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瀚钰 孙中英 刘冠麟( 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5000 ;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 )
体育舞蹈是以技术为核心,以力量素质作保证的技能表现类运动项目。体育舞蹈又称为:“国际标准交谊舞”,由社交舞转化而来,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2个项群,10个舞种。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体育舞蹈书籍、专项力量素质训练内容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参考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大纲与舞蹈训练等详细情况,并结合体育舞蹈多数的研究成果,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分析。对体育舞蹈选手的运动损伤的现状及致伤因素进行探讨,对其部位、性质、时间以及损伤对训练的影响、尤其是运动损伤发生和训练之间的联系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详细分析探讨其致伤的训练学原因,研究体育舞蹈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我国体育舞蹈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为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选手们的防伤意识,从而推动我国体育舞蹈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紧密结合体育舞蹈的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分析致伤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针对易产生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舞种和技术动作进行剖析,对男女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也加以区别和分析。克服训练中的一些弊端,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从而推动我国体育舞蹈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舞蹈被视为“力与美”、“动与静”结合的经典范例,也被广泛纳入高等学校的教学中,深受大学生的青睐。体育舞蹈项目的竞技性特点与日俱增,运动员为了更好的完成技术动作,对于身体的各项基本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训练负荷增加,动作难度也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极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伤病对于运动员来说无疑会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对其正常训练也会带来极大的影响。本文以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的学生、老师及其学校教学内容为调查对象。总结报告如下:1体育舞蹈专业选手的运动损伤状况较为普遍,运动损伤的患病率高达89.80%,值得引起充分的重视;2损伤多发生于下肢和下肢的关节部位;3较之竞赛过程,训练中更易发生损伤;4较之急性损伤,慢性损伤占据更大的发生率;5肌腱扭伤、因拉伸过度而导致的拉伤、挫伤、撕裂伤、肌腱炎、韧带的扭伤、炎症以及软骨撕裂为主要的损伤类型。结果表明:体育舞蹈选手的运动损伤排序前3位的脚踝、膝部、足趾,下肢损伤发生率高于上肢;以慢性损伤为主,拉丁舞较摩登舞损伤几率大。现将体育舞蹈教学中如何避免运动损伤的研究论述如下。
1 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主要致因因素分析:归纳以下主要因素:身体素质(力量、柔韧)差、训练或赛前的准备活动不佳、技术要领不正确、舞伴之间配合不当、过度疲劳、音乐与舞蹈节奏不清晰、舞蹈选手对运动预防思想上的不够重视。
1.1 身体素质差:身体素质差是造成运动损伤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位居其损伤因素的首位。事实上力量素质是运动最重要的基础之一[1]。如何流畅、稳定、大幅度地完成节奏多变、动作造型多样的体育舞蹈成套动作对舞蹈选手力量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力量素质练习可以降低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发生,降低运动损伤的严重程度,做到自我保护。
1.2 训练或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不佳:体育舞蹈选手由于准备活动不佳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很高。准备活动的不充分就会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抑制肌肉的工作能力,使其未能与肌肉工作相适应、协调,增加肌肉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不能有效地提高心脏、内脏器官的工作状态,影响保护心脏、内脏的作用。准备活动量过大,当运动员进入正式的训练比赛时,身体机能已经下降或疲劳,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发生肌肉和韧带的拉伤和扭伤。
