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

2020-12-08 13:20张太芳
数码设计 2020年15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岗位

摘要:

通过分析石化类企业对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的特殊需求,修订了人才培养目标,提炼了5个典型工作任务,围绕职业技能中级证书,构建了课程体系。通过2年的教学数据监测,发现教学质量在稳步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成功的。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129(2020)15-0160-02

1引言

大数据技术将成为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科学、物联网应用、人文社科领域发展的核心,已渗透到商业分析、医疗卫生、智慧生产等社会的方方面面。2017年,为了缓解企事业单位对大数据人才的急切需求,教育部增设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目前已有208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此专业。

调研发现,我国大部分规模以上石油化工类企业在生产、管理及产品销售中已经普遍应用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石油化工类企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大数据项目实施、大数据平台运维与开发,为生产调度、计划及销售提供科学依据,为部分岗位的人工智能提供数据基础,企业对具备石化行业背景知识的大数据人才特别青睐。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应用场景不明显、技能不突出,无法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3-5]。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并设计了“1+X”证书制度。前三批公布的93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信息类有22个,与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相关的证书有Web前端开发、数据采集、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等7个[1],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和行业背景选取多个证书进行试点。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和“1+X”职业技能中级标准要求,结合石化行业对大数据人才需求特点,重新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并将相关的技能要求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实现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2人才培养目标修订

组织专业教师到国内著名的软件园区调研、学习最新大数据技术,到石化类生产企业回访毕业生、召开一线生产专家座谈会,了解数据中心相关岗位人才规格及能力需求,修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能力结构。

培养目标:培养在石化类企业从事生产与管理数据搜集与整理、大数据平台维护与开发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专业能力:

①熟悉石化企业生产、管理及销售各环节数据的挖掘及清洗;

②熟悉大数据平台的管理维护、数据分析技术;

③掌握大数据项目实施;

④掌握Web前端开发技术;

⑤掌握JavaWeb程序开发技术;

⑥了解大数据应用开发及可视化设计。

3就业岗位分析

调研发现,工业互联网在石化类企业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智能终端基本替换了常规仪表和部分控制仪表。企业中的设备、生产、管理及销售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统一管理、维护及应用开发,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大数据相关技术。结合石化行业背景,对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设置了2个就业方向,3个就业岗位(核心岗位1个、拓展岗位2个),见表1,拓展岗位主要体现石化企业大数据应用开发能力。

4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教育创新,探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1+X”职业技能中级标准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见表2。针对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课程有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和职业拓展三种类型。专业知识课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在1、2学期开设;岗位能力课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和取证,在3、4学期开设;职业拓展课主要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质量,在5、6学期开设。围绕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取证,确定了6门核心课程。

5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成果

5.1就业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引入“1+X”职业技能证书、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了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提升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5.2技能大赛成绩突出。通过对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明显提升了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應用能力和竞技水平。2019年,学生在计算机技能大赛中,取得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成绩比较突出。

5.3教学科研能力明显提高。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科研能力。近3年,教学团队获厅级教学成果1项、出版教材3本、发表论文12篇、承担课题4项、建成4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

6结语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2018级开始运行,通过监测2年的各种教学数据,发现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就业率、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基于石化行业背景,引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高爱梅.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205.

[2]张长海.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23):233-234.

[3]任泰明.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07):169-170.

[4]孙二华,何志红.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大数据学院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19):56-57.

[5]林丽丹,李娜.基于校企地三方合作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8):123-124,132.

作者简介:张太芳(1967),女,甘肃靖远人,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软件测试、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岗位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