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毅 秦振泽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科学。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他著作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诞生标志着美学将会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以及社会多元化,更多人不再将吃饱穿暖作为生活的主要内容。如何拓展业余生活,如何寻觅精神伴侣,如何将自己的热爱充实到生活交际中,每天与“美好”相伴,让自己拥抱“美丽”,成为更多青年人的生活追求。
数字化课程资源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更好地促进它们的发展,这是传统模式课程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新型教育教学手段。简单地说,数字化课程资源是以视觉为主的视听艺术,画面的视觉美需要通过镜头、光影、色彩等元素的变化去呈现,声音则通过音响和音乐烘托气氛,它们都是在科学技术发展下孕育而生的,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美学元素的提炼和使用是人类对于艺术美学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艺术美学和设计美学运用到视觉设计领域、多媒体制作领域、课程资源建设等领域,也能够带来震撼人心的视觉体验。在微课、PPT等教学活动的使用过程中,不同风格设计需要互联网交互技术与艺术美学深度融合起来,呈现出来的效果让人耳目一新,并且还有利于美学元素的传播。
视觉美学门类是美学的一种,它不同于其他门类文学,它主要以现代技术为支撑,但是它又必然与使用美学有关。那么什么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美学?它是关于美和审美的科学,研究观众与视频制作艺术之间的关系,包括数字资源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评析。
互联技术发展初期,干巴巴的文字内容和缺乏美感的网页及视频制作,网络平台只是起到了基本信息展示的作用,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也缺乏符合时代背景的设计理念。在互联网媒体终端盛行的当下,大众对视觉美学的欣赏水平有了更高品味的需求,对审美情趣的感知有较强的理解力。因此,美不是仅仅被一部分人群所获知和欣赏,美是指互联网便捷生活、直播互动学习中的表现方式(如画面构图、光线、影调、声音、和文字)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美的享受。同一件事物有的人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而有些人却习以为常。生活实践的各种体验促使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美更好的结合展示,因为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持久的审美实践中对现代许多美的事物特性的归纳。
在当代,人们物质生活被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追求精神文化层面更高更好。互联网各大平台的功能性不仅仅只是信息发布和接收,同时开发了许多交互性功能,如学习、欣赏、互动、分享心得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已经成为大众宣传的工具和人们分享生活点滴的信息平台。谁能做到标奇立异,谁能创作卓尔不群的好作品,谁就会赢得大众学习者的认可。
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现代远程课程资源建设中逐渐涌现出“NEW”的设计美感,发展“NEW”的设计,需要依赖多方面因素。简而言之,数字化远程课程资源的建设应该以传统文化为立足点,更重要的是要把美学元素巧妙地融入进去,并且要有创新精神。彰显设计之“NEW”,并不是单一尊古守旧,也不是盲目地使用所有新的设计元素,而是将两者优点相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继承中国传统美学的表现内涵,也要弘扬新风格设计的创展。目前美学元素在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融入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开放教育资源是在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被采纳的,主要是通过科学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体系来建立教育资源全方位的开放使用。会议的主要领导者和参与人纷纷希望,共同努力开发一种服务全人类使用的全球性数字化开放共享教育资源,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数字化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带动起全球教育工作者。伴随着5G商业应用范围的急速扩张,各类型智能终端不断进入到教育领域,使教学直播互动实现并更好地运用。因此,无需坐在电脑旁,也无须接入 WiFi,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利用5G网络就可随时随地学习 ,开放学习已成为现代教学资源最基本的特点。
就目前在网络上传播的MOOC、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而言,多数课程画面粗糙、制作简单,创作手段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问题,因此会导致学习者的接受障碍和抵制心理,不喜欢观看学习。因此在数字资源制作中,一定要研究美学,进行学习通用设计。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因为美的文字、语言、图像、声音、视频等,能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舒服的视听感受,让我们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探索美学符号元素,从学习者的角度深度思考,创作出一种适用于每一位学习者更好领悟知识和技能的通用性设计方案。研究怎样去鉴别和选择,选择能够体现“美”的元素,就能提升数字学习资源的艺术水平和学习吸引力,让这些科学知识自然有效地传达。
