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靖敏,徐 雷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本文从最具有代表性的洛可可室内装饰艺术中入手,试图通过对其艺术发展的过程和其他领域中女性符号的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来探讨室内装饰艺术中女性符号的发展与体现并总结其影响。
“符号”在字典中是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的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或标记。来源于规定或者约定俗成,其形式简单,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我们可以用生物语言来定义男性与女性从而利用这种特征差异来区分男性与女性,但如果用语言来定义男性符号与女性符号却很难限定其范围。所以我们将在针对女性所设计或约定俗成的事物中来简单归纳属于女性符号的特征。
最简单的我们可以从外形上来总结女性的剪影通常是纤细而柔美的,特有的曲线形身材增加了男女的区分度,就像社会普遍的潜意识一样夏娃(女性)是从亚当(男性)身上取下来的肋骨,是美丽而孱弱附属形象[1],而这种外形剪影式的形象符号也常常被用作区分男女特定场所的标志。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众多为女性服务的元素也归纳到女性符号中去。比如在服装元素上,从古至今我们都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就是女性服饰在元素变化、造型、质感上要比男性更加多元化。比如为清纯少女设计的服装多会附带珍珠、彩色条纹、蝴蝶结等元素,而为成熟妇女设计的服装则多会带有皮草、蕾丝、真丝等元素。在色彩上,粉色、橘红色、鹅黄色等高明度、高饱和、色相偏暖的颜色也常常被印象化成为女性的标志性颜色。尽管用语言详细列出每一种女性符号很难,但女性符号与女性审美或者说历史对于女性的审美息息相关[2]。
洛可可装饰艺术风格起源于18世纪浪漫的法国,提到法国我们经常会联想到法国的浪漫与法国女人,她们经常穿着得体的服饰、佩戴恰到好处的配饰、喷着合适的香水以一种率真、淡然、沉稳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甚至法式女性成为一种符号被当代女性模仿。而这种强调女性之美的浪漫情怀最盛行时莫过于洛可可装饰艺术风格时期。
在18世纪路易十五掌权的时代当时的宫廷礼仪发展到极端的地步,声势浩大甚至国王出征上到王室护卫队下到理发师都会陪同出行。在这种严苛的“礼仪”制度之下,一举手一投足都会被“礼仪”所限制。复杂的“礼仪”制度当然也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这当然归功于路易十四为其儿子留下了丰富的国家财富[3]。复杂的“礼仪”在强调阶级的尊卑贵贱的同时也捆住了贵族的手脚,比如路易十五有自己的贴身侍卫、跟班侍卫、门卫等等,每天从早晨到晚上都会有人在身边服侍他吃饭、穿衣、洗漱,礼仪迫使他很难享受个人空间。
就是这种繁杂的“礼仪”致使贵族必须和平民区分开,路易十五更是想要彰显王室的风范,无论是在服饰上还是使用的器具上更加彰显奢侈之风,同时路易十五开始不满足之前的机械的几何形状装饰开始转向繁杂的花式和浮雕形状,这一转变在室内装饰中尤为显现,家具上蜿蜒的雕花、镀上金粉的茶具一切为了装饰而装饰。所以洛可可艺术又被称为路易十五艺术风格,而提到洛可可就不得不提到蓬巴杜夫人。
图1 蓬巴杜夫人画像
图2 电视剧《绝代艳后》剧照
自小失去母亲的路易十五对母子亲密陪伴的渴求,使他花费大部分精力在对女性的追求之上,而自幼喜欢艺术对绘画、音乐、文学都颇有见解的蓬巴杜夫人迅速吸引了路易十五的注意,蓬巴杜夫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之后更是通过沙龙的形式快速左右了宫廷趣味。蓬巴杜夫人成为蓬巴杜侯爵夫人之后,凭借着出众的外貌、聪慧过人的才智和令人惊叹的交际手段很快就平步青云坐实了凡尔赛王宫,成为了和王后平起平坐的王宫的主人,许多王室贵族想要得到国王的青睐都要先去讨好蓬巴杜侯爵夫人,这也让当时的洛可可繁杂的艺术风格开始向蓬巴杜侯爵夫人的喜好转变,适度去掉繁杂的装饰艺术风格开始向精致、浪漫、轻浮的带有女性柔美漂亮特征的艺术风格[4]。如早期的洛可可装饰多为镀金包裹、贝壳形状、繁复扭曲的装饰形状,而到了蓬巴杜夫人时期线条开始变得简单而柔美,造型也融合女性阴柔的美感变得更加浪漫,珍珠、丝绸等奢侈之物也开始用于装饰之中(图1)画中右下方的角柜小巧而精致的造型让它成为洛可可室内装饰中的代表。
和路易十四掌权象征男权的时代不同,消费至上、女人和爱情成为了路易十五时代的奢侈品,无论是在绘画作品中还是在沙龙、舞会中女性都成为了主角,甚至在政治决策上贵族们的权利也被削弱,女性们靠着“美色”上位并获得权势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当时的社会风潮和文化。在这种社会文化下男人也开始趋于女性装扮开始在脸上涂抹脂粉、穿束腿、前面的头发像女性一样向上梳起并称为蓬巴杜夫人发式,女性至上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5]。
