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肽在猪病防治中的使用

2020-12-08 13:45:45赵建强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赵建强

(张家口市蔚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张家口 075700)

目前,临床在食品防腐、药品开发等领域,都已摒弃使用抗生素,而采用抗菌肽替代抗生素进行抗菌、抑制病毒的繁殖和扩大。抗菌肽物质来源较为丰富,能够在动植物中广泛生存,抗菌肽不仅可提高机体抗细菌、病毒的作用,还可有效应用于猪病防治当中,且应用效果十分理想[1]。其次,本文对抗菌肽在猪病防治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现研究报告如下

一、抗菌肽的作用

(一)抗病毒

抗菌肽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能够直接接触病毒粒子,不仅能够模拟细菌侵染过程,还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扩大与繁殖。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对于病毒性感冒、乙肝病毒等疾病,采用抗菌肽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抗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够控制部分病毒的基因发育,降低此类病毒增值速度。此外,在无血清的条件下,抗菌肽的防御素与细胞毒性呈正相关性,随着病毒的毒性抗菌肽防御素会随之增高。因此,抗菌肽的抗病毒作用可分为三类:1.与病毒粒子结合发挥作用。2.抑制病毒的繁殖。3.能够模仿病毒的侵染过程,起到抗病毒作用[2]。

(二)免疫调节

抗菌肽具备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不仅可以消除机体内的病原菌,还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转为免疫分子,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在使用抗菌肽后,能够有效刺激炎症,促进细菌细胞壁释放组织胺,进而有效的扩张血管,促进T 细胞与噬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使白细胞充分发挥趋化因子的作用,通过早炎症位置,进而有效抑制炎症细胞的增长与繁殖。同时抗菌肽还具备促进血管生成,伤口愈合的作用,能够抑制免疫基因的发育[3]。

(三)抗肿瘤

抗菌肽抗肿瘤作用显著,其不仅能够促进肿瘤细胞膜内容物外泄,还能促进线粒体和核染色体DNA 的断裂与合成,进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促进其体积的缩小。

二、抗菌肽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

(一)多病毒混合感染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猪病大多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混合感染,使得猪病的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临床常以细胞因子配合抗细菌疗法对猪病进行综合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猪高热病

在治疗猪高热病时,主要分为两个时间段,在上午的治疗中需要结合猪用转移因子与排疫肽混合注入猪体内中,1 次/d。治疗两天后增加干扰素,1 次/d。治疗三次后增加复方板蓝根注射液,0.2ml/kg,1 次/d,连续治疗5d。下午治疗中采用抗菌肽联合黄芪多糖粉,1 次/d,持续治疗5 天[4]。

2.猪呼吸道综合症

分为上下午两个治疗阶段,上午治疗采用干扰素1 次/d 联合板陈黄注射液,0.2~0.4ml/k,1 次/d,连续治疗4 天。下午治疗采用抗菌肽1 次/d,连续治疗4天联合冰蟾熊胆液剂,0.1ml/kg,1 次/2d,注射2 次。

(二)急性败血症

采用抗菌肽1 次/d,连续治疗4 天,联合清开灵注射液,对于发育年龄较小的病猪而言需要每日注射10ml,对于中型病猪而言每日注射15ml,大型病猪20ml,1次/d,连续治疗4 天。或可联合使用复方穿心莲液剂,0.2ml/kg,1 次/d,连续治疗4 天。针对合并病情严重的病猪,需要增加葡萄糖、VE、VC,0.14~0.20ml/kg,2 次/日,连续治疗4 天[5]。

(三)附红细胞体病

上午治疗采用5%生理盐水稀释的血虫净,5~7mg/kg,1 次/d,注射2 次。联合红弓链康液剂,0.1mg/kg,1 次/d,连续治疗4 天。或可联合使用开灵注射液,1次/d,连续治疗4 天。下午治疗采用抗菌肽1 次/d,连续治疗4 天,需再次基础上增加一次补血针与猪用转移因子、维生素C 和维生素B1 等,促进病猪的快速康复,减少僵猪的发生率。

(四)猪腹泻与乳房炎

1.病毒性腹泻。采用抗菌肽1 次/d,连续治疗3 天,联合杆诺泰溶液,1ml/次,1 次/d,连续治疗3 天。并增加体液、糖分。维生素C、E 的补充。

2.细菌性腹泻。采用抗菌肽1 次/d,连续治疗4 天,联合黄芪多糖液剂,0.2ml/次,1 次/d,连续治疗4 天。并增加体液、糖分。维生素C、E 的补充。

3.乳房炎。采用抗菌肽1 次/d,连续治疗4 天,联合鱼腥草注射液,0.2ml/次,1 次/d,连续治疗4 天。

讨论

综上所述,采用抗菌肽替代抗生素,并应有到猪病防治工作中,不仅能够起对细菌、病毒的预防作用,还能帮助病猪清除病毒与炎症,促进病猪的早日恢复,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