从教育技术应用角度而言,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技术应用很多时候都是为了示范课应景,或是为了减轻教师教学工作压力,而没有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接受程度,很多教师也总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往往只关注于教学内容,其教学课件内容是教材上的内容搬家,表现形式单调乏味,不能吸引学生。也有一些教师教学课件弄得满篇花哨,过分想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反而重点不明显,与教学内容背道而驰。以上种种现象充分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不熟悉或不能创新使用,都影响学习者学习获取知识或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互联网+教育”趋势下为大量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可能,课程教学资源不仅包含丰富的信息量,而且从组织、类型及传播路径也是非常丰富的。教师的媒介素养程度决定着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受到自身审美能力与技术水平的影响。教育技术美学是教师的媒介素养与审美能力的体现,能为学习者提供直接的审美感受和欣赏诉求。就教育技术美学水平而言,应该有两个不同的指标体系,即艺术美和技术美,这些重要因素对学习者学习感受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后者的受关注度虽小,但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育技术应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美的信息和形式进行有效传达,要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使用媒介工具和传播资源,更大限度地吸引学习者,让他们有效地学习。不仅如此,在资源建设中应该与当下新型科技接轨,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合理使用三维直播空间互动、VR、AI等技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还比较稀缺,因此,需加强这方面的制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远程教育培训信息化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中融入美学元素的策略包括视觉画面之美、光学元素之美、色彩与影调之美、听觉声音之美、5G时代的技术支持等方面。基于美学元素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学习者能通过有效的视听设备达到知识的领悟和信息的传达,以及蕴于技术之中的意象情感表达,让百思不解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开拓智慧之门,激发学习热情。
画面是视听艺术最重要的构成元素。课程资源要想吸引更多的受众,第一重要手段是画面的艺术魅力,尤其是操作性的科学技能、实验性的科学过程等等,也都是依靠画面来呈现与讲述的,镜头、画面直接构成形象的感性形式,成为直观因素的组成部分。因此,影像的构图、造型、光影和色彩、运动形态等因素的艺术性处理,是增加数字媒体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构图、光影、色彩等方面以精致的画面语言增强数字媒体的欣赏性,关注每一幅画面、每一个镜头,从视觉上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
因此,在初始录制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使用推、拉、摇、移、升、降等镜头,数字化课程资源制作过程中可以多使用剪辑技术、视觉特效等手段,这样整个课程就充满了“活”的氛围,整个视频也具有生动的美感,从而营造出美学生态的状态、生境与效应等。
光线是一幅流动的画,在视觉作品的情感创作与表达的过程中可以与画面构图、时间、空间、声音元素等相结合。不同明度的光线会引发人们对过往人物或景物的怀念,让观众感到温暖和感动,同样也会让观众在熟悉的事物中静静深思过去的美好与思念,在光线中感受隐藏在背后的情致。光影则是光线在被摄体上构成的亮面、暗面、反光和投影,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光影划分为顺光、侧光和逆光。在使用摄像机的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会使用光影布局来均衡画面构图,利用光影效果来重塑摄影造型,最终显现一种丰富画面影调层次。合理使用光影独特效果能为画面增添更强的空间感,还可以体现特定的时间概念。光线与光影的运用对数字化课程资源起到点睛的作用,能更好地体现创作者对艺术审美的利用水平。
色彩同样也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感知的那份美好,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去理解视频内容的真谛,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素。在数字化课程资源制作中创新色彩的感染力,客观准确地控制好色彩应用的价值,是每一位教育技术从业者或教师必须要掌握好、运用好的基本技能。色彩是视频画面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色调的冷暖、影调的明暗都能够直接触动学习者的心情,尽管是微乎其微的人物内心波动或抽象概念,也可通过色彩与影调相结合来突出表现效果。准确把握影调和色彩不单是视频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美学元素用于教育技术、视频渲染气氛和传达感情的有效途径。
声音与画面是密不可分的,是展示其声音魅力与听觉精神唤发力的核心构成部分。包括同期讲述声、旁白、音效、背景音乐等,由于声音是乐音运动形式对现实生活情境的生动比拟,因此,声音对于情绪的传达,想象空间的再现有着和画面同样有力量的作用。同时声音还可以表现出画面无法表达的模糊的、虚化的感觉和非直观的、隐喻的情绪。声音绝不能被当作影片的装饰,而应被看作是积极参与课程视频创作,传达思想、丰富作品表现力的工具。
5G通信技术给整个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同样也对教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未来的教育体系势必是“一体两翼”的结构布局,即以教育教学为“一体”,以网络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两翼”。现在的教学思维模式还限定在4G领域,没有去设想教育技术手段的革新。5G时代的技术变革会带来超乎想象的视觉盛宴。在信息技术革新的跨越式发展中,我们曾在3G时代以为4G只是更快捷,却未曾想象到4G的出现为各种新兴媒体的衍生提供了技术支撑,甚至是生活方式的进阶变化。当下,我们可以借着5G的发展趋势,去践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前沿性创新能够触发我们对未来教育领域探索更多的可能。
最后,视觉、听觉、感觉这三个角度更好的处理并运用于数字资源化创作中还需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让美学元素更好地体现在视频中,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传达一种结构和体系。要真正理解这个三个维度并灵活运用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首先要提升艺术的审美感知,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手段,强化欣赏美学的意识。要关注艺术美学和科学技术的相结合,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科技创新与美学元素使用是密不可分的。新媒体技术革新进程中新表现形式区别于传统媒体,“互联网+教育”平台让学习方式更轻松、更愉悦,知识点更易被掌握。新技术新的呈现方式更能被新时代学者所接纳与领悟,美学元素的运用更好地让人们体会到视觉冲击力。让我们善于利用它们的特性,通过创新性思维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丰富便捷的数字化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