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吉林 延吉 133000)
在通常情况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包括设备层、通信信道层以及主站层。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用电信息采集工作,然后进行动态的监控,最后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重点做好电能计量异常问题的监测,从而构建智能化电网。根据当前电网改革的实际要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置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电网范围的全覆盖和全采集,从而保证更加全面的采集信息,明确不同用户电能的电压和电流、功率与剩余电量。在进行采集过程中,为了保证采集信息质量,采集人员需要每15 分钟采集一次,由此可知,信息采集工作量很大。因此,采用人工筛选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经常出现漏洞。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状态会受到计量装置自身性能的影响,具体的主要有如下影响:第一,互感器故障。互感器问题在装置运行中经常出现,导致互感器故障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潮湿的运行环境、互感器内部连接错误等问题导致的。第二,表计故障。在计量装置运行过程中,如果电池性能不稳定、电子元件老化严重等问题会导致计量装置不能正确读取数据,就会极大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三,系统终端故障。系统的电源和通讯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系统终端出现故障。第四,接线盒故障。导致接线盒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线路长期高负荷运行,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对线路进行全面的维护,系统内部元件的老化速度比较快,严重制约了计量装置的正常运行。
第一,数据采集出现失误。早期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因为采集数据工作表设计的比较简单,并且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场数据的采集量,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的数据填写不太规范,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误填现象,降低了系统数据录入的准确性。第二,人为破坏。机械表的机械灵敏度比较低,而现代智能化电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比较高,客户常年使用机械表已经使用习惯了,使用新型电能表的时候就会出现较大的问题,导致数据采集异常情况出现。
一是在电量数据方面,制定系统数据异常,修改,替代和复核管理办法,并要求系统运行维护人员能够根据统计要求编制的常用报表格式,进行电量数据的统计。同时,还要定期核对系统数据,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查明异常数据存在的原因并及时处理。二是在采集终端方面,应为系统运行维护部门提供变电站用电信息采集装置数据正确性核对,日常维护,故障排除等相关参数信息。同时,对各种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设备进行调试,做好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备件管理工作。三是在电能表方面,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核对系统数据,若发现存在数据异常,应及时处理和确认,并上报上级部门。四是在通讯通道方面,统一管理专线通道,电话和网络通道的分配等系统通信电路,为确保系统通道畅通,还应对用电信息采集装置数据与主站系统间的通讯进行维护。五是在电量主站系统维护方面,做好系统信息协调管理,主站设备缺陷处理,故障排除等工作,维持系统整体正常运行。
在电能计量数据采集的现场,由于会受到众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会对用电采集系统终端信号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增加集中器的数量和设置多个谐波阻断器,来避免外部环境因素对于用电采集系统的影响,从而促进用电采集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因为用电采集系统自身的复杂性,需要很多的设备,有的设备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时候,会出现线路老化或者是腐蚀,导致用电采集系统运行出现障碍,所以要对用电采集系统的线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最后,要引入先进的光纤技术,应用到用户的设备之中实现自动切换不同的信道,从而是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保证,有利企业投资的成本节约。
在系统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其可能的覆盖范围中的相关用户进行实地调查,掌握并且归纳总结用户的集中用电时间段和用电量高峰期、峰值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避开高峰时间段,延长抄表的时间,充分利用用户用电间隔时间段开展快速、有效的采集工作,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的成功率,减少异常数据。技术人员还要排查其他用电设备,寻找干源,避免各类可能的消极干扰。在安装集中器时,要选择区域内相对干扰较弱的地区,来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最终减少用电信息采集的异常数据,提高信息采集数据质量。
综上所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准确、全面、及时的采集数据,并且高效、准确地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对计量现场经常出现的故障进行处理,确保用电系统安全可靠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