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式创新探讨

2020-12-08 13:45:45刘颖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刘颖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一、引言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该学科也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古代文学的教师上课往往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师占据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遏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得课堂效果不佳,学生对于该学科也是越来越提不起兴趣。有很多教师觉得传统的东西就应该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古代文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时代发展的选择,并不是所有传统的东西我们都要去学习、接受,而要用唯物辩证观去批判继承,教学方法也是一样,要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创新、顺应发展,真正服务于学生,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结晶。

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式创新探讨

(一)在教学中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目标,精选教材资源,并进行科学的配置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为教学资源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实施教学的关键依据,同样也是组织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一种理论保障。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增加古代文学作品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吸收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在量的积累下逐步实现质的升华。教师需要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资源的解读,包括各种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体裁。在古代文学作品的题材中,需要将各个时期的创作主题和时代背景进行充分的连接,以引导学生强化对自身的历史体会;而在体裁上要引导学生明确各个文学作品的特征,包括诗歌、散文以及小说等作品,确定它们的表现形式,并详细划分年代。另外,除了基础的教学资源,还需要针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其他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拓展。在我传统文化体系中,容纳了多种类型的思想精神、习俗文化以及信仰等,但教学中所构建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更多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其他形态的思想体系仅是简单提及,学生真正涉猎的并不多。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认识较为单薄,而且也会造成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缺失。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择范围的拓展,包括思想体系、朝代选择等,使得学生能够多层次、多元化地接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以此激发个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兴趣。而在书面讲解的过程中,还需要配合多种类型的交流活动、讲座等,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可以根植于学生心中。

(二)运用信息技术在传统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创新

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身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而当代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较早,可能在幼儿园时就会用浏览器看电影,所以他们是受互联网影响最大的一代人。学校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互联网的身影,互联网所带来的变革是不可逆的,所以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秉持开明的态度去真确认识互联网,而不是反对或遏制学生去利用互联网资源,应该去引导学生辩证的去认识互联网,正确使用互联网。教育工作者可通过授课、演示等方式交给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中的各类资源;其次教师还应深度挖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去探寻其所具备的现实意义,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有着回味颇深、意蕴深厚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让进行小组阅读学习,分析作品韵味,这期间可以让学生使用手机等设备上网查询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内容,但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体会,要结合身边实际问题进行举例,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比如,我们引用习总书记在“九三”阅兵中所说的诗经名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作为例子,设置多个问题,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第二,习总书记为什么要把这句话放在这么一个特定的场合来说;第三,习总书记借助诗经抒发自己内心情感你觉得恰不恰当等等,逐渐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被引用到当代的古代文学经典具有何种时代意义与价值。再比如说,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由24 个字、12 个词组成,为什么会选择这12个词当铁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这些在我国的古代文学中有没有体现,这些词汇的本源又出自哪里,教师要结合现代生活来发掘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在授课过程中将古与今进行有效融合,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更能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三、结束语

中国古代文学中包含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以及一些名家的作品等等,我国的本来就是一个拥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国家,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文学思想总结到一起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而学生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学习这些知识,优秀作品数量之庞大,种类之多是难以想象的,其中更涉及到历史、宗教、哲学以及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知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该学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与研究,该学科学习是一项长久的过程,绝不可以一蹴而就。其丰厚的内容、浓缩的民族精神、多元的美学形式有着极强的教育价值,所以在具体教学中,需要精选教学资源来调动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并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方式提高传承的水平,同样教师需得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确保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深度,以更好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