人员588余人次,日均检查238家次,日均处罚案件13宗,日均罚款147万元。东莞厚积薄发,用日以继夜、人海战术换取质的转变:查处逃避监管的比例由10%上升到30%,翻了足足两倍;专项检查企业问题率由79.17%下降到48.99%,监管执法逐步步入正轨。
2019年至今,东莞市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主要做法:
完善执法顶层设计,深改优化职责分工。一是强化统筹,组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委员会。补齐东莞不设区地级市的行政架构短板,在无法突破机构限额下,组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事项的议事协调机构——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委员会,由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副局长任常务副主任,若干名正科长任专职委员,统筹协调全市的监管执法工作。
二是厘清职责,现场行政检查权下沉到底。取消现行市镇两级按照污染源涉污程度分级监管的方式,进一步明晰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职责分工,避免相互扯皮、推诿,将生态环境监管职责(含调查取证权)全面下放至镇一级,压实属地监管责任。
三是统一标准,行政处罚权统一上收市级。减少属地干扰,将年均逾4000宗案件的行政处罚权上收市一级,由三个执法科分片办理,统一行政处罚标准,压缩自由裁量的空间,释放基层监管执法力量。
强化执法队伍建设,配足配齐基层执法力量。一是机关“瘦身”,调配市级现有编制人员下沉镇街。为延伸监管触角,解决基层执法证不足问题,自我加压盘活内部人员配置,从市级生态环境系统仅有的419名编制人员中,抽调53名执法人员下沉至各镇街分局,机关“瘦身”逾12%,基层行政执法证由原有的每镇街平均6张增加至8张,增幅逾30%,切实增强一线行政执法力量。
二是补齐短板,增设专职辅助监管队伍。彻底解决监管严重不到位问题,延伸监管触角,年均投入1.6亿元,组建一支1288人的“专职+专业”的村级专管员队伍。第一批600人已于5月率先到位,余下的人员将于2020年底全部到位,1288名村级专管员按照分片包干,将实现工业污染源全覆盖监管。
三是狠抓培训,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开展岗位培训,对在岗人员开展专项培训,提高队伍整体水平,每年不少于4次现场监管执法业务培训,开展不少于1次跨部门联合执法业务培训。丰富培训方式,创新现场实训方式。
四是科技武装,提升监管执法效能。除运用无人机、走航车、过程监管等科技手段外,重点推广便携式快速测试包在现场监管应用,快速判断污染物的扩散、变化趋势,取代以往的地毯式排查,高效、精准锁定污染源头,提高了监管执法的效率。同时积极探索和充分利用污染源在线监控、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微型监测站、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科技手段,通过“不接触”执法、“信息化”监管等方式开展远程在线监控,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实现企业行为智能管控。
丰富执法方式方法,实施全方位、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管模式。一是实施交叉执法。坚持异地用兵,打破日常监管执法的固有区域限制,不定期调度跨辖区监管执法力量开展交叉执法,排除人情、政绩、利益等因素对监管执法的干扰,彻查问题,铁面执法。2020年起,各镇街(园区)每年开展不少于6次跨镇联合交叉执法。
二是实施攻坚执法。针对东莞环境质量达标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国考断面水质达标不稳定,创新应用大兵团作战的常态化执法模式,在重點区域、重点时段,采取非常规的高密度、高频率、高强度的攻坚执法模式,确保如期完成断面水质达标任务。
三是实施联合执法。强化共同整治跨界污染问题,建立常态化长效执法协作、执法联动、执法信息共享等机制。目前,东莞已与广州、深圳、惠州等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每年开展不少于5次的联动执法。
四是实施协同执法。联合公安、城市综合执法、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形成打击违法排污合力。2020年,东莞开展楼宇式分租厂房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从无证经营、消防安全、违章搭建、环境安全方面共同发力,根除违法排污温床。
五是实施蹲点执法。针对一些瞬时的、难以固定证据的环境违法行为,采取蹲点执法的模式,发现异常后迅速出击,一击即中。日常工作中,灵活组合运用执法方式,2019年11月,对石马河流域上游4镇开展24小时全天候蹲点执法行动,联合市级水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城建相关部门,出动共150余名执法精干人员,三班倒不间断持续奋战35天,共检查企业24532家次,发现存在违法企业2197家,关停查封1980家,处罚企业99家,淘汰涉磷企业28家,保障了石马河的安全,旗岭国考断面总磷从0.8毫克/升以上降到0.4毫克/升达标线以下。2020年,东莞更是深化驻点执法成效,陆续在茅洲河流域、樟村断面全面铺开驻点执法整治行动,清理整治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同时建立常态化的驻点督导执法回头看,每月不定期驻点,巩固执法成效。
创新执法服务理念,深度践行“六稳”“六保”。坚持严格监管与优化服务并重,两手抓统筹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在依法尽责,严查严管,严守环境执法底线的同时,增强服务意识,深度践行“六稳”“六保”,助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是明确凡因落实疫情防控任务而违反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酌情不予处罚或者从轻处罚;对违法行为未造成环境污染后果并主动实施关停的,免予处罚。
