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秀
(山东青岛市市北区宝城幼儿园,山东 青岛 266000)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利好的政策举措促使学前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家长们的教育意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作为一个一线工作教师,可以说我一直在用切身的体会感知着家长和幼儿的一切变化,下面就我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些关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点点滴滴。
不难看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还是十分重视的,但你若细心便会发现,这种重视带着很强的功利性、片面性。他们更重视孩子的能力发展,迫切的追问老师:今天孩子学了多少东西、上课回答了几个问题等。尤其是中、大班家长,幼儿面临幼小衔接时,你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说:老师,我们家孩子回家问他在幼儿园学习了什么,他从来都不说,你说马上就上小学了,这可怎么办?
甚至有这样一个家长:他自认为对儿子的教育非常成功,每次谈起都引以为豪,可是在我看来他的教育方式是有点变态的。他一直在照搬一本他认为是教育专家的书上的模式对孩子进行机械似的训练:每天放学,孩子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二三十页的加减练习题,写二十几页的拼音汉字,不写完不能进行别的活动。可是我并没有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教育的效果,孩子既没有被训练出灵活的大脑,也没有飞速的应变反应能力,相反在幼儿园中问题多多,他从来没有安静的坐过5 分钟以上,而且会带动周边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跟小朋友之间的相处也从来是打闹为主,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和同伴友好相处。
家长功利性的教育并没有取得所谓的成效,反而让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严重缺失,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周围的环境与人相处,不能很好的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简单的问题,那么长此以往,他们的人生又该如何规划,如何发展?
幼儿时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性的发展对他的整个人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到底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才算是真正的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呢?
首先,家长要用平和的态度来正视孩子的一切。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中宝,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他们不能接受别人对于自己孩子的一点怀疑或是否定。在我们的教育中也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爱听教师表扬孩子的话。而听不得老师说孩子的一句不是,那怕是教师真真切切地提一些建议,他们也会认为这是老师对自己孩子有意见,久而久之地放纵下去,他们无视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社交小问题而最终使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更有家长过多的地把成人世界的一些想法强加于幼儿身上,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对孩子好,有这样一个家长:他觉得孩子的发展取决于交往的周围人的地位。就如我们成人的想法,如果你的身边都是挣500万的能人,你就算成就不了500万,也会成就50万。所以他总是一次次地找我们给孩子调座位,靠近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小朋友,远离那些他所认为的家庭经济基础不如他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身边的朋友只有那么几人,一旦做游戏这几个小朋友没参加,这个孩子便孤零零地站在一起,没有朋友,他融入不了别人,别人也不愿意跟他交往。只有家长摆正心态,孩子才能拥有一分平静的环境。
其次,适当地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就是适当地让孩子去承受一些挫败感,让他们知道再完美的人也有做不到的事,从而增强抗压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在风雨中茁壮成长。这也是我一直在教育实践中所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更像温室里的花朵,尤其是那些平日乖巧懂事的孩子,他们更是拥有一颗脆弱的心,无意中的碰触就会让他们砰然而裂,我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平时是小伙伴学习的榜样,是教师口中挂在嘴边一天到头表扬的典范,可是某一天你会发现当有一个问题你让他回答,她却回答不上来时,他们的眼泪会像无声的控诉,控诉自己的委屈,更甚者控诉抛给她这个问题的人,是这些人让他有了挫败,他无法承受,更有甚者她们因此而逃避上幼儿园。所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挫败感吧!让他知道既使他有不会会的问题这也不影响家长对他的爱、影响不了老师、同伴对他的肯定。
第三重视同伴交往。我们在很多书上都看到过类似的话,好像不难。家长也会说我们一直在这样做,其实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只是单纯地让他更多地去跟同伴玩耍,却没有交给他太多的交往的权利。在交往之前我们给他规定了很多条条框框,在交往出现问题后,我们又以长者或师者的身份对他们说教太多太多,就像孩子在游戏或户外活动中如果我们对他说太多,等到让他们自己去做的时候,他们反而无所适从。举这样一个生活中的事例:这个小朋友是个非常听父母、老师的话的小朋友,在我们大人看来这样很好呀,多乖呀,可是在孩子看来却不是这样的,她太听话了会失去很多童真,在游戏的时候尤其是和别人搭档做游戏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她一起游戏,因为她总是会把家长老师规定的那些条条框框搬出来,这也不行,那也不成,孩子们就会受不了,感觉不是在面对同伴,俨然是面对一个小老师。她也不愿和同伴在一起,因为她总觉得别人都不听话,不够乖巧,因此每当游戏的时候你总会发现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站在一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同伴交往是让他们以他们自愿的方式跟同伴自由的交往,他们自己协商制定交往中的一切规则,遇到问题也是他们自己协商解决,我们成人要做的唯有放手而已。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有着最单纯的世界观念,有着最丰富的情感,他们本来可以毫无顾忌地展开飞翔的翅膀遨游天空,却是我们成人太多的规矩、顾忌束缚了他们,让他们也染上了类似焦虑的情感,使得他们或懦弱、或具有攻击性行为。我们竟然还在问这个孩子怎么现在这样了?殊不知正是我们不良的教育方式造就了如此的他们。如若我们能给他们一片纯净的天空,一方和谐的净土,他们必然会展出一片绚丽的彩虹,健康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