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欢
(商洛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在此背景下,城市中建设了众多风景园林,一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休闲及娱乐。目前在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对TOD 模式的应用正日趋广泛,基于该模式可以使风景园林的选址更加合理、规划更加人性化,从而更加方便人们的出行和使用。本文主要针对TOD 模式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趋势进行了探讨。
TOD 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建筑设计师皮特·卡尔索普(PeterCalthorpe)提出,是为了解决二战后美国城市的无限制蔓延而采取的一种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m(5-10 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和用途”,使居民和雇员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TOD 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同时也是新城市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之一。TOD 设计的主要原则是:(一)组织紧凑的有公交支持的开发;(二)将商业、住宅、办公楼、公园和公共建筑设置在步行可达的公交站点的范围内;(三)建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网络,将居民区各建筑连接起来;(四)混合多种类型、密度和价格的住房;(五)保护生态环境和河岸带,留出高质量的公共空间;(六)使公共空间成为建筑导向和邻里生活的焦点;(七)鼓励沿着现有邻里交通走廊沿线实施填充式开发或者再开发。
在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要想保证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针对城市的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搭配栽种植物种类非常重要。在规划设计时,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全面、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状况,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风景园林的意义和价值。
我国很多城市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对设计的功能性缺乏一定的重视和研究,大多停留在整个设计带来的表面形式上。在规划设计中,有的设计工作者过分地追求风景园林给人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和愉悦,忽略了该规划设计的现实功能和风景园林带来的使用效果。而且有的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中,过于追求设计的平面花样效果,运用大量的线条来提高审美效果。
在当前的TOD 模式下,城市越发注重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独特的美,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也要体现出当地特有的地域特征。风景园林的创建最能够彰显城市的形象,也是城市最显眼的代言。但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都千篇一律,有好的模板,都争先效仿,没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当前的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体现自身的地域特征,要展示独一无二的一面。
在TOD 模式下,强调风景园林中区域绿道的构建要组织紧凑、有公交支持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同时,TOD 模式还提出了“区域增长边界”理念,旨在通过设立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之间的分界线,来形成空间增长的边界线,以防止城市无序扩张。无论是想要控制城市蔓延,还是想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保护绿色空间,通过构建区域绿道来加强城市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这点正与TOD 模式不谋而合。例如,在珠江三角洲的绿道网络建设中就运用了TOD 模式,其通过对现有道路和河流相结合,连接了当地的主要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化了区域生态格局,构筑出了一个绿色开敞空间和一体化的生活休闲格局。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Transportation)。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是指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 交通方式,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慢行系统通过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从而营造出一个舒适、安全清洁、宁静的城市环境。因此,慢行系统是对于“步行友好”这一TOD 核心原则的体现。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很难将轨道交通的服务半径控制在400m 左右。以上海为例,主城边缘区江湾城到地铁站的平均距离为1539m,闵行区到地铁站点的平均距离更是达到了2673m,已经大大超出了步行5 分钟的设计原则。因此潘海啸(2009)提出了以自行车租赁系统与轨道交通和BRT 相结合的方式来弥补现有轨道交通的不足。基于此,慢行系统必定将成为我国TOD 模式的突出特点与重要组成部分。慢行道与都市绿道相结合并进行系统规划建设,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海市编制了《上海市中心城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规划》,通过慢行系统规划,试图为市民创造安全宜人的慢行环境,通过慢行核、慢行岛、慢行廊道的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慢行系统,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特别是对于现有轨道交通的重要补充成分。
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不仅要注意外在的美观,同时还要结合现代高科技力量。要有一定的设计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更要紧密结合当前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风景园林的规划中,应用各种数字化的软件,可以更好地促进风景园林设计规划的进步和发展。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中,融合数学学科、环境保护学科、人类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不断提升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准确度。以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的特点为依据,通过软件创建计算机模型。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规划的周边环境因素,实现整个模型内的研究和规划设计。如利用现代的定位系统定点规划风景园林的总体规划。利用BIM 建立完整、系统的信息数据库,以提高和优化整个设计环节,使城市的风景园林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TOD 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持持续活力的模式,在许多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实践,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带有TOD 特征的城市规划实践。TOD 模式将从三个层次影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宏观层面,实行区域绿道政策,构建绿色网络系统;在中观层面,提高公共绿地的可达性与丰富性,同时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实现自行车与交通节点的无缝衔接;在微观层面,重视人性化街道景观设计的实现,同时协调好建筑与景观的关系。对于人口众多、资源紧张、城市无序蔓延的中国城市,TOD不失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智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