二是创新施行疫情期间行政处罚罚款缓缴举措,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共有786家(宗)企业符合缓缴政策,统计拟缓缴金额超过1亿元,大大减轻了企业复工复产的经济压力。
三是建立监管执法正面清单,将381家企业纳入监管执法正面清单名单,在清单实施期间被“双随机”抽查到的,除信访投诉外,采用非现场执法的方式,减少对企业的影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四是专门出台《东莞市企业环境规范化管理指南》,帮扶企业全面提升环境管理能力。针对企业环保方面的管理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企业往往因对环境管理的要求不了解而出现违法行为,我们从法律法规与内部规章、环境管理档案、环保许可管理、污染防治管理、突发环境管理事件管理、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信息公开等方方面面,综合作出规范指引,帮扶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推进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化建设,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强化内部监督检查,全面规范执法行为。一是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常态化,增强自觉遵守司法监督的意识和司法权威的树立,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规范执法行为。2020年,生态环境领域的行政处罚案件中,不仅是生态环境负责人出庭应诉,市政府分管领导更是代表市政府出庭應诉。
二是实施环境监管执法每月排名。制定监管执法排名体系,引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对每月排名末位三名的生态环境分局长进行约谈帮扶等。
三是实行执法稽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凡未按要求内容和频次开展监管执法的,或敷衍了事“走过场”的,一经发现,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内予以通报批评;对1年内被通报批评3次以上的单位,启动问责程序。凡因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不到位导致辖区内发生长期、严重工业偷排直排污染事件的,或因队伍管理不到位,导致单位内发生纵容包庇、干预干扰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窝案的,对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单位负责同志就地免职。
培育执法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执法环境。一是推行了一种新型的社会监督体系——有奖举报。2019年,东莞在原有有奖举报政策的基础上,因时而变,推陈出新,试行 “一高三限”的有奖举报——即高额度、限时限、限区域、限行业,重点针对磷化、阳极氧化、钝化、电泳、酸洗、电镀等加工行业的排污乱象,在石马河流域的塘厦、凤岗、清溪、樟木头4镇实施为期一个月的有奖举报政策,举报一经查实,最高奖励50万元。2020年,在总结石马河有奖举报的成功经验后,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标准统一的有奖举报政策,扩大有奖举报范围,降低举报门槛,大幅提高奖励额度。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共同推动形成“共管、共治、共赢”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二是实施重点行业整治。为解决以往粗放式环境管理遗留的历史问题,从事后处罚的被动监管转变为“风险控制为先”的事前主动监管,从源头堵塞工业企业违法的漏洞。2019年以来,东莞市以环保专业基地、造纸行业、零散工业废水行业、金属表面行业、重点涉污企业为突破点,统一制定行业整治标准,引导企业自行开展综合整治工作,从源头上提升工业企业的管理,减轻后续监管执法压力。今年4月,市生态环境局更是成立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由专班推动行业整治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健全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典型案件公开机制,开展集中曝光和以案说法,起到查处一批,曝光一批,教育一片的作用。
通过着眼顶层设计,建立与监管执法任务相匹配的队伍,创新监管执法方式方法,大幅提升监管执法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有效地遏制生态环境违法乱象。2020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东莞市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这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将一如既往地砥砺前行,筑基础,提能力,全力助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场战役,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