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对于高职教师而言,他们对于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刻,没能意识到新时期下高职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高职管理者以及教师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他们认为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就等同于就业创业教育,没有真正在课程体系以及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方面进行全方位布局。高职应强化对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的认知,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纵观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学现状,关于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由校内从事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班级辅导员组成。创新与创业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也是高职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且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也会大大降低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的实际效率。
现如今,高职教师在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方面,大都采用观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指标仅仅参考学生的出勤率以及作业完成度这种表层上的内容,缺乏学生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总体创新创业评价没能反映出此门课程教学的特殊性,未能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评价体系。
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对于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全方位渗透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理念,采用分阶段、选修式的方式,完善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课程体系,有效提升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质量。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主要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启蒙教育,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授课、开展名师讲座的形式,增加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认知,初步提升他们创新创业的意识;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为学生开设一系列的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选修课,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进行自主选择。这一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际工作指导,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属于创业孵化期,教师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担任教练,为学生提供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化指导。还有一个阶段是学生毕业五年之内的成长,高职应成立创业项目指导与服务机构,为毕业生的创业项目提供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方面的指导。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现阶段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之举。高职通过构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动机制,能够构建属于本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对于增强师资力量具有积极作用,为实现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师资条件。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带动下,学校应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定期为教师开展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培训,企业专业人士为教师的教学方向和策略进行指导,并吸引企业管理者来校担任创新创业导师,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高职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水平,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构建的本质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开展实训教学以及技能大赛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中,通过构建创新科研项目展示的网络平台,增加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热情,能够通过创业项目的开发实现学生实践水平及创新技能的提升。
良好政策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的优化,能够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教师针对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途径的创新创业指导。高职可以采用“一站式”咨询指导服务的方式,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创新创业氛围,使其最大限度地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此外,积极开展有关创新与创业的特色班级活动,并为学生讲述关于创业失败、创业价值观以及创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深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全面认知。
总之,新时期下高职应完善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课程体系、构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动机制、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结合时代发展,努力探索出更多的教学途径,实现创新与创业课程活动效果的最大化。