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珊珊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 深圳 518000)
腹膜透析是肾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其代替肾脏的排毒功能,帮助患者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与毒素,是末期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方式。腹膜透析管移位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不及时将其复位,则直接影响透析效果,甚至需要重新置管,增加患者痛苦,有些患者甚至得终止此种透析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成效造成较大影响[1]。因此,保持导管的稳定性,植入后及时对其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纠正导管移位情况,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于患者预后十分重要[2]。本次研究以80例腹膜透析并发生导管移位的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为2012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导管移位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具体如下:
研究以80例腹膜透析并发生导管移位的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2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36.1~81.8岁,平均年龄(52.41±3.68)岁,透析龄(5.26±0.24)个月。
系统地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出现导管移位的原因,主要对患者长期卧床、胃肠功能紊乱、大网膜包裹及原发疾病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行卡方检验,然后对相关的原因进行Logtisic线性分析,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分析后得知,出现导管移位原因包括:者长期卧床35例、胃肠功能紊乱26例、大网膜包裹12例,原发疾病7例,详见表1。
由于腹膜透析患者导管插管位置的不同,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指导患者在床上适当运动,可进行扩胸、呼吸训练等常规运动。可下床活动的患者,可在家属的陪伴下早日离床活动,适当上下楼运动,把握运动时间及次数,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老年行动不便的患者,指导其手扶床头,适当踮脚下蹲,连续下蹲动作可纠正导管移位情况。将透析导管固定好,日常生活中避免拉扯,选择大小合适的腰带,将透析管置入腰带内,呈自然弯曲状态,以防出现压迫情况[3]。
长期卧床导致的便秘及排便不畅情况,可适当使用开塞露帮助患者排便,做好清洁灌肠的准备,帮助患者排除宿便,使得盆腔压力减少,导管回归到盆腔位置。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易于消化的五谷杂粮,少吃胀气的食物,如豆类,萝卜,养成良好少吃多餐的习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酒及食用不健康的食物。
朱丽娜[4]学者发现,患者实施置管术后时间越长,早期出现导管移位的风险就越高,导管移位多发生在手术结束后不久。被大网膜缠绕而发生移位的管道,一般出现单向堵塞,影响引流的顺利进行;被大网膜包裹或迁入后而发生移位的管道,一般出现双向堵塞,需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复位。单向堵塞一般可使用0.9%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加压封管,无须回抽。如堵塞情况还未缓解,则使用肝素钠注射液联合生理盐水加压封管,如仍无效,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复位。
出现导管移位后,患者容易出现恐惧及害怕的心理,担心影响治疗效果,针对此类现象,护理人员除了及时采取导管复位措施外,还需要多于患者沟通,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安慰及鼓励患者,让患者感觉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及关心,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的信任度,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5]。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向患者讲解腹膜透析的目的及导管出现移位的并发症情况,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有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对行腹膜透析并发生导管移位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及时纠正导管移位情况,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极具医学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