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描绘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2020-12-09 09:11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供稿
环境 2020年10期
关键词:深圳污染文明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供稿

鹏城九月,秋高气爽。从大沙河畔到深圳湾,绿水盈盈,碧波荡漾;从梧桐山到仙湖植物园,林木相互映翠,生机盎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惠民福址。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为广东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位置,努力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

高位谋划推动,引领生态环境事业扬帆远航

深圳既是经济、产业、人口大市,又是空间、资源、环境容量小市。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环境资源有限的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生态环境工作,科学严谨的顶层设计尤为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美丽深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近两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作为城市发展战略路径,坚决扛起“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政治责任,生态环境保护进入重视程度最高、推进力度最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快的时期。

深圳始终坚持高位谋划推动,引领生态环境事业扬帆远航。在城市规划布局上,深圳坚持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事实上,早在2005年,深圳在全国就率先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概念,将市域面积近50%纳入控制保护范围,布设起有法律效力的生态资源保护安全网。目前,全市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404.6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20.26%,划定比例在珠三角城市中排名前列,森林覆盖率达到39.78%,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建成公园1090个,实现了出门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自然公园,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城市”。近期在深圳还发现了唐鱼、赤麂等多种曾被认为在深圳灭绝的物种。

在产业发展布局方面,深圳从“三来一补”和代工模式,不断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到目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统计数字显示,2019年,全市GDP达到2.69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8.8%。

深圳在实现高质量经济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同时,正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全域示范创建。2019年,南山区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全国首个上榜的中心城区;福田区继盐田、罗湖、坪山区和大鹏新区后,新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圳成为拥有最多示范区的城市。今年以来,深圳全力推进全市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组织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和光明区申报2020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现已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拟命名公示名单。

坚持科学治污,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中央部署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深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总指挥和总指挥的攻坚战指挥部,每年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全体会议,发布指挥部年度1号令。

今年4月13日,深圳召开全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拿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收官战,让深圳这座城市更加和美宜居。深圳紧盯目标,谋划了“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无废城市”建设、净土保卫战、“利剑四号”专项执法行动五大标志性战役,确定了953项攻坚战任务。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协调、督导检查,逐条挂号、逐项督办、逐个销号,确保圆满完成攻坚战任务。

将治水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转变

水环境治理是污染防治攻坚重要一环。秋日阳光下,茅洲河(光明段)的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这条河流经过整治,一天比一天干净,附近种了花草树木,还建了新桥,不像之前河水发黑发臭。”家住光明区的市民王女士谈起茅洲河的变化,满眼欣喜。如今,茅洲河沿岸焕然一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生机盎然。

茅洲河的治理是深圳水环境治理成效的缩影。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點督办茅洲河治理,多次赴现场督导推进,并批示和调研推动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市总河长、副总河长和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深圳河河长,带领各级领导干部“用脚步丈量河道”。

深圳将治水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推行“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统筹“厂、网、河”等涉水全要素,“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岸上岸下”系统治理。

通过综合治理,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五大河流全面达标,310条河流水质全面提升,饮用水源100%稳定达标。其中,茅洲河2019年11月起历史性稳定达到Ⅴ类及以上,为1992年以来最好水平,深圳河2019年全年均值达地表水Ⅴ类,为1982年以来最好水平。今年1—8月,水质进一步提升,茅洲河、龙岗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深圳河、观澜河、坪山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饮用水源100%稳定达标;近岸海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持续下降。

深入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大气质量高位提升

有一种蓝叫“深圳蓝”,这是一种通透清澈的蓝。在深圳,几乎每个市民的手机,都拍摄过深圳天蓝地绿的靓丽风景。如今,“深圳蓝”已然成为市民引以为傲的城市标签。

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深圳在全国最早开展PM2.5源解析,最早限行黄标车,拥有全国最全大气治理地方标准,建成首个符合国家标准的“一街一站”网格化监测体系,实施全国最严的高污染燃料标准,成为全国唯一全市域禁燃高污染燃料的城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出租车100%纯电动化、工业锅炉100%清洁化,率先实施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近3年提前淘汰老旧车约22万辆。2019年PM2.5平均浓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灰霾天数从2004年最高187天降至2019年9天,创1989年以来新低。2020年,聚焦臭氧污染,重点推动PM2.5和臭氧协同减排,大气环境持续改善,1—8月,PM2.5累计平均浓度进一步降至16.3微克/立方米,创同期最好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40天,占总有效天数(244天)的98.4%。

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

生态环境提升的同时,深圳还将固体废物管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建设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全力推进深圳“无废城市”建设,并探索建立量化指标体系,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

深圳自2019年5月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围绕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等六大类固体废物和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方面保障措施,系统构建58项建设指标,设立100项建设任务。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1.03 万吨/日,实现趋零填埋,破解“垃圾围城”;新增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能力4.12万吨/日;新增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3.11万吨/日。全市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2座、危险废物处理设施11座、建筑废弃物处理设施36座、污泥处理设施18座。全面推广绿色快递,推行绿色包装和可循环利用包装容器,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4.8%;投入8.5万个“丰·BOX”循环包装箱,累计循环次数约350万次,可源头减少废物2125吨。

目前,深圳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房屋拆除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等8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对标国际一流,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生態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下一阶段,深圳将紧抓“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对标国际一流,主动担当,敢闯敢试,建立先行示范的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体系,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初步规划,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蓝水秀、现代宜居”成为美丽深圳生动写照;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迈进国际一流水平,“绿色繁荣、城美人和”的美丽深圳全面建成;到本世纪中叶,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范式全球领先,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生态环境标杆城市。

猜你喜欢
深圳污染文明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对不文明说“不”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
文明歌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