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09 05:46:17呼铁斌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3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矿山土地

呼铁斌

(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安徽 芜湖 241000)

1 矿山地质环境的定义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提供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具有不可再生性,最终会消耗殆尽直至枯竭。因此,为了保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和恢复生态环境的需要,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定义,矿山地质环境是指曾经开采、正在开采或准备开采的矿床及其邻近地区,其岩石圈上部与大气、水、生物圈组分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这一部分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采、选矿过程中产生的有素、有害气体、矿渣,废水,粉尘等;废石堆、尾矿库挤占大量土地、农田;污水和烟尘的排放,污染水源、江河和大气,也破环了景观和植被;露天矿边坡崩落,井下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矿井突水、矿山疏干排水引起邻近地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疏干涸干或形成海水入侵;采矿剥土等造成水土资源平衡失调,易诱发和引起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

2 矿山开采引发环境地质问题的分析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也不例外,但是在矿山的开采和治理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各地矿山开发过度且不合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导致矿山地质环境相对脆弱;加之破化土质结构,并造成植被覆盖率超低,导致地质灾害的产生。伴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呈复杂性、多样性及不稳定性,为日后矿山的修复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1)损毁耕地资源以及植被的破坏。从201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获悉:在全国的矿山资源中有303万公顷的土地已经被开发损坏了,然而治理恢复的土地仅仅有81万公顷,治愈率仅有百分之26.7仍有大批土地未得到生态修复,因矿山开采受损土地恢复工作是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大部分的矿山开采都是通过大型机械设备直接开挖并剥离表层土壤,破坏了植被,这就使得土层裸露,这样便加重了土壤的水土流失,这些方面均对地面生长的植被的污染与破坏达到从上至下、由内到外的影响。

(2)引发地质灾害。对于露采矿山,多采用爆破后使用机械设备开挖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破坏岩土体结构,还使原始边坡失稳,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在山区环境内,尾矿及废石的不合理堆放,还易引起典型的矿山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对山脚处的居民及耕地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地下开采矿山,如铁矿、煤矿、非金属矿山的开采,易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3)矿山开采带来的废物污染。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污染物,将这些污染物进行净化,费时费力,成本高昂,而矿山生产单位碍于成本控制及环保意识弱,未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在不断的开采过程中,废物不断累积,不仅对生活在地表的人类、耕地、植被带来污染,也使地下的水循环系统带来污染;而采矿产生大量废气、烟尘、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导致周边空气浊化,能见度低,空气中颗粒密度过高,形成酸雨,引发二次污染。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不足

(1)土地复垦速度缓慢。我国于改革开放初期则参考其他发达国家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经验,提出“边开采、边治理”的方案,以解决我国的矿山开采引发的各种衍生问题。然而就如今的复垦情况来看,远远未达到生态修复的要求。甚至很多矿山闭坑后仍没进行复垦,或者没有按照综合治理方案设计的进度开展工作。从而使得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2)项目管理工作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地质环境治理起步慢,进行下去阻力大,因而当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的各个运作环节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立项申报环节中,申请人常常为了多要资金而虚报、夸大工程内容。还有治理环节中,对施工监管不力,只管治理而不管资源综合利用等;验收环节不规范,治理的成果不巩固等。

(3)治理方案需细化、优化。在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其自然恢复,是最贴近自然、与原有生态环境无缝对接、易于节省开支的一种恢复方式。而对于一些已被严重的矿区或地质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的矿区,则需要加入人为的干预,修复地质环境,达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根据地区的不同,环境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以人为本,以保持生态平衡为核心,协调发展。

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对策

(1)完善法规、改善政策。目前,我国正加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立足点是建立长效机制。于2017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关于“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调整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有关要求,说明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保证矿企的企业利益。同时,制定适宜政策鼓励矿企及时有效开展复垦工作,鼓励当地的居民共同参与进来,对土地进行改造和再利用,真正做到“还绿于民、还路于民、还山于民”。

(2)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管理的工作体系。在原有体系上,加强项目管理的监督工作。从各个环节着手,以提高管理效率,解决问题完善体系。如加大当地政府监督力度,严格核实其工程措施,防止虚报;实施环节中必须实行项目监理制度;验收环节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并注重治理后的跟踪调查,以确保治理效果的巩固。

(3)科学治理、改革创新。目前,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要还是通过政府和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监管。虽然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改善,可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土地复垦当中,且利用学的方法,有效的措施,鼓励相关企业和人们对土地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通过这个纽带,使经济与环境保护都得到长足的发展。矿山生态环境被破坏,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同样,生态环境的修复也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想要对矿山环境达到最大程度上的治理,就要制定长期可行的计划,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还要加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避免再有生态环境遭受污染的情况出现。

5 结语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中各种问题的探讨,得知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其中,矿体开发利用的同时,减少各种污染的产生,积极开展土地复垦工作,政府与企业共同谋求新发展,共同建立科学规范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体系,完善现有法规,还子孙后代一个绿色安全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矿山土地
我爱这土地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河北地质(2021年2期)2021-08-21 02:43:50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神剑(2021年3期)2021-08-14 02:30:08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昆钢科技(2021年2期)2021-07-22 07:47:06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矿产勘查(2020年7期)2020-12-25 02:43:42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绿色中国(2019年13期)2019-11-26 07:11:00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2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