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目光和一把凿子

2020-12-08 02:10余秋雨
润·文摘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书柜王朝司马迁

余秋雨

秦王朝為中国文化打下了一个长久的底盘,汉王朝为中国文化树立了一个长久的框架,除此之外,还有一副长久的目光。现在,我们就要对视那副长久的目光了,那就是司马迁的目光。

司马迁的著作《史记》成了以后全部“二十四”史的“母本”,他的目光也成了几千年间所有历史学家目光的“母本”,代代延续。正是这代代延续的目光,使全部历史获得了比较近似的精神价值归向,进入了上下相通的文化传承系统。这便使复杂的历史更“中国”,也更“文化”了。

中国出版过一套考究的二十四史,装在一排檀香木的书柜里。

书柜上有很多小门,门上用隶书雕刻着每一个朝代的名称。于是,一场场烽火狼烟,一次次改朝换代,全部封进了文化的檀香木里,不再堂皇,只有安顿。但是突然,像被秋天的凉水浇了一般,我们看到一排排书柜的最后,站着一个脸色苍白、身体衰弱的男人。

汉王朝拥有司马迁,又残害了司马迁。结果,在浩荡历史面前,汉王朝既因他而骄傲,又因他而羞愧。这个人给了中国人一副长久的目光,而我们的目光却不敢在他身上停留太久。他的忍受,让我们难以忍受。

司马迁有篇自述《报任安书》,是他在《史记》之外的一篇自述。请想想看,一位即将完成历史上最伟大史学工程的旷世学者,竟然因一番温和的言论承受了人类最屈辱的刑罚。他没有自尽,只因为无法放弃那个最伟大的工程。他要把这种内心隐情讲给一个人听,而这个人又即将被处以死刑。因此,这是一封从一个地狱之门寄向另一个地狱之门的奇特书信。今后几千年中国人最重要的历史课本,就在这两个地狱间产生。这里边蕴藏着多么巨大的人格力量,简直难以估量。

说了司马迁,还是要回到他的时代,那个让汉民族和汉文化都认祖归宗、扬眉吐气的时代。

汉武帝为了借助外力一起对付匈奴,他希望中国与域外沟通。这是一个军事、政治课题,但说到底,还是文化课题。他派出的使者张骞,担负的任务很多,但历史承认,最终还是文化使者。

在史书上,他派张骞“通西域”这件事,被称为“凿通西域”。这个“凿”字非常形象,好像是用一把凿子,一点点地去开凿原先阻挡在路上的一座座石山。工程很艰难,速度并不快,但决心很大,目标明确。

请注意,是“凿通”,而不是“打通”。用的是凿子,而不是大刀长矛。

这种和平主义的思路,带来了和平主义的结果。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他一凿子、一凿子凿通的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的第一通道。按照世界历史的传统观念,人类文明的第一通道应该是地中海。但是,丝绸之路与地中海通道的最大区别,是以和平为主调,还是以战争为主调,因为我们说的是“文明第一通道”。

汉武帝有能力远征他国而不远征,这使他与世界上其他帝国的君主划出了明显的界限。

(张秋伟摘自《中国文化课》)

猜你喜欢
书柜王朝司马迁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Summer Is Coming
世界上收入最高的五名足球运动员
整理书柜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书柜,请开门
司马迁拒受玉璧
整理书柜
投鞭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