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勇
(湖南雷曼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供暖发展迅速,尤其是城市集中供热需求量逐渐增多。集中供热对于减少污染有着重要意义。由于集中供热采用大型锅炉并通过高烟筒净化装置,降低粉尘排放量,从而达到供热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此外,集中供热还具有维护简单、运营成本低、供热效果好等诸多优势。因此,未来集中供热将成为城市供热的首选。
从2011 年到2025 之间的国内主要城市的集中供热变化及预测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呈现出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其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在集中供热总面积还是在面积的递增速度上都要远远落后于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当然这与其城市面积较小、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等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是在这个总体城市集中供热面积逐步提高的大趋势下,能源的消耗量也必然有所上升[1]。一般说来,大型的汽轮机组的发热效率仅仅只有40%左右,但是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效率却是可以维持在85%左右。同时之前分散化发热的小型锅炉的热效率仅仅维持在50 到60%之间,而在集中供热的情形下使用的大型供热锅炉其热效率可以达到80%到90%之间。集中供热的推广实行对于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以及燃料总数量的降低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之前使用的分散性供热方式在供热设施、燃料运输、产后物质运输处理等方面的投入十分巨大。推行集中供热之后,在供热设施的投入上就会有着很大的下降,同时在诸如人工成本、燃料运输、煤灰运输等方面的投入也会大大降低,对于整体的成本投入而言有着十分显著的降低作用[2]。
在早期的城市化建设中,我国过于关注城市的地上建设而忽略了地下的管道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一个成熟的长远发展规划。这就导致出现一种哪里有供暖需求,就在其附近建设锅炉房的形式诞生。这种方式在城市规模不大的时候确实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出现小锅炉和烟囱遍布的情况,在供热的效率上也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并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政策。之前的这种供热方式不符合这个政策,必须要推倒重来,因为用户的分散性相对较强,在集中供热上有着一定的难度,全新的供热规划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以及建设周期[3]。
主要有如下的几个方面:(1)输配形式落后且大量存在。主要就是指面积超大的地热供暖共用一个直供系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热网中并存直供、间供及其它供热方式且布置较为混乱。(2)结构形式单一化问题较为严重。当前的热网结构主要以枝状网形式为主,这种形式自身在输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损耗。(3)管网的布局十分不合理。经常性出现大管径对应小区域,小管径对应大区域、管网末端的热负荷远远大于前端等现象。
城市系统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就是供热系统,在规划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过程中需要从能源结构、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后续维护等多个方面出发,将热源的格局以及管道框架做到合理的规划,具体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考虑:(1)热源结构以热电联产为主。热电联产的效率十分高,在如今这个煤炭能源结构为主的时代下,在城市集中供热中实现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就需要将热电联产作为全新的能源结构。(2)集中供热管道网络的合理规划。针对目前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问题,需要在全面整合相关资源的前提下针对管网老化、破损严重的地区进行相应的管网改造工作。将之前的单热源且传输形式单一的传输网络进行多元化规划,确保集中供热系统的合理布置。
对于集中供热系统的建设而言,人才和专业技术是其中的两个关键因素。为此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考虑其水平的提升:(1)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经验。当前这个全球化社会,为我国吸收其他国家的集中供热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等方式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2)引进专业化的人才。通过优化工作环境、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吸引专业化人才进入到城市集中供暖设施的规划及建设中。(3)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供热企业需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全新供热知识的以及专业技术的学习,并通过落实考核制度确保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供热的实际负荷是由热用户本身的能耗数量所决定的,为此只要用户降低了能源消耗则整体的能耗数量就会有显著的下降,目前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热量计量收费,并且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来,这种方式的使用可以将能源消耗降低20%到30%。利用超声波或者是机械形式的热量表进行热量计量,也是解决当前供热企业收费难的主要途径。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供热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在能源使用率的提高、缓解环境污染问题、降低供热成本上有着显著的作用。但是目前依然存在着诸如规划滞后、热网问题复杂、专业人才和技术缺失等问题,通过全面合理的规划、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热量计量收费等措施可以更好的促进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