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世琳
(建昌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建昌 125300)
现阶段,出于对膳食营养结构优化调整的考量,人们对谷子的需求量与需求质量明显提升,为谷子栽培行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需要保证谷子在良好的栽培生态环境以及绿色优质生产工艺下完成栽植,同时,需降低农药使用量,积极开发、引入绿色优质栽培技术。
第一,温度条件。谷子生长至成熟时需要2000~2600℃的积温;最小发芽温度为7℃;最适宜栽培温度为24~25℃。一般来说,在地表温度(土壤表面10cm区域内)的温度达到10~12℃时即可播种。第二,水分条件。在发芽期,吸收自重25%~35%的水分即可发芽,且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过多水分。第三,养分条件。重点保证拔节后的养分充足,并在孕穗与抽穗开花期间施加大量的氮肥[1]。第四,光照条件。必须保证抽穗期与灌浆成熟期的光照充足,降低空壳率以及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保证谷子栽培产量与质量。
在选地中,保证谷子栽培地附近不存在排放烟尘、有毒有害气体的工厂、煤矿生产区域;保证附近不存在排放废水(污染水源)的化工厂等;尽可能选择pH值在6.5~7之间的、具备较好灌水与排水条件的旱平地或是缓坡地;尽可能不选择盐碱地;若相应土地中前茬作物使用了高残留的有机化学除草剂、杀菌/杀虫剂,则不得在该区域内接续种植谷子。
在整地中,应当在秋季进行耕地、翻地操作,并在第二年春季展开进一步整地,保证土地的精细程度,以利保墒;在进行春季整地的同时展开底肥的施加,提升土地的养分。一般来说,可以将附属后的粪便、植物沤制的绿肥作为底肥,以每亩3~7t的使用量均匀施入栽培地中。
在进行选种操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种子的生育期、抗逆性、抗倒性等。此时,要选择的可以正常成熟且不会发生早衰的品种;选择符合我国1~2级优质米标准的、大小与颜色均一致的品种;选择对锈病、线虫病、白发病、粒黑穗病等具备一定抵抗能力的品种;选择成熟后保持青枝绿叶、灌浆速度较快的品种。在此过程中,还要结合谷子栽培的实际需求完成早熟种与晚熟种的选择。一般来说,整体性能较好的早熟种(包含中早熟种)包括山西小黄谷、沁州黄等;晚熟种包括宽9谷、承谷13号等。
在进行实际播种操作前,需提前3d展开晒种,即在充足的日光条件下,将选好的谷种落实1~2d的暴晒。同时,依托风力完成选种操作,对谷种中包含的瘪粒进行有效剔除。完成晒种与选种后,使用55℃的温水展开浸种操作,时长为30分钟,目的在于杀除谷种表面的病菌,浸种并晾干后即可实施播种。为了提升播种效率与质量,可以引入机械自动化开沟播种的模式,控制播种的行间距稳定在40cm、播种量控制在每亩0.5~1kg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播种后的覆土环节中,必须控制覆土厚度始终保持一致,并落实两次镇压,确保谷种可以顺利出苗,维护谷子栽培的产量与质量。
在谷种出苗至5~6叶期时展开间苗与定苗操作,控制留苗的株距在6~8cm、密度稳定在每亩2.2~2.8万株左右;在谷种出苗至4~5叶期时展开中耕除草操作;在出苗至5~7叶期时展开间苗与定苗,并在其后实施第二次中耕除草操作,同时适当展开培土;完成第二次中耕除草后的6~8d,需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在谷种出苗至12~15叶期,引入一次犁培土操作,并参考栽培土地的实际情况施加油料饼粕肥[2];在中耕培土期以每亩5~10kg的量展开追肥。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在实际的栽培期间,遭遇相对严重的干旱天气,为了保证谷子栽培的质量与产量,需要在抽穗、开花等谷子生长关键期进行适当的灌水操作。
为了提升谷子栽培的质量与产量,实现绿色优质谷子的栽培,需要引入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针对谷子栽培中的常见病害,应落实针对性防治,具体有:在进行白发病的防治中,可以使用3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展开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即可;在进行锈病的防治中,可以在发生病斑的初期阶段,在每亩喷洒10~15ml的43%立克秀悬浮剂;在粒黑穗病的防治中,可以在每千克种子中喷洒0.08kg的由0.25%公主岭霉素可湿性粉剂(药水比例为1:50)配置成的药液,并在拌种后进行持续4h的闷种。
在播种前,需要使用60%的吡虫啉悬浮拌种剂进行拌种,用量为谷种重量的0.2%~0.3%,以此达到防止地下害虫影响谷种发苗与生长的效果;为了防止金龟对谷种生长产生负面影响,每克含有23~28亿活孢子的绿僵菌粉剂,以每亩2千克的用量随着第一次中耕拌入土壤(谷种)中。
综上所述,在明确绿色优质谷子栽培的适宜环境条件的前提下,通过选地整地、选种与预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这些谷子栽培技术的优化落实,保证了谷子栽培生产的绿色、优质与安全,提升了谷子栽培的质量与产量,有着极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