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鲁飞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所以在多个地区都有大量山体存在,近年来我国虽然增加了山区资源开发与治理的力度,但是出现山体塌陷和裂缝等情况依然比较常见,若想对山体的稳定性进行合理提升,那么就要注意使用的资源开采方法,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保护。自然灾害不光会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而且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实现自然和资源和谐共处已经变成热点话题。
造成山体破坏的主要由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山体破坏类型有熔岩松动、植被死亡、山体裂缝以及山体缺失应有的稳定性,由于以上因素影响提升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对于山区群众生活和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因为山体破碎造成的自然灾害每年都有上万起,自然灾害的预防和造成的损失金额已经超过了几十亿,灾害次数较多的情况下损失金额甚至超过了百亿[1]。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发生了两万起地质灾害,其中山体崩塌大概为6000起、滑坡大概在9000起左右,直接造成死亡人数为642人,而且还有153人因为地质灾害失踪,受伤人数超过了1500人,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14.47亿人民币;2016年发生了8424起地质灾害,直接造成死亡人数为204人,而且受伤人数超过540人,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3.5亿人民币[2]。
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和研究得出,造成山体破坏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山体破坏的程度也会逐渐叠加,对山体严重破坏有着直接影响的因素有。
(1)由于地震原因造成的山体破坏。在现实的角度来讲,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山体会受到剧烈的打击,因此出现山体大面积破坏。强震也会直接造成山体滑坡、塌陷以及崩塌等情况发生,对于山体熔岩结构造成了直接影响。若是山体裸露部分长时间积存大量的自然水,那么也会降低山体结构的韧性,从而引发山体崩塌和泥石流等情况发生。例如,在2014年四川省发生了险情2300处,其中出现滑坡事件的概率最高。在甘肃省存在的灾害隐患点为12654处,崩塌出现点为2000处左右,出现的地面塌陷也有120处[2]。
(2)人类活动造成的山体破损。由于人类使用的开发技术和活动布置存在问题,所以在地下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问题,从而也会导致山体破裂和地面下沉等情况发生,对于山体结构和地形都会造成影响。比如在我国东北地区就存在资源过度开采等情况,从而也形成了地质开裂等情况,对于群众生活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出现群众迁移等情况也比较常见。在山西地区采煤区域为3万平方公里,占所有土地的四分之一左右,由于过度开采所以造成了山体损坏。我国目前在解决矿区问题方面耗费了大量财力以及物力,但是在很多地区仍然存在山体破损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
(1)边生产边治理。若是相对破损山体进行适当治理,那么可以使用边生产边治理的方法进行。在进行实际山体治理过程中,需要对山体保护、开放政策、修复原则进行重视,全面落实完善的山体治理工作。在进行矿山工程施工时,需要将重点放在地理环境和地面的管理与监督上,严禁出现非法开采等情况发生,若是发现了违法操作和活动,那么就要将重点挑出实施保护。通过治理和生产同时进行的方式,相关的施工单位需要对生产制度和效果实施了解,这样才能得出完善的治理和发展方案。例如,在对排岩部分进行剥离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存放部分。在表土部分,需要及时将对植物进行播种,而且还要建立完善的围栏设备,这样才能保障植物的成活率。
(2)闭坑治理期。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回填部分,凹坑和沉陷都有着具体的限制要求,需要保持在1m的范围内。在填土完成后还需要注意找平,使用设备保持土地的平整程度,对于高出水平的部分也要进行找平。若是在基坑深度超过3m时,那么就不能使用回填的方式,需要将其变成池塘或者水景,将多余的土体需要运往需要填埋的部分。在对边坡进行处理时,植被恢复无法对恢复性和稳定性进行满足,所以一定要对地貌和自然景象进行考虑,对于部分坡度还需进行削弱施工,这样才能确保边坡符合标准值。
(1)植树造林。在进行山体修复工程时,需要对植树造林部分进行充分考虑,这样不光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良好基础,而且还能为开采事业提供便利条件。在进行植物造林工作时,使用的模式一定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并且方案还需要具有物理性以及科学性。在工作进行的准备阶段还需要对现场条件实施考察,将植物造林的优势发挥出来,使用地方植物品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节省运费,从而降低工程耗损。在植物品种选择和搭配方面来讲,需要将多种植物品种进行合理搭配,通过混合搭配的方式确定比例,这样才能确保生态管理稳定进行。
(2)特殊植被恢复技术。若是在特殊的环境下进行施工,需要对植物恢复能力进行考虑,在植物恢复能力较弱的情况下,需要对使用的方式进行逐渐完善,这样才能发挥出恢复技术的全部效果,从而也能完成破损山体修复的最终目标。在地面平整度施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喷播施工,将植物和营养物进行混合使用,这样才能确保偏坡施工的质量。对于偏坡部分还需要实施绿化覆盖,选择当地植物进行种植,保障坡面倾斜度和植物恢复能力。在进行破损山体修复时,需要使用到蔓藤攀爬技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植物种植的实际目标。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植物生长特性,结合植物生物学特点,这样才能发挥出方案的全部效果。这种方案比价适合在坡度较大的区域进行使用,具有的稳定性比较强。
(3)后期管护技术。在山体治理工程完成之后,还需要最好后期的维护工作,通过维护的工作可以为植物生长和恢复提供良好环境。在植物顺利恢复之后还需安排工人对植物进行除草和松土,另外还需要开展植物除蔓和扶苗工作。除此之外,在后期开展维护工作中,一定要重视植物养护工作,对于植物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施肥以及除草,重视防虫工作。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对于山体破损面生态治理而言,后期维护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
综上所示,目前由于地震原因以及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了严重山体破损,若想在山体破损部分做好生态治理工作,那么就要在准备阶段做好工程调查和设计,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同时还要进行多方面的技术培训,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这样才能为山体破损生态治理提供良好环境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