从绘画作品中能更加直观看到女性特征,绘画作品是当时贵族阶级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他们通过不同的绘画主题来描述当时的社会风尚(如舞会、打猎、赌博以及各种节庆)并将这些作品作为室内装饰中重要一部分来展示当时的奢华、繁丽的宫廷景象。从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波浪形火焰似的绘图手法描绘着一幅幅开放、直接的画面,这打破了之前古典绘画含蓄而内敛的表达方式[6],画中的女人们热情、开放、不拘,在穿着方面尽显奢靡之风,多层次、高质感的服装搭配上珍珠、丝绸、羽毛等配饰让画中的女人显得华丽而妩媚,甚至以裸体形象出现在画中来表现丰满、柔软的女性形象。色彩也相比古典主义绘画更加明亮、丰富充满暗示性色彩来表达一种“娱乐至死”追求无忧仙境的生活方式。
在洛可可绘画中所展现的女性之美同样延伸到室内装饰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层次与质感对于室内装饰来说依然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但这里的“层次”和巴洛克的“层次”却不同,它是弧形的像女性婀娜多姿的形态,同时在颜色上也是多层次的,不同以往颜色单调的视觉表达洛可可在颜色层次上可以说是丰富的、刻意的[7]。而在质感上也偏向女性所喜爱的轻质的、柔软的、珠光的材质。接下来就从质感、颜色、造型三个层面来分析其室内装饰艺术的女性符号。
在质感的表达上,珍珠、羽毛、丝绸、水晶和镀金都成了室内装饰中受宠之物,不同的材质质感给人的心理感受不同,如果大理石、混凝土、钢材给人以沉稳、厚重的心里印象,那珍珠、丝绸、水晶则给人轻浮、华丽的印象。就像灯光照射在水晶上所产生虚幻的光影一样,洛可可的室内就是如梦如幻、纸醉金迷的一种环境[8]。如在影视剧《绝代艳后》中讲述的就是路易十六时代凡尔赛宫发生的故事,当时的路易十六时代继续沿用洛可可的艺术风格,我们可以从其中的片段看到当时的室内浮华万千的景象(图2),每一颗水晶都是纯手工的玫瑰切割而成的水晶吊灯与镜面、明晃晃的金属烛台、镀金的镜框相互呼应,反射的亮光连夫人身上的珠宝首饰都衬托的熠熠生辉,可见其这种梦幻却又有些扭曲的艺术风格。
从洛可可时代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画中的贵妇人非常喜欢穿着鹅黄色、嫩粉色、湖蓝色等明亮、鲜艳色彩的服饰。这种服饰上颜色的特点同样被沿用到当时的室内装饰中去。不得不说洛可可的室内环境从色彩上足以让人眼花缭乱,被镀金线脚包裹着的一层层的柔美而艳丽的色彩,层次分明而不同的色彩搭配则让室内环境拟人化具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女人的特征,如以嫩粉色、象牙白、镀金色调为主的红色调像一个纯真的少女(图3)。而以玫红色、蜂蜜色、镀金色调为主的室内环境则像一个成熟、性感的夫人(图4)。
和其他风格的室内装饰环境的色彩风格不同,洛可可时代的室内装饰环境是细腻且轻盈的。如果用一个事物意向化欧洲各个时代的室内环境,那12-13世纪初的哥特式风格色彩就像波塞冬失落的三叉戟严肃而神秘,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室内风格色彩像一块结构精密复杂的怀表古典而庄严,路易十五时代的洛可可风格室内色彩则向一枚用金纸包装极其精致的太妃糖,华丽而甜腻[9]。
图3 室内浅色装饰色调
图4 室内深色装饰色调
洛可可风格时期的室内装饰风格造型的复杂性和它同时期礼仪要求可以相提并论。地位越高的王室贵族越喜欢用繁杂的造型图案来装饰自己的王宫,我们可以从凡尔赛宫的室内装饰造型中感受到其华丽景象,小到床榻上的一个立脚的细节大到一个用来装饰顶面转折过渡的雕像,我们都可以清晰看到其一层层的穿插以及蜿蜒曲折的工艺手法[10]。
除了造型繁杂外,洛可可时期的室内装饰造型元素多为贝壳、卷草和花朵等弧线形自然生物,这些造型元素被运用到柱子的雕花上、墙面的造型上、角柜的把手上以及墙纸和软装的图案上,但无论是三维的还是二维的它们都是高耸且纤细的。不像巴洛克风格时期的装饰造型那样沉闷、厚重,洛可可时期的装饰造型和它的色彩是相映成辉的轻盈且精致,我们的视线可以穿过那一层层的纤细的造型之间的空隙而看到其身后的景象,足以想象其造型的精妙与细致[11-12]。
在室内装饰艺术中融入女性符号让洛可可这种艺术风格有了其独特的魅力,不仅使其与其他艺术风格区分开来,也让习惯了直上直下的硬朗线条包装下的艺术风格的人们体会到了艺术风格的另一个维度。这不仅仅是一种新式的艺术风格的出现,同时还代表了女性力量的崛起。之前象征着绝对男性力量的对称、粗线条、大块面的艺术风格被非对称、纤细线条、弯曲的界面所取代,为艺术思维注入了新的血液[13-14]。
回顾这种融入女性符号的艺术风格到今天仍然适用,如具有“小蛮腰”之称的广州塔的设计也可从中看到明显的女性符号,“腰肢纤细”造型以及中部垂直部分的旋转,从远处看就像一位旋转的芭蕾舞者[15]。但和洛可可时期不同,当代艺术思维除了要重视女性美的符号的表现外还要融会贯通和现代艺术思维结合起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就像洛可可时期复杂而又精致的床头镀金雕花这在当今并不是主流审美,但“幽灵椅”(是一种由彩色聚碳酸酯制成的路易十五风格的椅子)却依然流行[16-17]。放到室内装饰艺术中来说就是,女性符号依然要保留可以是质感、色彩或者造型上的局部保留,也可以是组合式的保留,但要以大众的、新技术、社会发展趋势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与发展才能创新[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