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城内学校,河北 保定 072450)
在现有教学理念下,体育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本钱都没有,那又谈何后续的发展呢?所以,体育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个人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与生活习惯,减少患病的风险。所有的教学目标都是在围绕这一宗旨出发,因而,随着旧有的锻炼形式被逐渐抛弃,教师也应该逐渐改变教学方式,在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条件下,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能够使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活动探索,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目前,在我国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体育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来为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输入,许多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依然将体育教学看作是理论为主的授课模式,单纯利用语言来进行各项运动技巧的描述,没有真正的活动时间开展体育运动或者活动实践时间较为短暂,使得小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参与缺乏相应的积极性,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更倾向于让学生借助体育课堂的机会进行玩耍,而不是系统性的教授给学生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与技巧。
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化构建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小学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当前小学体育实际教学当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少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评价体系应用,而小学生也因为缺乏教师客观评价而缺少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丧失了最初设置体育学科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单调枯燥的机械性训练很难维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基于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身体素质,采取生动的教育形式,通过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前提下参与体育活动和训练。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如爬山、韵律体操、太极拳等等,这些练习内容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的发展,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体育教学的提高。而且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能够形象生动的构建运动技巧,使学生在理解掌握动作的同时提升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意识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就拿游戏来说,曾经的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真的只是游戏,打发时间,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锻炼学生智力以及他们动作的协调性,还有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的作用,但是游戏中的益智性、娱乐性、健身性、竞争性、趣味性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在教学不断改革中,为了转变体育教学的老传统、老方法,也为了迎合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游戏的设计已经涵盖了以上所有内容,甚至更多。因此,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游戏,改变游戏浪费时间的错误认识,根据小学生的天性,结合游戏,创新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篮筐进行投篮练习,采用鞋盒、大小适中的货品箱等等,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力,由于有学生自己的设计在其中,可以增强他们投篮练习的热情,有利于体育锻炼;再如,学生可能用废纸和宽胶带做成投篮练习用的篮球等等,这些小小的创造,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能提高学生能玩、会玩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拘一格,进行创造性的锻炼、娱乐,从而增强体育锻炼的娱乐性、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之后,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去分配体育项目,尽力去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在科学锻炼的理论指导下,用正确的动作与活动帮助小学生强化身体素质。通过划分运动小组的形式,使体育课程更为多样,对学生的锻炼效果更为全面。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跳绳、跑步、足球、排球、踢毽子、乒乓球等组别互动,在宽松的氛围下完成体育教学,发挥出小学生好动、好学的性格特色,在积极性的影响下提升体育课堂效率。而这些教学活动也能定向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其了解自身在身体素质上的长处与不足,从而进行优势的拓展延伸或是劣势的弥补。举例来说,教师在进行多方位调查后,可以把热情高涨、素质较好的男学生分为一组,普遍锻炼热情比较低、身体素质也比较差的女生分为一组,而在各自的组别中又根据其体育偏好与身体素质进行详细划分。在不同的组别赛事中,以奖励性竞争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生在德智体方面的发展。而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辅之以体育方面的科学理论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教学的作用,增强体育锻炼的效果,在减少损伤的前提下,实现更好更快的体育锻炼,在合作中提高协调性。
要想彻底实现体育教学的改革,达到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就要转变观念,创新方法,使体育教学更加有趣、有效,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娱乐性、趣味性、创造性、竞争性等,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保持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实现体育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