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财玉
(赣州市沙石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10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信通过小学数学教师的努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定能落到实处。
小学学生在之前没有过多的数学学习经历,因此在脑海中没有构成一个完善的数学概念。数学学科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其逻辑性思维较强,而且过程枯燥乏味,这就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多种的数学方式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逐渐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的数学课程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较多。在数学教学当中应当多多的使用实际性较强的案例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参与,有效提升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在进行解析例题以及作业练习的时候,老师应当在课下充分地钻研每道题是否还有多种的解题方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解题方式来探究以及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以多种角度来开发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创新是目前完善数学思维当中的重要部分,因为小学阶段的数学定理、公式以及理念都较为简单,老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总结出合理、科学的数学记忆理解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探索更为适合自己的理解方式,这是一种浅层次的创新。那么,深入的创新可以从老师的讲课方式进行着手,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来对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比如,可以采用一些视频动画来有效讲解数学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数学理念公式的同时增加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老师还可以钻研布置一些多角度的数学练习题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在进行思考的同时,不仅能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既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又要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直接讲解解题方法,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个性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数学解题方法非常多样,教师应强调解题的严谨性,告诉学生不能只选择一种解题方法和思考方式,在解题思路正确的前提下,要选择多样化的解题方式。要想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对应的教学活动,进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训练是小学数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真实水平,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惑。对此,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课堂训练,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多角度的解决问题。
人的思维是在不断的锻炼中提升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育的阶段,他们平时的活动对于思维发展都有着影响,其中语言表达是培养思维能力比较重要的方面。有研究表明,好动和话多的孩子,其思维通常比同龄人要好。语言是思维方式重要的传达工具之一,它既是对思维过程的复述,也是对思维过程的反思,通过语言,我们可以对小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尽早发现,并及时纠正。因此,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加强数学核心素养的贯穿,更要适当安排语言表达活动,通过加强对学生对习题语言表达的训练,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师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辅助者的身份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进而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和学生进行交谈,从而缓解学生的压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限制了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付出自己的真心和爱心,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紧张感和陌生感。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教师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严重,缺乏合理的教学方法,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使得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