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特征

2020-12-09 19:24:53张金福
关键词:广大青年团干部团组织

张金福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徐汇区 200234

引言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1]。鉴于青年工作的极为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将青年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工作,对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和独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四个鲜明的思想特征。价值取向的人民性体现在:青年工作的谋划与开展要“以人民为中心”;青年工作的推动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评判青年工作成效的标准在于能否把青年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导向的问题性体现在:如何提高青年工作能力;如何锤炼团干部的优良作风;青年为何培育以及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意识的忧患性体现在:“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价值观养成的忧患意识。领导原则的政治性体现在:坚持党管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党的群团工作的根本保证。当然,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绝不仅有这四个特征,还彰显了思维辩证性、话语艺术性等。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宝贵经验,立足时代、着眼未来,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将推动青年工作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

1 动力源泉:价值取向的人民性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坚定地而不是动摇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将其根本宗旨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价值取向上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这一特征明确回答了青年工作的宗旨、动力和使命。

1.1 青年工作的谋划与开展要“以人民为中心”

在谋划与开展青年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人民性的鲜明体现。青年工作的谋划与开展要“以人民为中心”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在青年工作的主体上,要始终心系青年、心向青年,要主动走近青年、用心倾听青年、真心赢得青年。二是在青年工作的谋划上要为青年的发展、成长、成才等制定科学的、长远的法律、规划。

共青团是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团的干部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青年、以什么样的理念服务青年工作,直接关系到青年对党的评价,直接关系到青年工作的成效。为此,习近平明确指出,“团的干部是做青年工作的,必须心系青年、心向青年......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青年,必须密切联系青年”[3]82。团的干部要树立心中装着青年、脑中想着青年、事事为青年着想的理念,只有始终心系青年、心向青年,青年才会心系党组织、心向党组织。2013年,习近平在同团中央十七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团组织要做青年值得信赖的贴心人,把青年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2018年,习近平在同团中央十八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共青团要更好地联系和服务青年,要做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2019年,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我们要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我们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的引路人。这些重要讲话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对青年的关心与关爱,对青年工作的支持与重视。2017年,我国出台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使青年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有了明确的指南。《规划》的制定是与习近平始终心系青年、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分不开的。青年工作的谋划与开展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回答了青年工作的宗旨问题,体现了习近平的“初心”。

1.2 青年工作的推动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只有人民才能创造伟大的事业。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是由一代代人民接续书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飞跃是由一代代人民接续创造的。新时代,中国梦的如期实现终将在人民的接续奋斗中完成。青年工作是一项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战略性工作,能否做好青年工作,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也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因此,必须充分激发广大青年争做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潜能与活力。正如习近平所讲,“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3]13−14。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我们党更要继续赢得广大青年、紧紧依靠广大青年、紧密团结广大青年。

青年工作的推动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作用,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投入到青年工作中。为做好青年工作,习近平不仅号召每个团干部都有二三十名贴心的青年朋友,而且用“四个必须”明确团的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同时,他还指出,群团干部“要有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和经验......善于运用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方式方法”[3]85。此外,他还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信任、关心、关爱青年,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创造环境和条件。这些重要论述不仅体现了习近平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彰显了他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明确回答了青年工作的动力问题,即:青年工作的推动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彰显了习近平的“人民观”。

1.3 评判青年工作成效的标准在于能否把青年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共青团的根本任务,习近平在同团中央领导班子两次集体谈话时都重点强调。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关系青年工作“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衰成败的问题。2018年,习近平在同北大师生座谈时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同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又指出,“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5]。无论是共青团工作还是教育工作,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我们国家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那么,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的掘墓人。在这方面,苏联解体是一面镜子,我们一定要汲取苏共在和平条件下亡党亡国的教训,一定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的问题。习近平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高度重视,既是对苏共亡党亡国惨痛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培养这一优良传统的继续发扬。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培养的高度重视可以追溯到毛泽东。早在1953年,毛泽东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特点》的谈话中就提出,要让青年做到“三好”。1957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又提出,要重视青年“德智体”的发展。这些讲话体现了毛泽东对青年成长的关爱和重视,寄托了他对把青年培养成党的事业接班人的期望。此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把重视青年培养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实现了党的青年培养目标的与时俱进,从而使党的伟大事业持续向前推进。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我们必须首先要弄清楚,并将其作为评价青年工作的根本标准。

中国梦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广大青年助力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也是成就青年自身价值的过程。广大青年在奋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既能彰显人生价值,也能享有发展成果。但是,中国梦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接续奋斗。共青团要紧紧围绕其根本任务不动摇,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我国发展任务,向青年讲清楚青年与中国梦的关系,引导青年将小我的个人青春梦想融入大我的国家富强梦和民族振兴梦中,才能在实现国家梦、民族梦的进程中实现个人青春梦想、彰显人生价值。评判青年工作成效的标准在于能否把青年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明确回答了青年工作的使命问题,彰显习近平的“使命观”。

