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东 汪雷 董元训 符常涛 马金阳
小儿非火器性颅脑贯通损伤(pediatric nonmissile penetrating head injury,PNPHI) 常发生于生长发育阶段中颅骨相对软弱的儿童。PNPHI 发病率低,大部分病例以个案报道形式出现,目前尚无指南或共识,且因伦理及可操作性的限制,亦没有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1]。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19 年2 月24 日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了1 例经口咽-寰枕间隙刺入贯通脑干及小脑下缘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患儿,女,10 岁。2019 年2 月24 日夜间因“摔跌致异物刺入颅内后四肢麻木8 h”收治急诊科。入院体检:体温37.2℃,心率80 bpm,血压110/72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23 bpm。神志清楚,GCS 15 分,双侧瞳孔直径2 mm,光反射灵敏,口腔内竹签外露约3 cm。四肢浅感觉减退,深感觉正常,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伤后8 h 头颅CT示:口腔、鼻咽后壁、枢椎齿突上缘、脑干及小脑下缘规则条索状高密度影,长28 cm,颅内段7 cm(图1A~B)。CTA 示:异物距右侧小脑后下动脉约1 mm(图1C)。诊断:(1)非火器性PNPHI:颅后窝异物,脑干、小脑盲管伤;(2)咽部软组织异物。
入院后立即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镇静治疗。经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麻醉科、耳鼻喉科等多科会诊后,拟急诊在复合手术间行颅底异物拔除术。先在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DSA,未见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损伤或受压(图1D),留置股动脉鞘。全身静脉麻醉,喉镜监视下缓慢拔除竹签,见脑脊液自刺入口流出,缝合软腭伤口,立即行气管插管。复查DSA 示血管走形基本正常,未见明显异常染色及造影剂外溢。术后30 min 复苏,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体检同术前。拔除异物后3 h 复查头部CT 未见明显脑干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E)。术后24 h MRI 平扫+DTI 提示:脑干延髓局部水肿,脑干延髓纤维素未见明显中断(图1F~G)。NICU 监护1 d 后转神经外科病房,定期腰穿监测脑脊液提示无颅内感染。行预防性抗感染(美罗培南+万古霉素,7 d)、抗脑水肿治疗。2 周后出院,四肢麻木症状逐步减轻,无发热,未出现继发性癫痫。出院体检:神清,颈软,脑膜刺激征(-),颅神经征(-)。右侧肢体浅感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V 级,右侧肢体肌力IV+级,肌张力正常。共济失调征(-),双侧巴氏征(-)。随访1个月,复查CTA 未见外伤相关性动脉瘤(图1H)。
讨论PNPHI 相对罕见,发病率占颅脑损伤的0.4%,但致死率高达40%[2,3]。在西方国家病因多为枪击伤,而在枪支管制国家,多为非火器损伤,在儿童中的主要损伤原因为玩耍利器所伤[2,4]。PNPHI 依据异物穿过人体组织的速度分为火器贯通伤和非火器贯通伤,非火器性损伤定义为速度低于100 m/s 的异物造成的损伤[5]。依据异物穿通部位不同,颅脑穿通伤可分为5 类:(1)经眶部穿通伤致伤物。此类穿通伤最为常见;(2)经筛窦穿通伤。致伤物常由鼻根一侧或内眦处穿入,经筛板、筛窦及额底部进入脑内,易伤及嗅神经,可合并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3)经额窦穿通伤。致伤物经额窦穿入颅内,脑内常留有碎骨片,易继发颅内及鼻腔感染;(4)经颅中窝底穿通伤致伤物。由颞底或面侧部穿入,可伤及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分支,或脑膜、血管及海绵窦,常造成颞骨骨折,易合并硬膜外血肿;(5)经颅后窝底穿通伤。大部分患者损伤咽后壁,多有静脉窦损伤,亦可伤及小脑和脑干,引起生命体征急剧变化,严重者伤后短时间内死亡,少数幸存者可出现咽后壁脑脊液漏[4]。
