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探索

2020-12-08 02:14许动枝
数码设计 2020年15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产教实训

许动枝

摘要: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责任。近年来,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致力于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在立足现阶段高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产教融合建设之路。

关键词:

产教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探索;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2;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129(2020)15-0018-02

中共中央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中曾明确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据此,这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在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与教育上,当前的计算机教学严重忽略了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教育教学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面对这一情况,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校企合作,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成为了现阶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新出路。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专业学习与实际需求脱节:立足就业需求与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计算机科学与专业的教学与社会、企业的对接不到位;课程应用性不强: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未能与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结合,尚未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教师缺乏对企业需求的研究,照本宣科。“双师型”教师人才缺乏。

2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具体实施方案

2.1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基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为社会进步与企业发展的现代化职业人才,因此,该专业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师要坚持人才培养目标,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以整体的行业发展态势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准,构建知识与技能并存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其就业。

创新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还必须立足实际,紧跟当地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与社会经济的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鼓励建设以提高职业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流程,让专业学习与产业发展、课程体系需求与职业需求一脉相承,真正让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地。由“技术驱动”逐步向“创新驱动”与“就业驱动”过渡,前者强调计算机专业本身,而后者更强调整体的计算机专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增加学生实践应用环节的比重,真正让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实训教学切实得到相应的保障机制。

2.2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伴随互联网兴起的企业与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的调整,各地方的高职院校已在职业型与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加大了力度。当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都应有所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对此,各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间的而合作,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完善相关的教学设备,为学生的专业实训提供更好的平台和设备,并在二者的合作中,建立一套专业学习与企业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培養方式,实现知识的更新与系统化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到企业实训的机会。

加强校企合作,其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在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同时更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提升教学的质量,真正让学生有所学习、有所收获、有所得,为此,若想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更好地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深化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显得尤为关键。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学校要致力于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首先,学校要派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骨干教师与企业的专业团队组成师资培养团队;其次,还可以选派一些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参观与学习,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活动,致力于给学生更专业、更完善的教学体验;最后,必要时,学校也要积极鼓励教师与学生参加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的计算机类比赛,在“以赛促教”与“以赛促学”中,鼓励教师与学生学习在比赛中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实现教师的教学与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的目的。只有切实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上下功夫,致力于培养一批拥有先进思想与专业技能较强的教师团队,真正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趋于一致,在理论与实践中引导学生掌握理论、学会用知识完成任务,在实践与创新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这才是最终的人才培养诉求。除此之外,在“走出去”这一培养目标下,鼓励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参加调研、培训与学术交流会,提升他们的眼界,使其始终站在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的前沿,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能力。

2.3产教融合模式探究。

(1)通力合作,共建智慧实验室。随着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学校应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通力合作,建设智慧实验室,旨在共同就企业中面临的产品研发、技术问题等在合作之余,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并运用所学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知,还能让学生对就业与工作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规划自己后续的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促进其更好地实现就业。

(2)产教融合,加强校内实训。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强校内实训十分关键。基于此,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训练与水平。学校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将企业中的实训项目引入到课堂中,教师采取项目式教学法。以任务的制定与分配为前提,学生在任务项目的完成中,不仅了解了计算机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深化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3)加强实训基地建設,提供实训环境。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专业所学与技能训练的要求。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中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到校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和实习,真正将企业的运作环境带入到课堂训练中,为学生们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让学生亲自体验企业对项目运作的流程,同时让学生接受员工应有的素质与规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其职业素养。

2.4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求学生应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与专业相关的标准考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正如上文所说,学校与专业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组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比赛,切实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潜力与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同时,在竞赛中,各种行业顶尖的思想与理念,也在不断刷新着学生们的认知,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

2.5校企合作项目开发。学校为地方经济的建设培养人才,在与企业的联系中,加大对项目资金的申请,真正将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另外,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保障其在今后的专业教学、科研项目与相关项目计划的建设中提供经验与开发能力,学校要不定期派教师到企业中进行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教师在企业项目的运作中担任技术人员,提供理论指导,不仅能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同时为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提供针对性指导。

综上所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应秉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促使其高效实现就业目标,彰显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育人价值,以期为社会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立萍.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型发展之"产教融合"的探索[J].数码世界,2018(8).

[2]韩春霞.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探索[J].知识经济,2018,(019):175-176.

[3]桑志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转型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1):157-158+173.

[4]许强,檀明.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8,14(17):184-186.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产教实训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美国《CSTA计算机科学教师标准》评介
试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新英镑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