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老爷”的人间值得

2020-12-09 05:21程景春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平江木箱盗贼

程景春

有一个岭南人,乾隆五年到了湖南平江县,他的故事如今还在当地流传。这个岭南人,来自阳春轮水村,名叫谢仲坃。

谢仲坃在平江推行红薯种植,使平江人在荒年免于饥饿,因此被平江人称为“茴老爷”。在平江话里,茴就是薯的意思。《清史稿》中,特别为他立了传。可是,他在平江推广红薯这件事,并没有记载进去。因为在他一生中,还有更多可以记载在史书上的事迹。

乾隆二十七年,湖北省归州官府抓捕了两个盗贼,这两人是张洪舜兄弟。案件一报到刑部,刑部就看出了蹊跷。原来,张洪舜兄弟在乾隆二十六年就被当时归州知府赵泰交抓捕归案,但后来却被判无罪,被释放了。如果他们是良民,怎么会几个月后又犯案呢?

乾隆派人复审此案。一审下去,这才发现,原来在乾隆二十六年,这两个盗贼被抓捕后,竟在官府拟定罪名时翻供,被按察使沈作朋认定无罪。沈作朋释放这两个盗贼后,又给归州知州赵泰交定了“滥刑妄断”的罪名。按察使是大官,在过去的官场,官大一级压死人。会审案件的时候,承审委员会的官员们,除了谢仲坃之外,都签名盖印了。

谢仲坃当时不过是荆州府通判,却扛住了如此巨大的官场压力,没有在事实不清的判决书上签名盖印,可谓铮铮铁骨。这件混淆黑白的纵盗冤良案惊动了乾隆,他下令重新判决,处置了盗贼和相关官员,让赵泰交得到平反,还将不畏强权的谢仲坃升迁为常德府同知。

虽然乾隆在位之时,清朝正鼎盛,被称为盛世,但是,封建官僚体制已固化,其不透明性导致了官场腐败之风屡禁不止。

身为官场中的一员,谢仲坃却能独善其身。他下乡工作,从不侵扰百姓,总是自带干粮,以萝卜干作菜肴。行贿受贿之事,更是从来与他无关。谢仲坃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久经官场,常亲身感受到官场不正之风。他从平江任上调入衡阳任知县,他的前任李澎就是一个极其擅长暴敛民财的官员。李澎额外征收漕粮,罪行被揭发。朝廷随即派员查问,并要求彻查深究。熟知官场规则的李澎思谋良久,忍痛拿出搜刮经年累积的钱财贿赂相关官员,想以此恢复官职。道不同不相为谋,李澎的腐败行为让谢仲坃深深鄙视,于是他重治了李澎的丁役,却因此被罢官。

谢仲坃自然明白,以他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改变当时官场的腐败,但是他不改初心,一年后再任衡山知县时,依旧保持一贯的清廉作风,不同流合污,没有沾染上官场贪污腐败的不良之气。

判断诉讼案件,一向是谢仲坃的专长。《清史稿》记载:仲坃官湖南先后三十年,长于折狱,大吏倚重。谢仲坃在湖南当了三十年官,奉命审理案件两百多件,很多冤案在他手中得以平反。

封建官僚体制下,久经官场的人,饱经炎凉,奉行的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他们的处世态度。谢仲坃为官多年,却依旧保有一颗公正严明、锄奸惩恶、为民除害的侠义之心,实属难能可贵。

物质享受来得直接而又能令他人艳羡,当官在某些人眼里成了敛财的捷径,因此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银”这句话。谢仲坃在湖南、湖北做了几十年官,当过襄阳、宝庆、宜昌、武昌、永顺、岳州、永州等地的知府,72岁才辞官回家。回家的时候,他随身携带的行李很多,装满了二十多个木箱。消息传到广东,官场有人觉得,这些箱子里必定有不少谢仲坃在两湖搜集来的金银珠宝。两广总督授意手下官员开箱核验。

二十多个木箱一一打开,核验的官员都瞪圆了眼睛。原来,木箱里装着的压根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古书和旧衣物。早在乾隆四年,谢仲坃在湖南常宁做知县时,就在衙署门口挂了这样一副对联:纵有馈遗都却去,曾无情面可求来。这副对联就是告诉别人,不要给他送礼,不能通过人情关系办事。谢仲坃行走官场多年,从来没有做过违背这副对联的事,自然就是一个穷官了。因为素无积蓄,他没有在老家置买过房屋田地,为官几十年,竟然一贫如洗。回广东后,他就留在了广州,居越秀书院讲学。

浸润官场多年的“官油子”们当然不能理解谢仲坃:守着权力,却清贫度日,不知道享受物质带来的欢乐。他们看不到的是谢仲坃所享受到的精神富足。他不依附权贵,为人正派,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作所为无愧于心。他让无数蒙冤的人昭雪,扩大了红薯的种植范围,活人无数。至今,“茴老爷”依然活在湖南人的心中,也是广东人的骄傲和榜样。他在人间这一趟,真是太值得了。

猜你喜欢
平江木箱盗贼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阿香婆婆的枣木箱
六盗贼
皮箱与木箱
神秘的盗贼
平江老街上的一抹风情
把木箱换成纸箱
盗贼
平江暴动和平江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