目前对于颅脑贯通伤的早期管理、治疗以及随访,暂无专家共识或指南[1]。但基于目前共同的诊断方法如CT、CTA、MRI、全脑DSA,以及急诊高级生命支持、多学科合作、外科手术干预等普遍性急救策略,所报道的处理方式趋于一致,最近有一些学者总结了一些颅脑贯通伤的治疗策略,围绕入院检查、异物取出方式以及术后管理规范等提出了建议[4-6,8]。
经颅后窝底穿通伤较罕见,大部分患者损伤咽后壁,多有静脉窦损伤,亦可伤及小脑和脑干,引起生命体征急剧变化,严重者伤后短时间内死亡[4]。幸运的是,本例患者异物经正常生理腔隙,经前正中路径进入颅内,贯穿脑干,由于此种巧合,减少了损伤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主干的可能。但异物取出过程仍可能致二次血管损伤,易导致脑干损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通过本例救治过程思考以及文献复习,笔者有以下体会:(1)任何颅底贯通伤的处理必须详细地询问病史,进行恰当的体检以及影像检查,绝不能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处理颅底贯通伤。另外,所有颅底贯通伤处理必须在全麻下完成,尤其是儿童[7]。颅底贯通伤处理最佳时机在24 h 以内[4]。基于这些特点,急诊科、重症医学科、血管介入科、耳鼻喉等多学科及时有效的团队协作,一站式创伤中心的建立是抢救经颅后窝底穿通伤的有力保障。(2)颅底穿通伤的入院影像学检查主要是CT、MRI、CTA 及DSA。CT 的优点在于可与CTA 一站式完成,CT 了解异物位置、数目、大小、嵌入方向等。但木质异物可能与空气或脂肪混淆。有影像科医生曾在1 例木质异物残余误诊的病例报道中指出,颅内木质异物常易误诊,影像上应警惕与眼球及静脉窦相鉴别,建议鉴别骨窗值为-1000 HU,软组织窗值-500 HU[7]。有学者将非金属颅底异物术前MRI 纳入临床路径[6]。本例CT 提示异物经寰枕间隙进入颅内,完整无断裂,CT 未见明显脑干出血,且考虑到患儿神经功能障碍轻微,异物光滑锐利,质地相对坚韧,出现颅内碎片的可能性不大,故未进一步行MRI 检查。(3)手术方式选择应谨慎。根据异物所在部位以及有无外露、异物的光滑程度、有无急性或继发性血管损伤、是否需要颅底重建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异物取出术、异物直接拔除术、经内镜颅底异物拔除术以及血管内治疗[6]。与本例类似的其他5 例经颅后窝颅脑贯通伤报道均采用开颅手术取出异物,其中1 例同时出现听力障碍、吞咽困难及咳嗽反射减弱[9-12]。本例采取直接拔除术,主要考虑有:竹签外露,表面光滑,CT 提示颅内异物完整无断裂,线性窦道;复合手术间可动态复查头颅CT;留置股动脉鞘,可在DSA 下动态监测小脑后下动脉等血管情况,可随时处理血管损伤;麻醉准备充分,复合手术间随时可转开颅手术。(4)多学科密切配合十分重要。全麻可避免患儿惊恐后不合作,使拔除过程更平稳,亦可为必要时行血管内治疗或颅内治疗做充分准备。经鼻插管,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拔除后大出血致误吸。喉镜监视下可及时缝合伤口,避免脑脊液漏。(5)术后管理中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是必要的,根据损伤部位及症状决定是否抗癫痫。建议术后2 周复查CTA 排查穿通伤后假性动脉瘤或外伤相关性动脉瘤[9]。
综上所述,PNPHI 较罕见,且致死致残率高,但小儿神经系统可塑性高,如处理及时得当,可获得较好的疗效。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文献报道的病例疗效取得一些进展。神经外科医生在处理NMPHI 时应有高度的责任心、警惕性,联合多学科共同制定详细优化的个体化方案。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