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肺复苏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20-12-08 12:42阿尔祖古丽热杰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1期
关键词:心肺呼吸机常规

阿尔祖古丽·热杰普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和田 848000)

0 引言

心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重症,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患者常见的急救方法,对挽救患者生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心脏骤停患者不仅病情危急,同时其病情种类样,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其心肺复苏后容易发生较多并发症,进而对其预后产生一定影响。既往有学者[1]指出,在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选择我院60例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护理,以进一步探析急诊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详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纳入的60例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常规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8-74岁,平均(49.85±8.77)岁。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8-76岁,平均(49.83±8.78)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进入ICU时距离心脏骤停时间小于12h;③无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慢性疾病终末期患者;②存在大出血情况的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伴有癫痫患者。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安排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体征监测、吸氧护理以及维持静脉通路畅通等。观察组患者安排急诊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呼吸系统护理:对于要插管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其病情情况以及实际身高情况来确定插管深度;为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理其口鼻分泌物;对于处于急躁状态下的患者,为确保气管插管位置及固定良好,可以绑住其双手,同时注意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解释工作。②循环系统护理:由于经过心肺复苏患者可能还会发生心脏再次骤停或是心律失常的风险,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一旦发现心律失常需要及时予以胸外心脏按压,如有必要可以借助除颤器,同时尽早为患者创建静脉通路,在三腔中置入脱水剂、胶体液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期间注意观察中心静脉导管有无发生堵塞。③中枢神经系统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以及瞳孔变化等,可以对患者头部进行冷敷护理,若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正常,可以将其头部适当抬高25°左右,以防止颅内压过高。④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努力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同时积极为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生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等,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使其能够重新树立战神病魔的信心,同时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呼吸以及咳嗽咳痰等。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并且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呼吸机维持时间差异以及住ICU时间的差异。②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对患者护理后的意识恢复情况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意识恢复越良好。③观察并且记录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者心脏复苏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代表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呼吸机维持时间、住ICU时间以及GCS评分比较。呼吸机维持时间以及住ICU时间方面,常规组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GCS评分方面,常规组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呼吸机维持时间、住ICU时间以及GC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呼吸机维持时间、住ICU时间以及GCS评分比较(±s)

分组 例数 呼吸机维持时间(d)住ICU时间(d) GCS评分常规组 30 14.79±3.38 7.71±1.28 6.45±1.41观察组 30 10.98±2.44 4.93±0.67 9.86±2.27 t - 5.006 10.539 6.989 P -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低于常规组,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受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影响,近几年心脏骤停发生率不断提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2-4]。由于心脏骤停具有极高的死亡率,而脑细胞对缺氧、缺血最为敏感,在发生心脏骤停后,通常4分钟即可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十分钟便可造成脑死亡,除此之外,由于脑组织血氧缺失,还可能会导致患者进一步发生各种并发症,例如反应迟钝以及语言障碍等。因此在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及时改善其机体循环,防止其心脑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具有重要意义[5-7]。

在心脏骤停的抢救中,心肺复苏是其重要的有效抢救技术之一,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但是由于其各种操作会导致患者局部损伤,因此为提高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8-10]。急诊护理干预是在急诊科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相较于常规护理,急诊护理对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具备更高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基础,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科学的护理服务[11-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呼吸机维持时间以及住ICU时间方面,其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而在GCS评分方面,则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除此之外,在并发症方面,常规组和观察组发生率分别为33.33%和10.00%(P<0.05),说明对于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干预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其康复,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安排对其进行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心肺呼吸机常规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常规之外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