2 逻辑起点:工作导向的问题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青年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以青年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创新的思维和举措着力破解青年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推动青年工作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2.1 如何提高青年工作能力

青年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先锋力量,如何把青年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是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政治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团干部作为青年工作的参与者和领导者,其工作能力直接关系青年工作的成效。

新时代青年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对新鲜事物接受比较快,这就给青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加之,“青年做的工作往往是前沿性的,操作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吸收的观念都是最时尚的,简简单单做工作不会有成效,而是要下很大功夫”[3]83。团干部如果没有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能力,往往会面临能力不足的危险。团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有能力引领青年,才能做好青年工作。为此,习近平指出,“团干部提高各方面能力,重点要提高做青年工作能力”[3]83。他还鼓励团干部要勤奋学习,到青年中、到基层去,在同青年的密切交往中提高本领,在同青年打成一片中找到有效的工作方法。

新时代,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已经成为各主权国家必争、必建、必兴之地。如果我们不争夺它、占领它、净化它,敌对势力就会抢夺它、霸占它、污染它。习近平以敏锐的洞察力指出,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扩大有效覆盖面还要看到无形的对象。他强调,“这个战场很重要,对青年人影响很大......开展网络斗争、加强网络管理、弘扬网上主旋律,这项工作大家都要做,但团组织也可以更多发挥一点作用”[3]68。团干部要注重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建设、管理和治理网络的能力和水平,以与时俱进的建网管网治网能力,推进团的建设科学化。

2.2 如何锤炼团干部的优良作风

作风就是形象、就是名片,作风好,党的形象就光辉伟岸;作风坏,党的形象就黯淡渺小。作风问题是关系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坚决惩治“四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其目的就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共青团是具有先进性的政治组织,团干部要以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党的形象。习近平非常重视团干部的作风建设。他明确要求“加强团干部作风建设,一要讲‘严’字,一个人在年轻时多锤炼、多摔打是好事......二要讲‘实’字,团的工作有自身特点......更要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3]84。习近平还高度重视保持和增强团组织的群众性,防止群团组织官僚化、空壳化。他明确指出,团结广大青年,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团干部一要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千万不能“官气”很重、“官念”很强、“官腔”很多、“官架”很大,只有祛除“官气”、转变“官念”、减少“官腔”、放低“官架”才能永葆政党的先进性。二要在行动上转变工作方式,变“坐在机关里”为“深入青年中”、变“坐等青年上门”为“带着诚意下访”、变“疲于文山会海”为“享于青年视线”、变“远在屋里编材料”为“亲近青年干实事”。团干部只有深入基层、亲近青年才能真正清楚青年所思、所忧,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解决青年所盼、所急,使青年感受到党的关怀、团的关心。团干部只有同青年心连心做朋友,才会赢得广大青年的信任。青年只有同团干部手牵手共圆梦,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汇聚磅礴的力量。

2.3 青年为何培育以及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为何培育”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指出,“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3]25。他还用“扣扣子”形象地比喻青年价值观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蝴蝶效应”。广大青年要遵循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从当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将其推广到社会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引领社会风尚。在“如何践行”这个问题上,习近平在2014年5月4日同北大师生座谈时提出,从勤学、修德、明辨、笃行上下功夫。时隔四年后,他再次来北大同师生代表座谈,又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希望。2018年,习近平在同团中央十八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6]。值得注意的是,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小事到大事、由熟悉的人到陌生的人,从刚开始的熟记熟背文字,到逐渐理解其基本涵义,再到浸入心扉,最终成为人们自觉践行的理念和人们日常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为成为“时代新人”打好“总开关”这个基础。

3 思维方式:思想意识的忧患性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螺旋式前进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忧患意识,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孟子的“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下》),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都体现了古人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的前瞻性、预见性的大智慧,是中国共产党薪火相传的优秀品质。毛泽东著名的“两个务必”,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的“决不能掉以轻心”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体现。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也鲜明地体现着思想意识的忧患性。

3.1 “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可以预见以及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都迎面袭来,这些复杂的时代条件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更高的要求。在党的十八大上,中国共产党以高度敏锐的忧患意识发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的号召。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要全面增强“八大执政本领”。可以说,如何应对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懈探索的课题。

习近平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规律,提出团干部要有“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这是因为“团干部是同青年人打交道的,青年人接受新事物快,如果我们自己的知识水平、见识程度跟不上广大青年......同广大青年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爱好,那当然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3]83。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团干部必须以“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争当青年“领头羊”,这样才能引领青年,才能把广大青年凝聚在团的周围。这就要求团干部必须勤奋学习,注重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青年学习、向榜样学习,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将知识转化为工作本领,才能胜任新时代青年工作。时代在发展、青年在成长,团干部的青年工作能力只有与时俱进地不断提高,才能成为青年工作的先进引领者、有力组织者。试想,如果团干部没有成为青年的“领头羊”,反而成了“尾巴”,何谈引领性、榜样性呢?

