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教育改造》有感

2020-12-08 10:10:01
魅力中国 2020年27期
关键词:种稻法子合一

(山东省莱山区前七夼小学,山东 烟台 264003)

第一次去莱山图书馆借书,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在书架旁来回端详周转,一时间患了选择困难综合症,但在看到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这一名字的一刹那,就当机立断下定决心借这本书了。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先前只是对于他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以及“生活即教育”、“社会及学校”略知一二,在读了《中国教育改造》之后才进一步地了解了他的教育主张,教育理念。

《中国教育改造》最早出版于1928 年,距今已80 多年,但陶行知先生的一些教育理念历久弥新,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让我与之产生了许多心理共鸣。这本书内容涵盖方面很广,从学生自制问题到教育信条,从乡村幼稚园到乡村教育再到职业教育。我最喜欢的还是关于 “教学做合一”,“生活及教育”的理论。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最初陶行知提出用“教学法”代替“教授法”,他提到教授好像是拿知识来赈济人的,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是相同的,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授”的重心是教师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则涵盖了教与学两个过程。这让我想到备课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在备课过程中大多写作“teaching methods”现在想来该加上“learning methods”才能更加全面具体。后来陶行知进一步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这体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同时也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后来陶行知又作了进一步的叙述:“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故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为此陶老还举了例子,“种田这件事是在田里做的,便要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游水是在水里做的事情,必须在水里学,在水里教。”这也体现出亲身实践的重要性,教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去自己动手演练,而非对着课本大谈理论。我由此想到了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其实践性的主要表现。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加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许多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产生畏难情绪,导致整体英语水平不高。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运用英语口语进行实践学习的机会。由于小学英语课时少,时隔长,这对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很不利,在教学中,我会尽可能地创造一些语言环境,别让学生们的口、眼、耳、手闲着。陶老又进一步地解释说,“关于种稻的讲解不是为讲解而讲解,乃是为种稻而讲解;关于种稻的看书,不是为看书而看书,乃是为种稻而看书。……为种稻而讲解,讲解也是做;为种稻而看书,看书也是做。这是种稻的教学做合一。一切生活的教学做都要如此方为一贯。否则教自教,学自学,连做也不是做了。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思考我所教知识的意义何在,实践性在哪,切不可一味的传授枯燥的理论,而对学生的生活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只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习。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习。

猜你喜欢
种稻法子合一
李家平
卷首语
中国教师(2021年8期)2021-08-14 05:21:52
人剑合一
故事大王(2019年11期)2019-12-20 08:48:29
七日
翠苑(2019年4期)2019-11-11 04:27:26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未来青年爱学习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7
晚育晚插栽培技术是节水种稻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55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
可怕的健康警告
探索地理(2013年11期)2014-01-09 06: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