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眉山 620010)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国家在法治建设上越发完善,对知法犯法行为的打击越发严厉。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并引导他们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规范自身行为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对道德法治课堂引起重视,并采取高效的教学举措,以求推动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将以我的教学实践为例,深入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思想道德修养,从字面出发,它是比较抽象的,要想切实的保证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具象的课堂教学来加以呈现是十分重要的。从学科特性这一角度出发,案例讲解的融入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理解,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道德修养与法律认知的重要性,进而对自身行为和言行进行有效约束。接下来,我将深入分析推动案例教学高效展开的举措。首先,教师要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进行案例选择,一是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二是要与课本知识密切结合,保证案例讲解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其次,案例的讲解要有一定的深度,教师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而是要深入探析案例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与道德法治之间的联系等,推动学生思想的深刻感悟。当然,这个教学进程的展开不单是面向教师的,学生的自主参与才是关键,教师可以辅助合作交流教学,以案例为引,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以求他们在思想认知上更加全面,对自身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案例讲解大概率是由教师直接呈现的,如若教师在自身语言上不能进行准确把握,那极易营造沉闷昏沉的课堂氛围,学生学来也是昏昏欲睡,在吸收和掌握上不够牢固。因此,教师要强化自身的讲解技巧,注重幽默风趣语言的融入,推动融洽课堂的创设,将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向新的高潮。案例教学的深入渗透,加强了学生的重视,长此以往,他们的法治思想和道德素养能够得到很大提升。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普遍是较为消极的,如若教师不能根据他们的特性来实施针对性课堂,那学生的参与度是可想而知的。针对这个方面,教师可以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将多媒体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来,创设一个动态的教学进程,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诉求。一方面,法律方面的理论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再加上很多的文字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如若缺乏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讲解,那学生在接收方面可能会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关的法律事例后,很难将自身的专业学习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毕竟,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没有理解透彻,自然,对于如何来进行有效处理是存在较大问题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以多媒体为载体,播放相关的微视频,对专业名词进行通俗解释,保证学生的全面理解。另一方面,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多样,它能够让学生听其声,感其形,入其境,学生也更能够与这种教学形式产生共鸣,对自身的思想意识进行升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这种动态展现形式为课堂营造了轻松自由的氛围,这能够极大削弱学生课上的紧张心情和学习压力,推动道德法治课堂的顺利展开。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在心智上是比较成熟的,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法律学习,而在是非判断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再加上外界的巨大诱惑,高职学生极易做出一些与法律相悖的事情。针对这一点,教师要强化理论教学,扎实学生的法律基础,以求学生在正确思想观念的带领下,规范自身行为。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监督,通过外部的强大压力来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包括课后的预习、复习以及课上的主动学习等,随着时间的推进,反复的规律性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探寻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由外部的施压变为内部动力,进而实现主动学习,这是道德法治课堂能够取得突破进展很关键的一点。课程质量得以提升,这能够直接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情况上,不仅是在理论学习上得到了扎实,长期的知识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悟和法治素养都是能够得以有效提升的。
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经历,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真实事例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课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此来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而加强对这堂课程的学习。思想上的转变能够推动学生法律意识与道德素养的提升,效果显著。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来进行实践学习。比如,对于一般的争吵案例,学生要从道德与法治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明确争吵的程度,涉及的法律,与之相关的道德修养等,并根据自身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如何来有效解决这种事件。多层次的深入思考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当然,这个过程也能够逐步加深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同样也是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进,我相信,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将会得以实现。
教师可以利用课上时间带领学生观看相关的法治视频,从专业的分析和讲解中感悟道德修养与法治素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慢慢培养这方面的思想观念。当然,课上的观看视频也仅仅只是为了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学生在良好习惯的引导下,在课后展开自主学习,由此,效果会更加显著,影响也会更加深远。
综上所述,教师要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性,并密切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