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0-12-09 00:11陈志刚
山西青年 2020年17期
关键词:武术技能动作

陈志刚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体育学院,新疆 和田 848000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已经由最初的学习知识转变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武术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年来被给予了高度重视。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最终授课效果。混合式教学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高校武术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开放性、趣味性等特点,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校开展武术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高身体素质,强健体魄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武术时,往往需要首先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与体能条件。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武术的基础,也是武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高效开展武术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提供身体机能锻炼的机会。同时武术又不是单纯的力量型运动,在武术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武术技术的学习,在一招一式的变化中,学生提升了自己的身体灵活性与协调性,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关节的柔韧性与弹性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起到了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素养的作用。

(二)培养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

武术作为中国的国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融入到武术中的中国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通过引导与启发,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武术教学可以将中国文化圆融与中庸的思想深深的烙印在学生的心里,并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精神指导与行为准则。

(三)培养积极健康的运动意识

武术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其内容与标准的制定都深深地烙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在武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积极向上的心态,顽强拼搏的意志,培养自身的自信心,正确的看待失败与成功,拓展视野,开阔心胸,受到文化的滋养与精神的感染。同时在形式上,丰富的武术构建让武术主体的情感与内心自然流露,让其在感情熏染中精神品格逐步定型。

二、当前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与技能实践课比例不均

一直以来,高校武术教学的重点都集中在基础套路动作的学习和相关武术技能的提升上,而与之相关的理论教学却少之又少。学生大多是在教师的演示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观察与判断,从而进行动作的模仿,而对动作中的深层含义则知之甚少。甚至很多武术教师也持有“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念,而忽略对武术理论的教育。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单纯的技能提升与发展已然不能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理论课与技能实践课的结合尤为重要。就目前高校武术课时安排情况来看,技能实践课时几乎占据了总课时的85%之多,加上大部分学生觉得理论课枯燥、乏味,上理论课时心不在焉,学习效率低下,上述因素均导致了当前高校武术学生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对武术动作往往是追求形似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与动作实际所产生的力量,很多学生习惯囫囵吞枣,也有的学生将武术学成了形体表演,对学生的武术学习而言,是一种比较不利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主要以灌输式为主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致使武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缺乏创新意识,课堂授课始终沿袭着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的对武术套路动作进行示范、讲解,然后让学生练习,教师负责纠正动作。教师占据了绝对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只是作为被动接收者,主动性很难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发挥。对于体育运动项目来看,技能的掌握固然十分重要,但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局限于学会某种技能,而是要加强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自我探索和自我提升。灌输式教学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但在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其劣势仍比较明显,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各级教育都发生了理念的变化,课堂模式也逐渐向生本课堂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翻转课堂等多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对于武术教师而言,如何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都需要武术教师增强创新意识,根据武术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变当前的教育单一的现状,带动学生提升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课堂与课外脱节严重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授课对象是几十个学生,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加上课堂授课时间有限,所以想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学目标,势必是不太现实的。课堂上亦是如此,到了课堂之外,失去了教师的指导和纠正,学生想要自行练习武术动作更是难上加难。课堂内外脱节严重已经成为目前阻碍武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在武术学习上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兴趣就是逐步丧失,更是加剧了武术教学的困难程度。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教师对动作的演示与引导学生模仿的过程单调,另一方面是教师没有良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外进行准确的训练。武术学习必须要建立在有一定强度的练习的基础上,如果学生不能有效的开展课外训练,武术教学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增加网络课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网络媒介开展教学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在高校武术教学中,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对武术套路动作充分掌握,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即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示范,为学生讲解武术理论知识;线上则通过教学视频将武术动作展示给学生,并配上文字讲解和背景音乐,以便学生可以自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对于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动作,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在理论课堂上,教师由于着重讲解的是动作分解以及多种技能的混合使用,在课堂上除了为学生示范动作,演示技能之外,还可以采用微课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较难动作的动态分解与详细的解说,微课短小精悍又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对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在课堂上采取视频、图片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展示和学习,也能提高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在实践训练课上,教师可以邀请武术专业人士到球场上为学生们做示范,也可以邀请专业教练给学生做专业讲座,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的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且提高教学效率。

(二)明确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更多的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则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成为了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必须身先力行,教会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巧和动作要领,以防止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时,教师必须在旁边起到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核心和指挥棒,而不能任由学生在体育课上自由散漫,任意行动。同时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身体机能的锻炼,而忽略了武术中趣味性与生活化的因素。教师利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深度研究,并逐渐将教学内容的要点总结出来,这样不但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方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更加形象的掌握其技能,达到教学目标。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分享各类学习资源,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内容,进而更容易完成教学任务。此外,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另一优势就是可以帮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整个教学体系,使其能够更加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达到不断自我完善的目的。

(三)组织实践教学,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

虽说理论课时增加是目前高校武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对实践教学的完善。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武术学习方面除了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做到对所学内容的运用和延伸。例如上文提到的,学生应提前对学习内容有所知晓,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预习。在课堂上,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几分钟小课堂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之间开展教学交流,教师则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教学过程,建立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践行“健康第一”的原则,积极开展潜移默化的美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更多层次的武术教育。比如在练习蹲马步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姿势要领,那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实际使用正确率都不太高,如果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互动点评,小组竞赛,趣味比拼等多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更加精准的理解动作要领,在彼此的点评中共同成长,认识到坚持与挑战自我的重要性,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应用对提升教学质量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从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高校武术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的体现。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武术教师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将混合式教学模式科学、有效的应用到武术教学课堂上,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武术技能动作
中华武术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劳动技能up up!
动作描写要具体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