1.3 技术要领不正确:体育舞蹈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技术需要有较高的精确度,稍有不慎,便会偏离正确技术,出现技术错误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正确的技术动作不但可以优美轻盈的完成高难度动作,而且能够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1.4 舞伴之间协调配合不当:体育舞蹈是男女配合的运动项目,男女舞伴必须默契。力量配合不一致,动作节奏不相似。男领女跟,且侧重于男伴的引带,完成每个动作以及舞步的交替至关重要。在跳舞过程中,如果男伴没有给予女伴暗示和引导,或者女伴主动性太强,或随意变换舞步,则容易出现相互的碰撞和引带的脱节,发生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1.5 过度疲劳:体育舞蹈属于技能主导表现难美项群,要经过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才能掌握相关技术,并且选手还经常会参加多轮次舞蹈比赛和大量的表演,从而促使舞者体力大量消耗,极易造成男女选手机体和心理上的过度疲劳或过度紧张,从而出现运动损伤。
1.6 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舞蹈选手在思想意识上对运动损伤不够重视,对运动损伤的产生及预防知识缺乏,这样往往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伤。没有受伤的舞蹈选手要多学习多重视体育舞蹈的运动损伤及其预防,让运动损伤发生率降到最低;舞蹈伤者要寻找最及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损伤发生的情况下减小损伤带来的危害[2]。康复后,要注重其预防,了解最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手段,做到自我保护。
2 体育舞蹈选手的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2.1 加强身体素质训练:身体的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是体育舞蹈项目运动最基本的两大成功因素。肌肉力量的不足是造成舞蹈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预防损伤就要加强腿部及脚踝支撑和弹性的力量、动作瞬间的爆发力、身体各部位肌肉对动作姿态的控制力等。舞者应高度重视肌肉力量的提高以及柔韧性的训练,加强腿部力量训练以及牵拉韧带、肌腱、肌肉的伸展性练习。
2.2 训练或比赛前做好充分合理的准备活动:进行准备活动时,应当按照身体各部分的顺序进行,加强体育舞蹈专门性的练习,内容与正式教学内容相似[3]。若两者内容结合不佳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机体在训练中运动功能没有充分调动,条件反射速度稍慢,损伤便容易发生。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肌肉的粘滞性,可以改善其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肌肉的收缩控制能力。
2.3 加强正确技术要领的学习:基本功是判断一个人舞蹈水平的标准,基本功的训练是万万不能忽视的。多多聆听音乐,产生乐感与舞感,把握音乐节奏,在舞蹈拍子里充分完成相应的舞蹈动作[4]。根据舞蹈选手的生理与个体特点,学习难度动作时要循序渐进,关注技术形成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2.4 培养舞伴之间的配合,加强练习(男“领”女“跟”):体育舞蹈讲究配合,一般男士引导女士跟随,男士是舞蹈的引带者,而女士是舞蹈的展现着。而配合缺乏默契容易导致在运动中发生轻度损伤。想要提高体育舞蹈水平,就必须在领舞与伴舞的技巧上下苦功夫,反复实践和练习,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男“领”好,女“跟”妙,双方默契配合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
2.5 注重训练后的放松环节:舞蹈训练后肌肉、关节、韧带等软组织会出现疲劳及收缩反射,而运动后的整理活动,可以消除训练后肌肉疲劳和收缩反射,增强肌肉柔韧性。整理活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可以使精神、肌肉、内脏一致地恢复平静[5]。可采用推、揉、捏、按、压、拍击、抖动等手法按摩肌肉,使肌肉中毛细血管扩张和开放,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肌肉运动中废物——乳酸的排除,从而达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2.6 加强安全教育,进行心理调节:训练中要克服麻痹思想,普及运动损伤的常识,开设舞蹈保健课程,增强自我保健、保护意识。舞者的成才之路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训练和演出中损伤总是难免的,要加强心理调节、自我放松,使舞者在心理和人格上健康发展[6]。
3 结论:体育舞蹈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引发的运动损伤时常困扰和制约着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而且伤病一旦发生,运动员将无法承担大强度训练,科学的带伤训练难度也相应加大。而且损伤还会给运动员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青少年选手是未来世界赛场上争金夺银的主力军,因此青少年选手的运动损伤特点、致因的研究与及时预防,将使其在成年后运动潜力能够得到充分的挖掘,为其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舞蹈选手的运动损伤排序前3位的脚踝、膝部、足趾,下肢损伤发生率高于上肢[7];以慢性损伤为主,拉丁舞较摩登舞损伤几率大。导致我国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身体素质差、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要领不正确、舞伴之间配合不当、过度疲劳、舞蹈选手对运动损伤思想上的不够重视[8]。科学预防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措施主要有: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加强舞伴间的配合、合理有效地准备活动、加强正确技术要领的学习。本文力求使体育舞蹈选手的运动损伤减少到最小,舞蹈训练能够更合理更安全地开展。
建议:做好运动场地医学监督,培养好良好的习惯。提倡合理的生活制度,改善不良习惯,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过规律的生活,做合理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