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
BIM 技术是一种用于工程招投标、设计及施工阶段的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信息模拟技术,合理地运用在工程建设中,不仅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率,使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朝着精细化方向上发展,还可以提升工程建设决策的精准性,节约工程建设成本。故而,BIM 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群众所高度关注和认可,对BIM 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开来。
可视化,顾名思义是一种可通过肉眼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观察的功能特性。运用在工程建设中主要是为了实现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步骤、工程建设运营步骤等方面,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让相关工程建设人员直观可见,以便能够更好地分析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后做出最优的决定[1]。
一般而言,工程建设全过程往往会涉及到各个专业内容、部门单位及管理方式等,要想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统筹管理常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是以工程建设的协调性始终较差。然而,BIM 技术的协调性特点,可以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现实时性的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整体性与统一性。
BIM 技术的模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三维”建模上,能够对工程建设全国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实施立体化的模拟,进而构建出有效的数字化模型,以实现对工程设计方案、工程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对比和筛选,从而对整体的工程建设信息数据进行更好的优化处理。
工程建设的招投标阶段,旨在寻求一种实现企业利润收入最大化的投资方案,往往会牵扯到大量复杂的数据和信息,整理、分析和总结起来具有较高的难度,浪费诸多人力、物力,还极易出现遗漏。而BIM 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最重要的成本、工期等关键内容以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整合与分析,并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变得井然有序,且数据建模的准确性也能够一定程度的提升中标的可能性,更好地实现了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效用价值[2]。
一方面,BIM 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庞大的数据库,避免因各个工程在设计参数上的不足而导致的对工程成本的增加。在针对各个工程的设计参考指数分别建立数据库的同时,当后续碰到类似结构的工程时,只需针对参数不同的地方进行调整,就能规划处新的设计图,大幅度的节省了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在BIM 技术下,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各个专业部门,如结构专业、建筑专业等,可以通过BIM 技术实现设计协同合作,以便各部分专业人士能够针对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施工,避免不必要的返修情况的出现。
1.工程质量管理
传统的工程质量管理中,受“人”的主观限制极大,致使在工程建设材料、监管等方面处理不到位,导致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都较低。而BIM 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模拟化,让工程建设的管理者能够以“最直观”的方式了解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规范技术要求、监管制度要求,使其最大化地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最优化结果。
2.工程进度管理
传统的工程建设中,常运用“网络横道图编制”作为工程的建模方式,但事实上这种方式却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一旦工程建设途中出现状况,就无疑会耽搁工程进度。而BIM 技术的运用使工程建设可视化,通过三维模型、4D 模拟图形等技术与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工程建设的灵活性,进而能够更好地对工程的进行进行管理与控制[3]。
3.施工安全管理
BIM 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中的运用,让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对工程的“三维立体模型”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进而能够及时地纠正这类安全问题,或是提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以此来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实现对工程建设中不良影响的有效控制。
4.工程成本管理
BIM 技术能够实现对工程建设相关的各类成本动态的全面实时管理,如: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管理成本等。工程建设的企事业单位通过对人员、设施、材料等详尽的成本数据的规划、核算与控制等细致化的操作,达到有效控制和管理工程建设成本的目的,提高成本结算的效益。
结束语: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亦是在新形势下对工程建设管理提出的新的高要求。BIM 技术在工程建设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不仅能够从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各方面提供详尽的数据分析,以此优化工程建设相关的信息资料,保证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还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工程建设中返工、安全事故等状况的发生,推动了工程建设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