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中的有效应用防治措施探究

2020-12-08 02:20图雅
种子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生物技术有效应用防治措施

图雅

摘    要:众所周知,园林中的植物在日常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倘若放任不管、任其发展,一旦情况加剧,将非常容易引起植物的枯萎与死亡。尽管近年来政府以及相关机构部门通过化学防治技术对园林中的植物病虫害展开及时的防治工作,但是大多数化学药品都具有一定毒害性,很容易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在灭杀病虫的同时,导致益虫受到波及和破坏,与维持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理念相违背。因此,为了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防治技术应运而生,针对该技术的有效应用展开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生物技术;植物病虫害;有效应用;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0-0030-02       中图分类号: S432       文献标志码: B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优化,与以往相比,我国农业领域行业对农业科技的研究也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农业植物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相关社会组织机构在充分结合植物生长特性的基础上,针对生物防治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期望通过合理运用生物防治技术,有效降低因防治过程对植物所造成的破坏,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植物的整体存活率。

1   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通常在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大多数采用的是“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基础性原则,其目的在于将防治成本降至最低、预防效果调到最高。因此,出现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例如常见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林业技术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是常见的化学药剂防治,通过对植物喷洒化学农药的方式,能够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因此对植物所造成的影响与污染最大。

与之相比,生物防治技术却恰恰相反。从生物防治技术本身角度出发,其防治技术的诞生与使用本身具有十分鲜明的先天优势。例如,生物防治技术采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链关系”,通过对病虫害天敌的引进,降低植物病虫害的整体发展规模,从而达到维护植物健康生长的目的[1]。因此,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具有“安全性”,对人畜并没毒害,同时副作用小、残留量低,深受社会群体的赞许。

尤其是近年来,生物防治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运用越发频繁,与当下所提倡的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政策需求相符。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经过长期研究与试验发现,若想做好植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工作,必须摈弃以往传统的惯用化学防治技术思想,在充分结合环保、低碳政策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生物体系中的生物链及相互克制特点,借助植物病虫害的天敌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整体规模,从而对维护自然环境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2   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现状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状态的不断发展与提升,社会群体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相关社会机构与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的整体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防治植物病虫害方面,所投入的精力与关注力呈直线上升状态。

一直以来,植物病虫害都是影响植物健康生长的首要因素之一,而相关社会环境保护部门仅仅是习惯性采用化学防治药剂来解决病虫害问题,对化学药剂所产生的后续影响并不重视[2]。从化学药剂本身角度出发,根据相关数据信息显示,在无法取得植物详细生长特性的基础上,盲目使用化学防治措施,虽然能起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但是会给植物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同时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药剂时,如何面对植物残留的化学农药已然成为社会群体所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

除此之外,就目前我国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与解决过程而言不难发现,近年来,在面对植物病虫害问题上,对化学药剂的采用频率已经明显降低,反而具有无公害、效率高、影响小特点的生物防治技术逐渐被世人所熟知、所运用。与其他病虫害防治技术相比,以生物科技技术为基础所展开的一系列生物防治措施,以及对生态环境以及植物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化学防治技术来得更低且更有效[3]。现如今,在经过了一定实践与运用之后,生物防治技术在植物病虫害中得到了全面推廣与实施,已然成为了目前解决病虫害问题的首要选择方案。

3   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3.1   全面加强植物病虫害的相关保护与利用工作

对于生物防治技术而言,在众多技术选择过程中,合理保护植物病虫害的天敌以及防止植物遭受二次污染,是选择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原因,且与化学防治措施相比,生物技术更为简便。其主要的具体实施方案是通过利用植物病虫害的天敌,同时结合“植物生物链”“以虫克虫”的原则,完成一系列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达到有效保护植物健康生长的目标。

首先,相关工作人员要针对植物现存的害虫种类、习性以及生长环境等细节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与研讨,并关注其食物链特点,从中找寻适配的病虫害天敌。同时,出于保护与维持生态平衡原则,在做好已有害虫天敌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天敌的相关培育工作。通过人工培育、人工繁殖的方式,进一步降低生物技术所造成的成本损耗,同时还能有效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4]。最后,在引进天敌期间,理应针对需求总数进行缜密计算与分析,避免因过度引进造成天敌泛滥,反而影响了植物的生态平衡发展。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园林植物养护与培育期间,倘若需要使用相关养护药剂,就必须选用对植物病虫害没有影响、没有残留污染以及具有一定环保型性质的药剂,最大程度避免药剂对天敌造成为害与影响,从而将天敌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3.2   合理利用菌类防治,有效提高植物病虫害整体防治效果

所谓的菌类防治技术,是指利用菌类生物进行植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工作。通常情况下,通过引进能够使病虫害自然死亡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可有效降低病虫害整体数量与规模。因此,在进行引进工作之前,需要针对引起病虫害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后遗症进行深入分析与了解,从中找到克制病虫害生长的有关病原微生物,并加以引进与利用。

据了解,能够被合理用来防治植物病虫害问题的菌类生物主要包含青虫菌、杀螟松杆菌、松毛虫杆菌等常见菌种。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以上常见菌种在植物病虫害中的有效防治作用,则必须通过采用科学方式进行相关防治工作,例如土壤处理法、喷雾法以及诱杀法等方式。与此同时,在进行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依照植物病虫害的具体发生原因、病虫害类型以及生长习性,采取具有针对性菌类微生物的选择与调配,严格遵循“因病配药”原则,将菌类防治效果充分发挥[5]。

3.3   合理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技术,有效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与化学药剂相比,生物农药往往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环保性特点,在使用期间对植物所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化学药剂来得猛烈,更不会对植物生态环节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从生物农药自身角度出发,其药剂的主体成分主要是从菌类生物、抑制性植物、中草药以及有关动物的身上提取而成,因此用生物农药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工作,所能體现的优越性与自然性更为显著。

3.3.1   生物农药具有环保性

由于生物农药的成分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因此具有化学药剂所不具备的环保性特点,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病虫害天敌而言亦是一种有效保护手段。

3.3.2   生物农药更安全

生物农药与化学药剂原理一致,都具有相同的杀虫灭菌效果,但是与化学药剂相比,生物农药更具安全性,不会轻易对植物、人体造成为害,同时所遗留下的残留物也没有强烈的“附着性”,因此清洗起来比较方便,不会耽误过多的时间。

3.3.3   生物农药更具杀伤力

与其他防治措施相比,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具有更为强烈的杀伤特异性,能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在不妨碍其他益虫生存的情形下起着有效杀虫作用,同时还能维护生态平衡的健康发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以往传统的植物病虫害具体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传统的化学防治技术,虽然在短时间内能起到良好的病虫规模控制效果,但其固有的“毒害性”将很容易对植物生长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其残留物更容易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二次危害。与此同时,过度使用化学药剂同样会导致病虫害天敌的大量死亡,引发生态平衡关系崩坏。因此,为了有效规避以上问题现象的出现,生物防治技术便应运而生,通过对生物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合理避免化学药剂所带来的诸多弊端,更能时刻保护植物生态平衡与天敌的自然生长,从而使植物得以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 1 ] 谢文.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2019(6):41-42.

[ 2 ] 刘坤.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1):178.

[ 3 ] 何国昌.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2017(16):53.

[ 4 ] 程英芬.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7(11):39.

[ 5 ] 贺炜.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10):46.

猜你喜欢
生物技术有效应用防治措施
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