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虹
(鄯善县农业农村局,新疆 吐鲁番 838200)
消毒旨在彻底消灭猪圈细菌,确保喂养笼圈的干净卫生,为从源头上将疫病传染因素彻底切断就必须妥善做好消毒工作,以此能够致力于生猪疫病率的显著降低,促进猪肉产量的提高,保证猪肉质量,从而能够帮助养殖户增加经济收入[1]。然而,在生猪笼圈消毒问题上,不少养殖户存在许多认知错误,为此就需要积极的讨论相关管理问题,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消毒管理对策。
当前,在许多养殖场并未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尤其是小型养猪场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再加上一些饲养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了解养殖技术知识,在判断时往往根据自身经验。而养殖场的饲养密度往往比较大,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较大;新引进的种猪一般会混合原猪群进行饲养,由此更容易导致疾病的出现,在短时间内会迅速的传播疾病,且还存在生产用水与猪场用水标准不符的情况[2]。
一些养殖场尚不具备规范的消毒方式,尤其是不重视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因不能准确的掌握消毒时间极易导致疾病发生率的增加。同时,养殖场不能采取规范的措施进行彻底消毒,究其原因在于受消毒剂类型、方法、配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有一小部分养殖场不知道如何开展用药治疗,不明确药物理化性质、搭配使用知识等,再加上之前未开展药敏试验,如果一种药物长时间的使用则极易导致产生一定耐药性,导致药性降低。另外,猪出栏之前因滥用药物,在使用药物时不能严格按照正确的方式,则极易导致猪体内残留大量药物,从而会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当前,疫苗品种随着传染病类型的增加而增加,尽管猪接受了许多疫苗但是并未有效的控制自身传染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一些部门为追求经济利益,一旦出现新的疾病就会马上投入新疫苗的研制当中,一些疫苗尚未得到科学认证,在没有确定其安全性的基础上就会投入使用到整个猪群当中,有时一些病情没有得到任何的控制反倒还会导致整个猪群病情的加重。第二,还有许多猪场管理人员存在许多认知错误,即认为猪在接受疫苗以后就可以马上送进保险箱,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即便猪接受了疫苗但是不能保证这种保护是百分百绝对有效的,猪自身免疫能力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应激、体质、隐性猪瘟等。与此同时,运输过程中还会影响疫苗质量,或者疫苗程序操作缺乏规范性,因此猪场管理人员必须对每个免疫程序环节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在疫苗允许接受的情况下接受疫苗,对其剂量进行严格把握,及时排除不合格疫苗和各个环节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在猪场管理工作中消毒工作缺一不可,为此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开展消毒工作的重要性。第一,消毒能够充分保证肉类食品安全。当前,市场上存在的消毒药水、消毒剂种类众多,主要包括卤素类、碱类、酸类等,多数以光谱类药物为主,能够直接杀灭养殖场内的各种有害微生物,如细菌、寄生虫、霉菌、病毒等,且在浓度适宜的情况下也能够杀灭一些病原微生物,保证肉类食品安全、无公害。第二,有效控制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死亡率。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意识到猪群应激会直接影响猪群繁殖,阻碍生猪的正常生长发育,由此会诱发猪疫病而极大的增加死亡率。而消毒剂、消毒药水对整个猪群所产生的应激性较小,不会导致有害物质残留在猪体内,因此消毒的安全性高,长期使用能够有效减少疫病的出现,还会有效的控制死亡率。
在许多猪场中,寄生虫会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旦生猪体内出现寄生虫则他们的猪毛会显得没有光泽且比较粗糙,生猪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身形比较消瘦,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生猪直接死亡。基于此,做好寄生虫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避免直接威胁到整个生猪行业的发展。在开展驱虫工作时,多采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盐酸左旋咪唑等驱虫药物,然而不管采用哪种药物,在放药三天以后都需要彻底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对地面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与消毒,从而能够有效地预防各种寄生虫。
综上所述,消毒工作在猪疫病防治过程中始终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此养殖人员必须意识到开展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在明确猪疫病防治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之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计划,对各项消毒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认真落实各项消毒工作,致力于消毒水平的显著提高,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疫病发生率,切断疫病传播的途径。同时,养殖人员在选择消毒方法与消毒物品时需结合生猪养殖的实际情况,全面、有效地开展消毒工作,为生猪养殖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才能为生猪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