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聪会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焦作保护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当前是一个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我国自然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工作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发展趋势要求,合理构建出先进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够为当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综合管理提供重要基础保障,推动我国和谐健康社会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
基于数字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传统纸质化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自然保护区生动多样性的科学高效管理工作要求,难以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优化整合管理,这样无疑会影响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也会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各地区自然保护区建设运营工作更应该构建出生物多样性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海量数据信息的安全存储,并随时进行检索提取,方便数据的快速传递共享利用,充分发挥出有价值数据信息的作用,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稳定运行能够帮助当地管理部门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综合管理水平,为保护区提供基础数据与资源预警,从而为管理领导作出最佳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除此之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运用还能够实现对大量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目标,降低人工操作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发挥出各项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吸引到更多社会企业单位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研究调查活动,共同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建设工作出谋划策。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体现为以下几点内容:(1)便于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要能够进行科学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将所有生物资源信息安全储存在数据库中,方便工作人员的随时检索查询、统计分析,全面掌握了解到当地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变化趋势;(2)满足自然保护区服务现实需求。实现数字信息化管理,能够打破传统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方式,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水平;(3)管理系统操作简单易用,不同功能模块既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联系,方便管理人员日后的数据信息管理维护,随时进行安全备份。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B/S 模式的网络开放平台,设计人员在实践设计该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科学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规范性原则。设计人员要明确知道系统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用对象是自然保护区,那就应该保障在设计源头的合理规范性,要优化设置该软件系统的设计流程,逐步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研发、后台调式,充分保障信息管理系统日后运行使用的安全稳定性与规范性;(2)实用性原则。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设计最为主要目的就是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管理,为工作人员提供丰富完善的服务功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系统的实用性与适用性,不仅要满足工作人员的信息数据录入、查询以及统计分析等简单操作要求,还必须满足公众的基本信息查阅需求,为所有系统操作用户提供对应的服务功能。
设计人员要将该系统具体分为5 个功能模块,分别是数据库管理、信息查询检索、论坛管理、系统维护以及专题应用。比如,在数据库管理功能设计上,设计人员要将多样化的生物资源严格按照界、门、纲、目、科、属展开科学分类整理,接着进行编码成功输入到不同数据库表内,实现数据类型转换与数据的分类储存、传递共享等功能。
系统实现主要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系统主页面的实现,一方面是系统登录页面的实现。系统主页面实现的内容涵盖了主页链接、数据库简介、专家信息、学术交流、数据检索、兽类资源、植物资源、两栖爬行类、鸟类、昆虫和智能检索。对于不同栏目,设计人员要确保每个用户登录上来访问任何一个栏目内容都可以,都可以进行相关信息的浏览查询,并随时跳回到系统主页,继续下个栏目的操作浏览;系统登录实现要设置登录页面,并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账号密码,只要工作人员或者用户登录网址,输入相对应的账号密码就可以进行跳转到系统界面或者后台操作界面。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其能够实现自然保护区各种物种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随时记录保存大量数据信息并进行检索查询,方便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展开实时动态监控,为管理领导作出最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