3.2 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出发谋划和部署青年工作,出台了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体现了习近平对青年发展的深切关注和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规划》明确了青年思想道德、青年教育、青年文化等十个发展领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为未来10年青年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在会见各界青年代表、指示下一代工作、批示共青团工作等讲话、指示、批示中体现了他对党和国家未来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

“青年工作......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6]。“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1]。习近平这些重要论述既明确了青年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也彰显了他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正是基于对青年工作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一规律的深刻认识,习近平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极大精力抓青年工作,切实尽到领导责任。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他又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青年工作置于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青年工作的领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只有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才会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向兴旺发达。

3.3 价值观养成的忧患意识

习近平基于前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对青年成长成才规律的深刻把握,提出抓好青年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习近平指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3]25。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心系青年价值观养成的忧患意识。“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古人的大智慧启示我们: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开始培养。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也要从小事着手,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自身做起。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需要一个让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凝心聚力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7]。因而,习近平在视察小学、中学、大学乃至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各个场合、各种讲话中反复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2月,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3]24。2016年,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同年,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他又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3]40。深入分析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以及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耳濡目染等词语的使用,我们不难发现,在字里行间中鲜明地体现了他对青年价值观养成的高度的忧患意识。

4 根本保证:领导原则的政治性

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习近平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管青年的优良传统,在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始终贯穿着领导原则的政治性这一鲜明的特征。

4.1 坚持党管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根本保证

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既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扬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宝贵经验。事实上,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就占有很大比例,以中共一大参会代表为例,13名代表中12人年龄在35岁以内,毛泽东当时是28岁,周恩来在加入共产主义小组时是23岁。可以说,青年是中国共产党的“肌体”。在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青年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革命战争时期,广大青年胸怀理想,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精神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抛头颅洒热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青年矢志不渝,以“哪里需要往哪里搬”的奋斗精神为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艰苦奋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广大青年孜孜不倦,以“我奉献我光荣”的奉献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锐意进取。《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党中央对这一重大原则的科学研判,体现了党对青年发展、成长、成才的关心、支持和信任,是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创新。

事实上,“党管青年原则具有全面而丰富的内涵,既包含着对青年的历史作用特别是青年在党的事业发展中极端重要性的充分肯定,又包含着党对青年一代的关心爱护、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是在总结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基本观点和中国青年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统揽性的重大原则”[8]。这一重大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青年工作上的鲜明体现,彰显了党对青年历史作用的高度认同,对青年未来使命的高度信任。这一重大原则既凸显了党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青年工作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性意义。因此,坚持党管青年就要把青年凝聚在党的周围,把青年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确保党对青年工作的绝对的、全面的领导。

坚持党管青年,要高度自觉地从政治意识上认识和理解青年工作,从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部署,真正将青年工作作为一项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的战略性工作。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蓝图,广大青年拥有同祖国梦想成真的机会。因此,广大青年一定要敢于肩负新时代的历史重任,勇于追逐青春梦想,勤于实现青春梦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4.2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党的群团工作的根本保证

“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9]。能否做好党的群团工作关系到十九大擘画的美好蓝图能否如期实现。新时代,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力量,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群团组织作为政治组织,一定要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上有一个清醒而深刻的认识。群团组织是党的组织,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群团组织讲政治、重党性,群团事业才会健康发展,党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因此,群团组织一定要把政治性始终放在首位,把政治意识作为第一意识。

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政治性的关键是群团组织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党的群团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3]70。政治性是群团组织必须永葆的第一属性,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否则就会脱离党的领导而庸俗化,甚至走上歪路、邪路。新时代,群团组织依然要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领导、捍卫党的领导,确保党对群团工作的绝对领导。同时,群团组织还要始终遵循“党旗所指就是行动所向”,这不仅是群团组织需要坚守的政治原则,也是群团组织需要坚定的前进方向。群团组织要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只有群团组织坚持政治性,才能为做好群团工作提供根本保证。

5 结语

总之,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思想特征,逻辑关系十分严密: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是青年工作的动力源泉,做好青年工作要发挥人民的伟力;工作导向的问题性是青年工作的逻辑起点,做好青年工作要破解青年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思想意识的忧患性是青年工作的思维方式,做好青年工作要保持和增强忧患意识;领导原则的政治性是青年工作的根本保证,做好青年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体现的思想特征,既涉及青年工作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源泉,又涉及青年工作的逻辑起点和思维方式。新时代青年工作要以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就一定能够推动青年工作继续取得新成就。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团干部团组织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0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8期)2015-07-09 03:55:44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海峡姐妹(2015年4期)2015-02-27 15:10:21
浅谈班主任对班团干部的培养
亚太教育(2014年3期)2014-04-29 10:46:07
开卷
中国共青团(2014年8期)2014-02-03 02:33:45
团干部须有5种特质
百名专业团干成才追踪
中国青年(1989年5期)1989-08-24 05:50:12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
中国青年(1983年4期)1983-08-21 03: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