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弟
“童话故事”是孩子世界的一部分,我们把“童话故事”融人数学课堂中,利用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但喜欢上数学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掌握教学难点,从而发展核心素养。
一、童话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导入新课有许多方式,不同的方式效果不一样。如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课,虽然省时但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而复习导入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知,引入新知,但往往低年段的学生兴趣不浓,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童话故事”导入新课,则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童话故事”的导人为整节课的教学成功奠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一年级上册《8的认识》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上,教师采取直接方法导入新课,先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某些图形,从而引导出数字8。由于这样的教学过程与前面学习1-7的教学过程差别不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笔者结合“白雪公主和小矮人”有关数字的特点,尝试利用童话故事进行导入,实践中发现主动性明显增强,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師:今天老师邀请“白雪公主和小矮人”采我们班做客,大家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由学生扮演的小矮人陆续上台,其他学生边拍掌边数数:一个、二个、三个……七个。师适时追问:七个小矮人到齐了,你还想邀请谁来呢?(有请白雪公主隆重登场),师再次追问:现在一共有几人?(一共有8个人,7个小矮人再添上一个白雪公主,就是8个人)让学生理解7添上1就是8的动态过程。通过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引入8的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在动态的形成过程中理解了7和8的关系。在课的后端,笔者再次利用故事中的数字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一共有几个人?从左往右数白雪公主排第几?”通过追问,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区分“8”和“第8”的不同含义。
课堂上导入“童话故事”能够快速把学生们带到独特的教学情境中,简单易懂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探究。因此,“童话故事”为新课的教学作了有效的铺垫。
二、借用童话故事,拓展数学知识面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分享一些数学故事,通过让学生聆听名人的事迹深深感受到名人的钻研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拓展数学知识面,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笔者在教学加法的巧算时,抛给学生一个经典的题目:“1+2+3+4+5+6+7…+96+97+98+99+100=?”。学生马上一片哗然,大叫“太难啦”,老师不急于讲解,学生尝试独立解决,但感到无从下手,这时老师给学生讲起了数学家高斯的故事。高斯上小学二年级的某一天,他的数学老师也给全班同学同样的题目,高斯算出的答案是5050,老师看到跟自己算的答案一模一样,吓了一大跳,就追问高斯:“你是如何这么快算出答案?”高斯胸有成竹地回答: “我先观察这个算式,发现这一组数是有规律的,1和100的和是101、2和99的和也是101、3和98的和也是101、4和97的和也是101……50和51的和还是101,这里一共有50个101,而50个101相加的和就是5050。”顿时,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学生通过这个童话故事不仅掌握了这个计算方法和了解到数学家高斯的一些故事,更重要的是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名人的钻研精神和高尚品质。
三、演绎童话故事,突破教学难点
“童话故事”有一股吸引力使低年段的孩子感到非常喜爱,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仅可以让学生聆听“童话故事”,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演绎童话故事,通过模仿故事中的主人公,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并经历知识建构和形成的过程,从而产生深刻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等量代换》一课时,笔者尝试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以物换物”教学情境,一些学生扮演养殖了许多动物村民,另一些学生扮演种植了各种食物的村民,村民之间要进行各种动物与食物的交换,通过扮演故事中的各种角色体会等量代换。先通过教师作示范,初步感知交换的方法,然后就由学生分组进行自主交换活动,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抢着要尝试,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交换的本质。在活动中,笔者把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也融入了整个故事情境中,通过让学生演绎童话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把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锻炼了综合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创编童话故事,发展数学思维
在课堂上,我们除了可以引入经典的“童话故事”,演绎童话故事,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自行编辑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情境,通过从有趣的数学童话故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育,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有效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在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有余数除法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编辑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猪八戒去孙悟空家作客,大圣不在家,于是小猴子们热情地把刚刚摘的100个桃子与猪八戒一起分享!怎样分呢?大家都争论起来,猪八戒认真地数了数,一共30只猴子,于是列竖式算了起来:100÷30=3……1,猪八戒想了想开心地说: “现在一共有100个桃子,分给30只猴子,这样每只猴子可以分到3个,剩下的1个就我吃吧!”小猴子一听非常高兴,每只猴子拿了3个桃子就开心地走开了,猪八戒把剩下的桃子带回家。等孙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把今天猪八戒分桃子的过程告诉了孙悟空,悟空一看竖式就大叫起来, “好一个猪八戒,竟敢骗我的小猴子,我一定不会放过你!”同学们,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会生气了吗?猪八戒究竟是吃了几个桃子?顿时全班热烈地争论起来。在不断的思辨中,学生终于明白了“30只猴子,每只分3个桃子,一共分了90个,那猪八戒应该吃了10个”。利用童话故事中人物性格的特点,笔者创编了故事情节,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大胆地争论与思辨,从而找到答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就是童话故事对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良好推进的又一重要体现。
课堂教学就像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在创编“童话故事”时,教师耍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用书,紧扣主题内容精心设计童话故事,通过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和精炼的数学语言,设计出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将童话之“趣”与数学之“理”完美融合一起。在课堂实施时,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适时提问点拨,把学生从故事中引领到数学知识中去,从数学童话故事中学会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